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在1949年就去了臺灣,之後又到了美國定居,一直到1960年才終於回到臺灣,得知這一訊息後,74師老兵們決定要請這位師母吃頓飯,當時這些人足有20多桌。這件事表面上算不得什麼大事,陳毅卻產生了擔憂。那麼,陳毅到底在擔心什麼呢?
整編74師是蔣介石的主力部隊,作戰力很是頑強,而且極其兇悍狡猾,曾經給我國帶來許多麻煩,對陳粟大軍造成過極大的損失,張靈甫戰死、師部被摧毀的情況下,殘餘部隊依舊讓陳粟十分棘手。在研究各縱隊遞交上來的作戰報告後,粟裕發現整編74師人數不對,同時偵查部也發現山谷中還存在電報訊號。
根據資料粟裕發現74師至少逃走了7000多人,之後他馬上派人進山搜尋,之後發現這些人躲藏在一處窪地中,整整7000多人聚集在一起,可是卻沒有發出任何動靜,所有人一動不動,這就足以說明74師治軍之嚴,越是這樣的俘虜就越是頑固,想要改造他們的思想難度非常大。
一般來說,我軍抓到的國軍俘虜在經過教育之後,願意加入我軍的就可以加入,不願意加入的也會給他們一些路費讓他們回鄉。但到了74師這裡,陳毅卻做出一個特別的決定,這些俘虜一個都不能放走。因為他擔心這些人之後很可能再次回到國軍部隊中,到時候再捲土重來,這會對我軍產生極大的威脅。
雖然說,74師的人作戰能力都不錯,如果能夠被華野各個縱隊吸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戰鬥力,可陳毅卻還是無法放心,他擔心這些老牌反動派會發動暴動。但不管如何,至少要先對他們進行甄別和改造,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這些人具有三大特點。
第一,凝聚力強大。
這支部隊曾在之前的戰爭中創造過許多出色的戰績,所以他們逐漸成為主力部隊,而且常年作戰的他們之間積累了極深的戰友情,所以這支部隊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完全就是一塊鐵板一般,而且這些官兵也一直以此為傲,就算被俘後依舊很是不服氣,覺得我軍是夜晚偷襲,如果是白天作戰一定打不過他們。
第二,被反動教育嚴重洗腦
毛主席曾經說過,知識越多越反動,在74師之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也是讀過高小的,幾乎各個都能算得上有知識有文化,這樣的人要比沒經受過文化教育的人更容易被反動教育,74師長期被反動教育洗腦,蔣介石的思想已經在他們腦子裡根深蒂固,在他們看來,內戰是我軍引發的,蔣介石才是愛國的。
第三,大量官兵對我軍不服氣
在戰場上,74師曾和華野有過多次作戰的經歷,過程中兩軍各有損失,74師將我軍視為仇敵,華野部分士兵也十分仇恨74師,因此還曾有人做出過槍殺俘虜的事情來,這讓74師的人更加仇視我們。再加上之前他們所享受的待遇要遠遠高於我軍,因此,這些人內心一直對我軍不服氣。
1947年華野經歷了七月分兵,卻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大量士兵逃亡、投敵叛變,而其中大多數都是74師的人,原來2000多人的團最後只剩下700多人,而他們之所以逃跑,主要是因為當時華野的對手是原來74師殘留的一個榴彈炮營,他們看到部隊重組了,紛紛選擇了蟠桃。
之後這些人加上之前的殘留部隊,74師又重新建立起來,師長則由邱維達擔任。儘管重組的部隊無法和之前的74師相比較,可戰鬥力依舊強大,當年濟南戰役中這些人就曾給我軍帶來巨大的損失,好在最後這些人還是被我軍在淮海戰役中殲滅了,不過,他們所帶給我們的教訓卻一直值得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