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美援朝戰役是我國的揚威之戰,我們在此戰中打碎了美國軍隊的不敗金身,維護住了我國的邊界穩定,讓世界見證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然而,美國人其實也讓我們付出了幾次慘痛的代價,其中最令人感到神傷的戰役就是突破臨津江之戰。
在此戰中,我軍5個師總共6萬多名志願軍戰士,擁擠在不到20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遭到了美軍近乎瘋狂的炮火攻擊,最終導致了過萬人的傷亡……
(強渡臨津江)
一、失敗的戰術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打響了8個多月。在這8個月中,志願軍戰士們組織了4次大規模戰役,把不可一世的美軍打的節節敗退,給他們帶去了極大的震撼。
在4月22日那天,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駐紮在臨津江畔,似乎放鬆了對戰局的警惕,整日悠閒不已的在江邊曬著太陽。
而就在美軍“懈怠”之時,當天夜裡的臨津江畔突然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爆炸聲,整條江流水花四濺,沖天的火光如同猛獸一般,席捲了整個天空。
(臨津江戰役打響)
沒錯,志願軍對美軍臨津江畔的駐紮部隊發動了奇襲,用一輪密集的炮火開始了極為慘烈的臨津江戰役。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雖然志願軍的炮火已經打向了臨津江,但步兵部隊卻遲遲沒現身影。
在前幾次戰役當中,志願軍戰士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使用了大量的迂迴穿插戰術,以更為強硬的步兵戰術抹除了雙方火力武器的差距。如今炮火已經就位,為什麼步兵還“掉鏈子”了呢?
(臨津江實拍)
原來,我軍原本的戰略計劃是派遣由第六十四軍和第六十五軍組成的19兵團強渡臨津江,藉著炮火的掩護,迅速對美軍駐紮的三個師團進行突襲,從而直接擊垮美軍的主力部隊,加速戰爭的程序。
在這個計劃當中,64軍所揹負的責任最重,他們是渡江的主力軍,同時也是穿插任務的關鍵執行者,必須在渡過江後形成對敵軍退路的阻斷,防止聯合國軍退回漢江以南。
但是在戰略執行初期,64軍就因為行軍遇阻,而沒有按時達到衝鋒地點。64軍的軍長曾思玉曾給楊得志指揮發出請示,希望能夠晚一天再衝鋒。
(楊得志)
但是當時整個戰局的總體佈置已經完成,我軍的其他隊伍不可能因為64軍的延誤,而耽誤戰機。所以楊德志駁回了曾思玉的請求,要求64軍儘快到達指定衝鋒地點。
無奈之下,64軍只能全體跑步前進將近20公里,但他們卻還是來晚了一步。此時的炮兵已經完成了第1輪的轟炸,敵人也進入了備戰狀態。我軍在此戰當中的第1個戰術,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了……
二、陷入苦戰
雖然64軍的將士們在長途奔襲的過程中,已經精疲力竭,但他們卻還是發揚了我軍良好風格,打起十二分精神投入了戰場。
(楊得志)
渡過臨津江後,64軍的將士們很快就擊潰了南韓守軍的首道防線,成功拿下了長坡裡和高士洞等戰略要地,眼看就要實現對敵軍陣地的摧毀了。
但是,64軍卻在後續的推進當中遭到了韓國第1師的阻撓。韓國第一師曾經多次敗於我軍陣下,但他們在這一天卻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亢奮,64軍拼盡全力也沒能突破敵軍的陣地。
時間來到4月23日下午15點,64軍依舊被韓國第1師卡在陣前,沒能實現對戰局的推進。而楊德志也心急如焚的下達命令,要求64軍在今晚排除萬難,實現預定的戰略目標。
(64軍陷入苦戰)
無奈之下,64軍只能將預備隊都搬了出來,與守軍血戰到第2天凌晨4點,但是主力部隊卻仍舊沒能突破敵軍的陣地。
64軍之所以會在推進過程中受阻,是因為美國人的戰術騷擾。雖然負責阻擊64軍的是韓國軍隊,但是美國人卻在縱深地帶佈置了坦克和炮兵部隊,不斷對我軍的陣地進行炮火攻擊。64軍雖然意志頑強,但也畢竟是血肉之軀,所以才無力向前推進。
一邊是影響戰局,一邊是美國人時刻不停的炮火。64軍的將士們陷入了無邊的苦戰當中,退又無路可退,攻又無法向前……
(美軍炮火太過頻繁)
三、輕敵是不該有的失誤
自抗美援朝戰役打響以來,我軍幾乎從來沒在正面戰場上吃過如此大的虧。一直在戰術上被我軍牢牢壓制的美國人,怎麼就突然在臨津江開了竅?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馬修·李奇微。
李奇微是美國著名的軍事家,曾經指揮過西西里島登島戰役和諾曼底登陸戰等一系列經典戰役,在1951年4月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是當時朝鮮戰場上的美軍最高指揮官。
(馬修·李奇微)
與狂妄的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沒有對一窮二白的中國軍隊有任何輕視,而是仔細研究了我軍的穿插迂迴戰術,並且做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李奇微明白:中國陸軍在意志力上要強於美軍,而美軍最大的優勢就是武器裝備。所以他才會在臨津江戰役當中將韓國部隊作為防線,而在一旁不斷用炮火對64軍進行侵擾,避免了雙方陸軍的正面交鋒。
這樣的戰術給當時的志願軍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也嚴重影響了我軍既定的穿插戰術實行。
(美軍的炮擊陣地)
除了美軍方面的臨陣換帥之外,我軍其實也在戰役當中犯下了輕敵的問題。
由於我軍曾經多次在正面戰場上戰勝過韓國第1師,所以我們也自然而然的把韓國守軍的防線當成了紙殼,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重視。但是在美國人的遠端炮火支援之下,這具紙殼居然也變得堅不可摧。
兵法有言:“驕兵必敗”。我軍在臨津江戰役當中犯下了輕敵的巨大失誤,最終也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美軍的炮火攻勢兇悍)
雖然64軍的突擊已經受阻,但65軍也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渡過了臨津江,準備與已經在側翼完成包抄的63軍進行匯合。
然而,64軍沒能按照既定計劃為65軍開闢出前行的道路,兩軍將士們就這樣堵在了一起,共同被困在了臨津江陣地之前。
美軍將領李奇微等待的就是這一刻,他派遣出了一支裝甲部隊,並且命令韓軍第1師的守軍部隊轉守為攻,對我軍發動了奇襲。
(我軍被逼到江畔)
在坦克炮火的碾壓之下,64軍和65軍的戰士們被逼到了臨江灘的灘頭,只能以血肉之軀直面無情的炮火……
四、一場血的教訓
臨津江南岸的灘頭本身只有20平方公里,而64軍和65軍的總人數卻在6萬人以上,在美軍的相逼之下,整個江畔都擠滿了志願軍,他們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完全沒有反抗的空間。
在25日深夜,敵人向夜空當中發射了照明彈,無盡的炮火藉著光亮瞄準了志願軍戰士們,隨著美軍陣地的炮火轟鳴,臨津灘頭變成了一片血海屍山……
(美軍炮兵陣地)
除了普通的火炮之外,美軍還使用了燃燒彈等武器,給我軍帶去了極大的打擊。這場大型轟炸整整持續了兩天,美軍平均每小時都會發射出接近4000枚炮彈。
美軍的炮火攻勢結束之後,整個臨津灘頭早已是血流漂杵。根據國防大學徐焰教授的保守估計:我軍在這場戰役當中死傷至少在1萬人以上,這樣的數字實在是令人感到心痛不已,而這次慘敗也在後來被我軍軍史形容為“血的教訓”。
在這場戰役當中,我軍的迂迴穿插戰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剋制,也為後續戰役的開展敲響了警鐘。彭德懷也在臨津江戰役結束之後,就提前結束了第5次戰役第1階段的戰鬥,展開了對敵人的新一輪鑽研。
(戰術應對極為重要)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之上,意志力固然重要無比,但再強的意志力也需要搭配適配的戰術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警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敵人。
雖然李奇微的戰術的確在第5次戰役早期,對我軍展開了成功的壓制,但是志願軍戰士們也很快就拿出了對策,修築了反斜面坑道來抵禦美軍的無情炮火。
在這之後,志願軍戰士們重新掌握了戰場的主動,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對美軍展開了新一輪的推進,成功將美軍阻撓在三八線南側,維護住了整個戰局的穩定。
(戰爭)
參考資料
簡知網.6萬志願軍擠在江邊,遭美軍炮擊傷亡過萬,楊得志抉擇揮淚斬馬謖.[OL].2023.07.27.
中國軍網:尖刀直插敵心臟.[OL].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