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的場景一直在歷史長河中流傳,多少人為之惋惜,為之意難平。很多人都不解,項羽跟劉邦對峙這麼多年,從無敗績,為何僅烏江戰敗就自刎而亡了。他當時大可以渡江逃難,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為何他這麼愚蠢,為了面子選擇自殺,讓劉邦白白撿了便宜。其實項羽並不是因為蠢,而是這其中有著更大的隱情。
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當時秦國滅了楚國,項羽也因此淪為了普通人。但他心裡時刻都想要光復楚國,因此勤學苦練,成為了一個武力超群的人。項羽從小就不喜讀書,只專注於武學,因此他的個人修養和素質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也是他後期會失敗的重大原因。畢竟作為一個當權者,不能光靠武力,還得靠圓滑的處世和謀略,才能讓下屬臣服自己,讓百姓歸順。
但項羽恰恰缺乏了這樣的能力,才會被劉邦這個市井小混混撿了大漏。劉邦雖然人到中年都沒什麼出息,但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會做人,做事圓滑,擁有一套做人處事的方法。不然他這麼一個沒背景又沒實力的人,如何能招攬這麼多的能人異士為他效命,靠得就是他的慧眼識珠和善於用人。
項羽最大的優勢,無非是楚國後裔的身份以及他萬人敵的武力,既有了名分,也有了能力,幾乎是統一天下的霸主最佳候選人。在滅秦起義打響之後,他也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打著復楚的旗號開始招兵買馬。而就在他成為最強勢力,大家一度以為他是最後的贏家之時,劉邦出現了。項羽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裡,覺得他的隊伍是烏合之眾。項羽此時勝券在握,心裡多少也有點飄了。當范增提醒他設鴻門宴殺了劉邦之時,項羽居然對他手下留情。
當然,這其中也有項伯的通風報信,才讓劉邦可以及時逃走。但如果項羽想要殺他的話,即使劉邦有防備也擋不住,畢竟實力擺在那裡,分分鐘就能將劉邦殺死。范增為此氣到不行,但項羽卻不以為然,覺得是范增疑心太重。而項羽不知道的是,錯失了這個機會,就等於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項羽因為過於自負,幹過的蠢事還不止這一件。好不容易請來了范增,但是卻處處不聽話,甚至還聽信奸人之言疏離他,以至於范增含恨而終。項羽失去了范增,就相當於失去了大腦,這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除此之外,還失去了韓信,這麼好的一位武將,居然處處受到項羽的壓制,以至於他最終倒戈劉邦,成為了打敗項羽最大的助力。而這一切都是項羽自身性格缺陷導致的,也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項羽最終兵敗垓下,軍隊只剩下了八百餘人,他們拼死突圍到了烏江邊上。原本烏江亭長已經前來接引,讓項羽渡過烏江就能保住性命。畢竟項羽只要活著,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但是項羽最終卻選擇了拔劍自刎,其實他不是蠢,而是發現了劉邦的陰謀。
原本他確實可以逃,自己從沒打過敗仗,如今卻被打得一敗塗地,丟臉是肯定的。就算他頭腦簡單,也不至於不顧自己的性命。而劉邦也知道這一點,一旦讓他逃走,那肯定是後患無窮,於是才命人演奏了楚國的歌曲,讓寥寥無幾計程車兵都情難自控,不僅瓦解了軍心,還讓項羽無地自容。說好的光復楚國,一切都成了泡影,如今連遠離家鄉追隨他計程車兵都紛紛戰死,實在是無顏回去。再加上心愛的女人也慘死在自己的面前,使得項羽失去了鬥志,與其回去苟且而活,還不如現在了結自己,這是他最後的一點尊嚴。
項羽在歷史上留下了“霸王別姬”、“烏江自刎”這樣經典的故事,一直讓後人為他惋惜。這樣的霸主卻沒能笑到最後,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殺人誅心,不得不說,劉邦確實是個合格的謀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