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強的,但真正打起仗來,蘇聯還是害怕。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斯大林六請毛主席出兵,牽制日本在遠東的兵力,以免蘇聯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
但急電讓我軍前往邊境的目的,卻著實讓人出乎意料。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從一而終
“抽調八路軍一兩個師的兵力到內蒙古和外蒙古的交界地區,接受蘇聯方面提供的新式武器裝備”。
讓人意外的電報,已經是蘇聯的四請,更讓人意外的,是毛主席深思熟慮之後選擇了拒絕。
二戰爆發之後,斯大林對中國抗戰裝備確有援助,獲利方卻始終是國民黨,忽然間性情大變要為共產黨提供武器裝備,是因為這件事情執行起來是困難的。
八路軍想要去邊境接手武器,唯一可行之路就是通過蒙古草原,無垠的綠色不具備隱蔽的條件,敵人空軍那般囂張,一番被發現,部隊還未到目的地,怕是就要被敵人的飛機給消滅掉了。
可即便斯大林不這般示好,我黨對援助的態度,也始終是堅定的。
納粹德國在1941年的6月22日對蘇聯突然發動襲擊,一招讓斯大林直接驚慌失措,他預判錯了時間,也預判錯了德軍的攻擊方向,大清洗對蘇聯造成的影響還未完全消散,潰散計程車氣在戰爭的開始導致連連失敗。
乘勝追擊的德國很快逼近蘇聯的首都莫斯科,當然,圖謀不軌的還有它的“好兄弟”日本。
日本的法西斯在遠東地區蠢蠢欲動,蘇聯地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兩線作戰危機,斯大林惴惴不安,毛主席也覺得此事非同小可。
6月23日發表的檔案,揭露毛主席的看法,在他看來,德國對蘇聯的侵略,挑釁的不只是蘇聯,而是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獨立。
蘇聯只是開始,若不想還有第二個冒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就要團結起來保衛蘇聯。
只有蘇聯勝利,各國人民才有可能爭取自由。
擰成的一股繩中,斯大林最先找上中國共產黨,他在7月致電毛主席,要求中共設法阻攔日軍聚集在北平、張家口和包頭,最好要破壞掉這三處的鐵路交通。
除此之外,蘇聯方面還希望毛主席能抽調一部分的兵力到長城附近,幫著自己分攤火力。
毛主席給予了積極的回應,7月2日就致電彭德懷,要他在華北加強鎮壓,做好長期配合蘇軍作戰的準備。
蘇聯對中國的請求是結合實時發生的情況,擅長運籌帷幄縱觀全域性的毛主席,對蘇聯的援助卻是在一開始就定下了“成敗與共,休慼相關”。
士氣被穩住的蘇聯很快回過神來,發生在8月和9月的保衛戰,消滅了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
人數本就不佔優勢,氣急敗壞的希特勒選擇重點進攻,勢必要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
一旦首都易主,民軍心都會直接散掉,戰爭的勝利豈不是手到擒來?
沉得住氣
迫不及待的德國在10月2日出動了35個師的兵力,對莫斯科發動大規模進攻,緊張備戰的斯大林,又遭遇了當頭一棒。
日本準備動手了。
若德軍真的攻佔了莫斯科,日本就會迅速撲向蘇聯遠東,最為擔心的腹背受敵即將變成現實,擔憂至極的斯大林在11月12日再次致電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夠派出一部分力量向長城內外方向發展。
相較於第一次,被德國和蘇聯架在案板上的斯大林,行動上的膽怯消失,開始動用先禮後兵。
致電之後的備招,是透過共產國際向毛主席施壓,批評和壓力不是毛主席懼怕的,堅定自己的策略就是不直接出兵援助蘇聯。
斯大林只是不敢真的激怒毛主席,奈何德軍就像打不死的小強,1942年5月的夏季攻勢,已經突破了蘇聯在刻赤半島的防線。
日軍正在向中蘇邊境秘密集結的訊息再度傳來,斯大林更加緊張,只能再度致電毛主席,呼籲出兵。
有了第一次的被拒絕,學聰明之後的斯大林派弗拉季米洛夫緊急飛往延安,當面敦促八路軍出兵,配合蘇軍的行動。
毛主席怎會不知道蘇聯和斯大林的目的,成為熱鍋上螞蟻的他們只是希望得到一個“日本進攻蘇聯,中國共產黨已經會出兵援助,配合蘇聯紅軍作戰”的肯定答案。
越是大戰面前,越要沉得住氣,配合始終是我黨所認同的,只是這份配合,不能孤注一擲,要有計劃的去執行。
蘇聯只看到了自己的腹背受敵,選擇性忽視了中國共產黨對付日本的艱難,幫人可以,前提是,八路軍要有時間修養兵力,在力量不足的時候去打大規模的運動阻擊戰,蘇聯是在將八路軍往火坑裡推。
畢竟,從蘇德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國內的反動勢力在蔣介石的有意點撥之下更加肆無忌憚,八路軍的軍餉、彈藥,甚至包括抵禦嚴寒的棉被,都是匱乏的。
蘇聯總想著讓八路軍去長城內外佈置兵力,日軍怎會忽視這一戰略要地,早就製造好了東西長700裡,南北寬80裡的無人區,密集的防守,幾乎到了一隻鳥飛過都能被發現的程度。
催促在德國兵敗莫斯科城下之後總算是好了一些,然而希特勒卻是不見黃河心不死的型別,在1942年的7月,再度集結150萬的兵力逼近斯大林格勒,想要截斷蘇聯紅軍的補給線。
數百輛衝鋒的坦克像盾牌一樣盲攻,天上的上千架飛機也是毫不留情,蘇軍的防線在9月13日被突破,德軍進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區。
德軍已然映入眼簾,斯大林心中最大的擔憂依舊是身在遠東地區的日軍,即便此時的日本正忙於太平洋戰爭,斯大林還是為此又給毛主席發了封電報,要他出兵。
先禮後兵不見效,這一次,斯大林拿出的誠意,是軍援。
奈何這軍援實在燙手,我軍可不敢接。
進退有度
再一次被拒絕的斯大林很快在1942年的11月第六次聯絡毛主席,建議是假,希望八路軍牽制日軍才是真。
這一次覺得時機已然差不多的毛主席並沒有拒絕,決戰即將開始,他叫來了羅瑞卿和楊成武等人部署長城內外一線,伺機向東北地區滲透。
異於斯大林的慌慌張張,掐準時機出兵的毛主席,安插的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根本不會打草驚蛇,還能滿足斯大林六次致電的一致請求。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軍戰士的安全,這一點,毛主席也考慮到了。
長城沿線有我軍多個抗日根據地,一旦戰爭爆發,不必要的損失就會因為這些直接被拉到最低。
遠見卓絕的預判為勝利增色不少,1943年2月2日,蘇聯紅軍全殲了被圍的德國,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
生死之機蘇聯站到了生的面前,這份精彩,卻有毛主席的一份,六通致電依舊坐懷不亂,寬廣的心胸,是預判到了蘇聯對戰德軍的這次勝利,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果不其然,打贏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蘇聯迅速從防禦轉向進攻,一路勢如破竹將希特勒逼近絕境。
主力軍都不再中用,日本也很難成事,遠東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之後,不得不倉皇而逃,在1945年的時候宣佈投降。
“中國的持久戰對日本的軍心、民心影響甚重”。
日本侵華頭目岡村寧次的這席盡顯無奈的話,折射出來的卻是毛主席的戰略,他一早就表明,援助蘇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蘇德戰爭證明,不能對法西斯講慈悲,只要多一點勇氣,法西斯就會失敗的。
更諷刺的,是國民黨。
自從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之後,“反共”高潮就在國民黨中捲土重來,毛主席心中有援蘇的成算,國民黨頑固派卻是鐵了心要將“不要祖國的國際主義者和犧牲民族利益的冒險主義者”扣在共產黨的頭上。
面對壓力和困難,毛主席始終胸有成竹,根據自己的判斷,不做被別人左右的決定,這才有了德國的失敗,有了將法西斯日本強盜趕出中國的成功。
偉人從來都是如此,對抗法西斯,不慌不忙,在新中國剛滿週歲,就要同世界強國決一雌雄的抗美援朝,也不缺氣魄和膽略。
“應當參戰,必須參戰”,此役中的斯大林依舊顧慮頗多,變化多回,燒向鴨綠江邊的戰火不會讓毛主席動搖,即便蘇聯的空軍不打算進入朝鮮境內作戰,志願軍也在1950年的10月奔赴朝鮮,打響抗美援朝之徵。
蘇德戰爭、抗美援朝、聯國民黨抗日、解放戰爭,毛主席指揮下的每一步都走的穩健,這才有了昂揚向上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