說起三國那是群雄爭霸,戰爭四起的時代。
其中湧現了不少知名人物,劉表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他死後手中人才流失情況嚴重,更有三大將分別被曹孫劉三大勢力搶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備作為三國勢力最弱的一方,竟然搶走了三將中最強的一位。
那麼離開劉表投靠三國到底是哪三個人呢?他們身上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使得他們可以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筆呢?
投奔蜀國的魏延
在劉表手下投奔到蜀國的,是名將魏延。而提起蜀國就不得不說起它的神奇魔力了。蜀國在三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實力並不是最強的那個。
效力於蜀國的名將分為兩種,文臣和武將,而文臣多數都是英年早逝;而武將多少都是戰死沙場或是死於非命。而且蜀國創始人是劉備,在創立蜀國初期他還是一個窮苦人。
在東漢王朝末年時,這個王朝早就已經衰落不堪,內憂外患同時侵蝕著這個王朝,外戚和宦官相互傾軋,朝政混亂,百姓苦不堪言。隨著黃巾起義,董卓被殺,赤壁之戰大勝曹操後,劉備三兄弟於公元221年5月建立蜀漢政權。
在蜀國建立之前劉備和魏延都在荊州呆過一段時間,這才使得魏延知道劉備這號人的存在。後來劉表去世後,他就投靠劉備了。
在蜀國陣中還有諸葛亮這個大人物作為丞相,輔助劉備事業。在諸葛亮的輔助下,蜀國決定發動北伐戰爭,一路向北前進。但是在北伐的策略上諸葛亮和魏延有戰略上的分歧。
“我覺得出兵就應該果斷痛快些!要打什麼城池就全力攻下它,不要猶豫!我認為我們應該出兵五萬,直接攻破長安城。”。
諸葛亮站出來反對了魏延的想法:“你的方法可能略有些不妥當,我們不清楚城內的情況,貿然大批次派兵攻打長安城,若是遭到埋伏怎麼辦?若是對方排程兵力在四周發起突襲怎麼辦?”,諸葛亮建議還是要以穩重為主,蜀漢政權剛剛建立沒多久,他不希望一戰便敗。
但是諸葛亮227年至234年間一共對曹魏勢力發動五次北伐戰爭,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在234年時,諸葛亮拼盡一生才華最終病死在五丈原。
而魏延也因為在沒法在戰場上殺敵立功,不得志,又沒有得到諸葛亮的重視,加上與楊儀等人不和,導致了內部的分裂和紛爭,最終魏延被斬殺。到了公元263年蜀漢政權徹底滅亡。
魏延之所以想要立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以及他認為劉備賞識他。在劉備剛剛遷都成都時,需要一個得力悍將來鎮守,“不如就用三弟吧,能幹又有壓迫感。”關羽和其他弟兄們都是極力推薦張飛任職的。
可是劉備偏偏任命剛剛來到蜀漢不久的魏延上任為鎮遠將軍,兼任漢中郡太守。這讓魏延覺得自己因為實力被劉備重用了。同時他自己對待下屬總是惡語相向,在諸葛亮死後他和楊儀起了衝突,結果沒有一個部下站在他這邊的。
最後他獨自一人向楊儀這個自家部隊發起衝鋒,被馬岱所殺後,軍中沒有一人為他感到可惜,反而都覺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魏延在為人處世方面顯得十分欠缺,間接導致了他的死亡,而甘寧作為劉表的前部下,和魏延對比後就顯得很有智慧了。
神射手甘寧
甘寧和魏延一樣,在劉表手下效力的時候,經常被劉表無視。
在投靠劉表之前甘寧的所作所為就像是一個土匪一樣,在自己的地盤裡面搶奪過路人的物資,所有的錢財物品全部奪走,還要故意傷害他人。
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他感到了一絲的空虛。他看見周圍的人要不步入官場,要不徵兵入伍,去戰場廝殺,發揮自己的價值,甘寧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武功能夠得到重用,所以才選擇投靠劉表。
未曾想到自己也沒有被重用,當時的環境讓人只注重文臣,因為他們有謀略可以幫助主公快速對外擴張,武將們的地位偏低,加上甘寧出身草莽又是當時屬於益州的巴郡人,被荊州本地的豪門以及所排擠。
甘寧整天不是在練兵就是在守城,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在劉表手下待了十四年後,他選擇離開劉表投靠吳國。
投靠孫權以後,甘寧得到了他的重用。在攻黃祖佔據楚關以及攻打曹仁,佔領夷陵等戰役之中,甘寧均有突出表現。更是在公元213年,率領手下100位鬥士,直接攻擊曹軍大營地,大破曹軍,在凱旋後得到了孫權的重賞。
孫權為了表彰甘寧,一度將甘寧手下計程車兵增加到2100人。
在表彰大會上,孫權對甘寧說:“我的好將,我現在賞賜你二千精英士兵,你日後可要更加努力,為了我們的吳國,我們的江山,拼盡全力。”
甘寧謝過孫權後轉身離去。
甘寧最厲害的點在於他有一手精湛的射術。在敵軍前方總有幾個旗手,他們代表了軍隊的方向與名號,甘寧就很喜歡射殺這些旗手。
他總是躲在高處,向敵軍突施冷箭,擊殺旗手後軍隊就缺少了引路人,這時前往部隊就會騷亂,分不清方向的他們就會被吳軍突襲擊殺。
公元215年甘寧再次帶領一千精英士兵駐紮長沙郡益陽縣。在對岸的蜀國關羽看見對岸駐紮的是甘寧的一千精英部隊,即便自己手中有五千人馬部隊,也不敢貿然對甘寧發起攻擊,因為他自己甘寧的射術之精湛,膽量之高深,不敢渡河過來迎戰甘寧。
同年在幫助孫權攻打城池時,因為戰略失誤,吳國需要撤軍,他拼死護主,保護了孫權免受傷害,自己卻流了不少血。
看見甘寧如此忠心於自己,孫權感慨道:“我能擁有像甘寧一樣的良將,屬實是鄙人的幸運啊!”。
此外甘寧收到孫權和士兵們的喜愛,還要一個重要的原因--尊重他人,關心下屬。他不像魏延一樣動不動就對下屬惡語相向,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甘寧為人友善,對下屬也是關愛有加,這樣士兵們才願意和他一起衝鋒在前。
只可惜甘寧還是在戰爭中操勞過度病逝,於220年永遠倒下享年65歲。除了魏延和甘寧以外還有一位劉表曾經的得力干將,文聘,而他卻投靠了魏國。
魏國棟樑之材
文聘和魏延、甘寧不一樣,他是得到了劉表重用的人,受劉表指派一直負責駐守荊州北方,但最後一樣離開了劉表。
事實上他不算是主動投靠曹操,而是“被動”投靠曹操。在劉表在世時,208年曹操想要直接攻下荊州,一統江山。但荊州的劉表一直是心腹大患,劉表得病後想要劉備接手荊州的事物,按道理來說劉備接手荊州後,文聘應該投靠劉備的。
結果在曹操攻打荊州的關鍵時刻,劉表逝世了,群龍無首的荊州按照慣例應該由劉表的長子劉琦繼位,類似於嫡長子繼承製。這時蔡瑁從中作梗,扶正了劉表的次子劉琮。這個劉琮就是一個軟骨頭,在繼位成功後,直接投靠了曹操!
那時候劉備手中已經不缺武將了,關羽張飛等人的坐鎮,讓文聘也無法融入他們的群體,所以一起投奔了魏國。
面對曾經恩待自己的劉表,文聘很是慚愧:“我再也沒有臉面再呆在這裡了,你的土地城池,我沒能守住,對不起啊!”,也是出於內疚他很晚才到曹操那裡報道。
之後曹操為了驗證他的衷心,專門派遣文聘去攻擊劉備部隊,在青泥與漢津戰役中,文聘率領的部隊兩次擊退“戰神”關羽。攻破了關羽部隊的核心防守,進一步削弱了蜀漢勢力。
但當他見到劉備後卻選擇了後退,劉備更是大罵文聘是“白眼狼”!原因在於當年劉表有意讓劉備接手荊州事務,劉備實在是不願意,但對劉備承諾會好好輔助他的嫡長子劉琦。
最後蔡瑁的出現,讓次子劉琮繼位了,而文聘跟隨他一起投靠了魏國,本質上是對劉表的背叛!所以劉備才會痛罵文聘“白眼狼”,文聘也是沒有臉面見劉備。
在投奔了曹操之後文聘也是一直留守在荊州,在他守住的地方,就沒有給其他勢力入侵的機會。作為一個武將文聘一人多次抵禦了蜀國吳國的進攻,可謂生猛,好一個魏國“棟樑之材”。所以魏國在文聘死後,追諡文聘為壯侯,並且特意被放置於曹操廟庭,供人敬拜。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湧現了諸多名將,有得志的就會有不得志的。劉表手下三員大將,各奔東西后,各自的命運也是不相同的。其中甘寧的歸屬最好,魏延卻被自己的狂妄與無禮給害死了。
文聘與甘寧的成功彰顯了在亂世中,堅持自己的原則,擁有自己的精英部隊都是取得成功的關鍵。雖然他們在劉表手下都命運太多的功績,但是離開劉表後的成功也告訴我們,“千里馬與伯樂的重要性”,沒有人賞識自己,自己又沒有硬實力,是很難成功的。
- 作者:麓鳴
- 編輯:二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