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馮保一出場,就幹了兩件惹眾怒的事:
一是,在大年二十九,打死了清流的周雲逸;
一是,揹著呂芳等司禮監的大太監,越級給嘉靖報祥瑞。
這兩件事,馮保直接把自己“作”到了懸崖邊上。
內有陳洪咬死不放,想要趁機置他於死地;外有清流、裕王記恨;最要命的是,嘉靖在御前會議上當眾甩鍋,把周雲逸的死,全都推到了馮保的頭上,還要求呂芳嚴肅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馮保本是死路一條,就像劇中呂芳說的那樣:
“瞧你那囂張氣,為了急著往上爬,你二十九打死了周雲逸,今天又搶著去報祥瑞,我不計較你,可宮裡這麼多人能不記恨嗎?還有周雲逸那麼多同僚,還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這麼個找法。”
好在呂芳並沒有袖手旁觀,一番耳提面命之後,出手救下了馮保,為其謀得了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路——去裕王府給新出生的世子做大伴,這也造就了後期的馮保,成了嘉靖口中將來能夠取代陳洪的存在。
可問題來了,馮保越級報喜一事,顯然犯了職場大忌,其野心可見一斑,同時嘉靖已經有了明旨要嚴肅處理馮保,為何呂芳不僅不計較,還要冒著惹嘉靖不快的風險救他?
初看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時,我單純的認為這完全源於呂芳的一顆仁心,不忍看著馮保就此隕落,而如今重刷這部劇我才明白,呂芳護著馮保的真相,除了呂芳本身為人良善之外,還藏著典型的管理者思維。
一為被動,一為主動
嘉靖三十九年,一冬無雪。
這是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以來,從沒有出現過的異象,一時之間,民間浮言四起,矛頭直指嘉靖以及把持朝政二十餘年的嚴黨。
為了把這口鍋甩出去,嘉靖破天荒的找來了欽天監監正周雲逸,讓其找出一個盛世無雪的先例,來證明異象與人事無關。
奈何,周雲逸根本不打算給嘉靖臺階,反而直接揭了嘉靖的老底——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嘉靖哪裡受得這麼直戳肺管子的打實話,惱羞成怒的命東廠對周雲逸施與杖刑,差事落到了時任東廠提督太監的馮保手裡。
就這樣,臘月二十九的那天,馮保在午門外打死了周雲逸。
馮保打死周雲逸,到底是自作主張,還是嘉靖授意?
個人認為,兩者都佔。
嘉靖是沒說讓馮保打死周雲逸,可馮保又真的敢手下留情嗎?
不說東廠本就是嘉靖的私人衙門,工作的宗旨就是一切為嘉靖服務,單說但凡馮保動了惻隱之心,留了周雲逸一命,很可能瞬間就會被扣上同黨的帽子。
這個差事本就是個進退兩難的棘手活——
不打死周雲逸,嘉靖不高興;打死了周雲逸,清流與裕王不高興。
兩難就要有取捨,而馮保自然會選擇站在嘉靖這一邊,畢竟,得罪清流與裕王,是以後沒活路,而得罪了嘉靖,那就壓根不用等以後了。
也就是說,馮保打死周雲逸,是馮保在逢迎聖意,但關鍵點不在於“逢迎”,而在於“聖意”!如果嘉靖真的不想殺了周雲逸,就不會把活交給東廠去幹,結局是什麼,嘉靖心裡明鏡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嘉靖當時並沒有追究馮保,因為馮保這件差事辦到他心坎裡去了,周雲逸不死,他嘉靖臉面何在,被挑戰的權威何處找補?
至於財政會議上嘉靖為何又突然翻臉,說他只讓人打周雲逸二十杖,沒讓把人打死,原因就更簡單了——這種影響聖名的事,嘉靖會承認才怪。
如果說,馮保打死周雲逸,摻雜著些許無奈與被迫,那麼越級報喜一事,則完全是馮保為了固寵邀功而主動為之。
周雲逸死後,嘉靖下了一道罪己詔。
大概的意思是,不下雪,是我嘉靖敬天的誠心還不夠(不是我昏庸無道),所以我決定,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一個人在玉熙宮齋戒祈雪,以示誠心。
嘉靖閉關了,大明朝的三方勢力也坐立不安了。
為啥?
因為雖然不需要他們賣力祈雪,但需要他們隨時做好背鍋的準備。
真要是下雪了,美名自然是嘉靖的,可萬一還是不下雪,打了嘉靖的臉不說,以嘉靖的性格,勢必會找個人出來背鍋擔罪,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
說辭我都替嘉靖想好了——
我嘉靖敬天的誠心夠了,之所以不下雪,確實是人事所致,所以我決定替天行道,殺了這個引發“天譴”的人。
至於誰會成為這個倒黴的人,全在嘉靖的一念之間,不過範圍一早就圈定了:要麼是嚴黨,要麼是清流,要麼是司禮監,畢竟只有掌管朝局的這三方勢力才背得動這口大鍋。
所以,在嘉靖閉關期間,無論是呂芳還是嚴嵩,亦或者是裕王、清流,沒有一個人的心不是懸著的,因為誰也沒有把握,天子被打臉的怒火以及撇責的大鍋不會砸向自己,或是自己的人。
到了嘉靖閉關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那天,終於下雪了。
這場雪,對三方勢力來說,絕對是件好事,至少不用擔心被嘉靖扔出去背鍋了。對嘉靖來說,更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解決了民間對他的質疑與浮言問題,同時他一出手就祈來了雪,也足夠他吹上幾年的了。
也因此,這場雪成了大明朝的祥瑞之兆。
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馮保才動了越級報喜的心思,趕在所有人之前跑去玉熙宮給嘉靖報祥瑞。
在馮保看來,這種能滿足嘉靖虛榮心以及對其聖名有利的事,嘉靖一定會高興,萬一嘉靖一樂呵,賞給他一張升職任命書,也不是不可能。
馮保到底還是太年輕,只看到了第一個去報喜的好處,卻忘了“利”字的背後,往往會跟著一個“害”字。
一出越級報喜,不僅沒得到嘉靖的恩賞,還惹了眾怒,差點讓他凍死在雪地裡。
置之死地而後生
對於馮保越級報喜一事,最高興的莫過於陳洪了。
為啥?
不是陳洪認為可以趁機扳倒呂芳,此時的呂芳基本是無敵狀態,嚴黨聖寵正濃,呂芳作為牽制嚴黨與清流的存在,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陳洪有這個自知之明。
陳洪的高興在於,他終於找到了收權的機會。
之所以這麼說,請注意當時司禮監管轄下的兩個重要職能部門的權力劃分:
馮保掌管著東廠;
朱七掌管著鎮撫司;
按理來說,東廠與鎮撫司是歸首席秉筆太監直管的,這一點劇中曾提到過多次,而此時的陳洪正擔任此職。
可顯然,陳洪正處於被呂芳架空的狀態,歸他直管的兩個部門的部門領導都是呂芳的人,他這個頂頭上司基本是形同虛設。
如今,馮保犯錯,正好給了他收回東廠權力的機會,只要馮保丟了官職,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安排自己人接管東廠,這樣他在司禮監這個圈子裡的定位與話語權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了,同時也可以為以後他上位做鋪墊。
這才是陳洪得知馮保越級報喜,咬死不放,“逼著”呂芳表態的真正原因。
對此,呂芳心知肚明。
所以,呂芳生氣的點,根本不在於馮保“越級”,而在於馮保的心急。心急也就算了,心急還沒腦子,讓人抓住了把柄,不僅馮保自己陷入了險境,還連帶著他要失去東廠這塊地盤的掌控權。
在權力的博弈中,向來講究“寸土不讓”,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位置、一塊地盤的作用與意義,因為這很可能會影響整體的佈局、局勢的走向,以及這一局的勝負。
同時,馮保犯錯也等於間接把呂芳架住了——
處理吧,是自己的心腹,等於自斷一臂;不處理吧,有偏袒護短的之嫌,難以服眾;處理狠了吧,容易寒了其他心腹的心,說他這個領導沒擔當;處理太輕吧,陳洪那不會輕易罷休,對嘉靖也不好交代,畢竟嘉靖已經在御前會議上要求他嚴肅處理了……
這其中的分寸著實很難把握。
但呂芳畢竟是呂芳,能夠穩坐“內相”之位四十多年,他的心智與手段自然不容小覷,甚至於放眼整個大明朝,呂芳都能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狠角色。
雖然不得不失了東廠的掌控權,呂芳轉身就藉著裕王妃誕下小世子的機會,把馮保送去了裕王府開疆擴土。
成了,馮保有了好的前程,他也多了一條退路;不成,那隻能說是馮保時運不濟,能力不行,沒真正領會他傳授的“為官三思”。
而馮保越級報喜一事,呂芳也算是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有了處理,有了交代,堵住了陳洪的嘴,也護下想護的人。
管理者思維
為什麼呂芳沒有埋怨馮保給他惹麻煩,害他丟了東廠的掌控權,反而在嘉靖要殺馮保的情況下,依舊願意護著馮保,還費盡心思的為其謀活路?
按理說,想依附他的人有很多,沒了馮保,他完全可以再扶持一個,為何偏偏對馮保“情有獨鍾”?
這便是呂芳的管理者思維,也是呂芳的精明厲害之處。
其一:可以掌控的野心,不是威脅,而是助力。
從越級報喜一事可以看出,馮保是一個有野心,著急往上爬的人。
這樣的人,對於同級別的同事來說,是競爭對手,可對於處於呂芳那樣的位置的人來說,馮保有野心,反而是件好事,至少,這樣的人比躺平擺爛,無慾無求的人更有利用價值,也更好掌控。
說白了,這就是管理者的思維。
對於領導來說,下屬有野心未必是件壞事,相反,只要利用得當,野心只會成為助力。因為有野心,意味著有所“求”,有所求才能更好的拿捏。
後續嘉靖就是拿捏住了陳洪的野心,才讓陳洪心甘情願的成為他的“刀”,而海瑞為何從不受制於人,敢懟天懟地,是因為海瑞無所求,不圖名,不求利,不貪財,這樣的人反而不好掌控。
當然,領導能夠接受下屬有野心,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下屬的野心對領導不會產生威脅,否則那就是另一個劇本了。
回到馮保身上,馮保的野心會威脅到呂芳嗎?
顯然不會!
讓馮保天天在嘉靖面前露臉邀功,馮保也取代不了呂芳。暫且不說呂芳與嘉靖的情分,是無人可替代的,單說呂芳的段位,別說馮保,就算司禮監其他四個人加起來,也不是呂芳的對手。(陳洪上位,是因為呂芳想退)
也因此,呂芳又怎會因為馮保的野心而惱怒呢。
其二,利弊得失決定選擇。
在官場上,原則千萬條,利害關係第一條。
基於這個角度,我們來看看對呂芳來說,放棄馮保與保下馮保,哪一個好處更大。
先說放棄馮保:
①多年的心血與栽培白費了,時間成本、情感付出等同樣白費;
②面子受損,威望受損,一個輕而易舉放棄心腹的領導,是鮮少有人心甘情願為其賣命的;
③失去了一個得力且忠心的干將;
這是壞處。
至於好處,好像沒啥好處,如果“大義滅親”算的話也行。
再說保下馮保:
①只要事情處理得當,呂芳不僅不會失了人心,“有擔當的好領導”的人設也徹底立住了;
②多年的付出與心血沒有白費。
③馮保去了裕王府,風險由馮保承擔,勝利的果實卻可以一起分享。
一旦馮保順利融入裕王府,不僅可以繼續發揮心腹的價值,還能拉近裕王與呂芳的關係,同時只要馮保給力,將來呂芳養老不成問題。
以上是好處。
至於壞處,就是得費些心思幫馮保琢磨出路。
總之,從利弊得失的角度來說,顯然保下馮保對呂芳更有利,而這也是一種管理者的思維。
在官場,原則千萬條,利害第一條,領導在決定下屬的去與留時,首先考慮的不是情分,而是自己的利弊得失,這是人性的本能,更是官場的真相之一。
不要天真的以為你跟了領導多年,出了事領導一定會出手相救,救與不救,全在“利弊”二字之中。
其三,馮保有潛力、有價值。
馮保去裕王府之前,是東廠的提督太監。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馮保其實並不簡單。
要知道,宮裡的太監成千上萬,能夠爬到這個位置的人屈指可數,馮保能入呂芳的眼,還讓呂芳把東廠這個重要的部門交給他管理,光靠會叫“乾爹”可沒用,那些叫老祖宗的也沒上去呢,馮保勢必有他的過人之處。
而從呂芳用的其他人,楊金水、黃錦、朱七等也側面證明了,呂芳用人,看重的不是誰會逢迎諂媚,誰會溜鬚拍馬,而是忠心、能力。(馮保在裕王府也用事實證明了)
也就是說,馮保不是個真沒腦子的人,這次犯錯也是一時心急,疏忽大意了。
而對於一個有潛力,有價值,有能力且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呂芳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結語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呂芳是一個難得的好領導。
即便保下馮保,有利害關係的權衡,有上位者佈局的考慮,有棋子價值的考量,但他實實在在救了馮保,讓其在死路一條的情況下,有了一線生機。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