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晨芳前言
編輯|晨芳
1979年對越反擊戰,大多數國家站在越南立場上喊話中國撤軍,讓中國以世界大局為重,維護世界和平。而當時僅有兩個國家選擇公開支援中國。
這兩個國家究竟是誰?
當時中國一紙《士可忍孰不可忍-中越邊境報告》的文章震驚世界,發動表示啟動對越反擊戰,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維護國家尊嚴。
美國蘇聯對此什麼反應?寮國又為何置之不顧,冷漠以對,又是哪兩個國家公開站出來,選擇支援中國。
率先站出來喊話的國家
率先站出來喊話的是朝鮮金日成,金日成稱“越南一直有著稱霸他國的野心,這一份野心已足以讓越南經濟陷入泥潭。
這場戰役於中國而言是一場正義之戰,是一場捍衛領土之戰。”
同時金日成喊話稱“越南的領導人的野心影響他們國家的獨立,他們與中國人叫囂,也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國朝鮮支援中國出兵越南,支援中國的對越反擊戰。”
這場喊話發動於1979年二月,詳細記載了朝鮮金日成作為唯二的國家之一,公開支援中國的發言。
金日成
在美國,歐美等西方國家“主張和平,要求中國撤軍。”而蘇聯國家支援越南。
作為小國朝鮮,卻不懼大國的壓力,公開聲援中國。
這背後其實有著多重原因,一方面是兩國的歷史因素。
毛澤東(右一)金日成(右二)
早在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之時,兩國的合作的雛形便已經體現,當時日本妄圖先吞併朝鮮,越南,然後再吞併中國,在亞洲構建龐大的大東亞共榮圈,希望能借此度過經濟危機,透過戰爭度過經濟危機的方式,執行所謂的法西斯行徑。
當時少部分的朝鮮人其實在當時的抗戰時期來到了中國,與當時的中國人民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共同的為二戰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所以在二戰時期我國與朝鮮共同屬於被侵略國,共同屬於那一場戰爭中的正義國。
而第二次合作則源自50年代,當時美國扶植南朝鮮,希望建立親美政權,美國以“亞洲的社會主義色彩,紅色色彩太過濃厚”為由,想借此插手亞洲政治,一舉消滅朝鮮,建立新的南朝鮮。
朝鮮的軍隊對上美國軍隊,幾乎喪失了還手之力。一開始由於地形優勢,由於區域優勢佔據了上風,可是在麥克阿瑟登陸後,朝鮮落敗,軍事告急。
麥克阿瑟
在當時朝鮮想要藉此求援,他求援的國家包括兩個,一個是蘇聯,一個是中國,當時他寄希望於蘇聯。
因為蘇聯當時是唯一可以抗衡美國的大佬,他們有著先進的核武器,他們先進的軍備戰略能力。
所以當時就是金日成屢屢坐著飛機飛往蘇聯,請求斯大林主持公道。
斯大林
可是斯大林推辭說“這事兒你找我沒用,你去找毛澤東啊,我們蘇聯離你那麼遠,等我們過去那黃花菜不都涼了。既然軍情緊急,那還不如趕緊讓毛澤東那邊出兵啊。”
當時金日成的心都涼了,明白斯大林這是徹底不願意插手朝鮮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問題了。
美蘇冷戰,美國本來就佔據了上風壓了蘇聯一頭,現在連蘇聯都不願意插手。
金日成覺得自己國破在即了。
可就在金日成前去與毛澤東商討時卻得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
中國和朝鮮的淵源
而當時中國處於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在本國的戰爭剛剛平定不久,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恢復,戰爭的創傷還沒有完全好轉。
最關鍵的是當時50年代,中國部分人士正在商討著攻下臺灣的問題,第一次炮轟金門,金門戰役,因失誤暫時處於落後狀態。
當時中共人士在臺灣埋下了很多中共地下黨,想要裡應外合,正式解決臺灣問題。
可當金日成代表朝鮮求援後,當時便有兩條路重新擺在了當時的中國面前,一條路是率先解決臺灣問題,另一條路是出兵援助朝鮮。
當時國內部分人是相當反對出兵朝鮮的,因為當時朝鮮戰爭的一開始,金日成還專門對中國封鎖軍事訊息,在中國一開始提出援助朝鮮時,金日成表示強烈的反對。
金日成極其擔憂因為中國和朝鮮及其鄰近的位置,所以一旦中國出兵,中國就會侵佔朝鮮領土。
金日成
在中國駐朝鮮大使在朝鮮期間,也並不受禮遇,朝鮮所有的戰役情況針對中國保密。而當時中國所知曉的朝鮮戰場的情況全部來自於外面的報紙以及公開官方的通報。
當時部分人認為“既然你不仁,那麼我為何要有義。”所以這一部分人反對出兵朝鮮,可是當時毛澤東主席等人考慮到中國和朝鮮畢竟屬於唇亡齒寒,而且美國的行動也危急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正式開啟這一次抗美援朝之旅。
抗美援朝
在那段期間,中國和朝鮮軍民一起並肩作戰,在此期間培育了濃厚的情誼,中國志願軍不僅幫朝鮮度過了那一次可怕的戰役,成功擊敗了美國的坦克,大炮和飛機。
同時在幫助建設期間,中國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恢復被戰爭破壞的房屋,興修水渠,建設道路,鞏固發展教育事業,興建工廠和學校等,為當地朝鮮的建設和恢復做出了極大貢獻。
而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居民結成了深厚的情誼,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踏上回國的那輛火車時,朝鮮居民們抱著他們,不讓他們走,哭的死去活來,而金日成率朝鮮重要領導人目送這一批“最可愛的人們”遠去。
所以說因為這些情誼,因為這相關的歷史因素,所以朝鮮才會在中國啟動對越反擊戰時,堅定不移的支援中國,而除了情誼和歷史因素外,中國和朝鮮是簽訂了合同的。
在《中朝友好互助合約》上的第二條明確規定了一方遭受侵略時,另一方必須出兵援助。
可以說這明確打死了朝鮮的退路,不支援中國是不行的。
而另一個公開支援朝鮮的便是柬埔寨。
寮國和越南之間的關係
但是越南自黎筍集團主政後,越南的野心便越發膨脹,先是在1975年曾經擊敗美國,而美國戰敗後留下的一些軍備武器等也被越南所保留。
有了這些先進的武器,又有了曾經擊敗大國美國的戰役勝利,所以越南野心如烈火燒柴一般,越發猛烈。
而且另一方面由於在中國與蘇聯決裂後,蘇聯在亞洲尋找自己的新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人選,蘇聯將目光投放到了越南身上,金日成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潭,拉垮美國軍事實力讓蘇聯這一國家在美蘇冷戰中佔據優勢地位。
所以蘇聯自然越發的看重越南,對其採取支援政策。
當時越南想要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印支聯邦,印支聯邦這一稱呼其實源自於19世紀當時是法國的殖民時期,一統越南,寮國,柬埔寨等三個國家。
而今越南想要重新一統三國,實現自己的軍事野心,越南立刻找到了當時的寮國,與其簽訂了《老越好合作條約》簽訂時間為1977年。
而長期以來,寮國跟越南關係較為奇特,這也是在越南想要拿下寮國之時,寮國不做任何反抗,同時在中國發動對越反擊戰時,寮國並沒有向柬埔寨那樣支援中國的原因。
可以說寮國是類似於越南附屬國的存在,酷似於中國古代在統一新疆之前,將新疆納入地盤兒之前,新疆對中國的關係。
而且更為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部分寮國官員都會送去越南培訓。可以說,在寮國政壇上,你甚至分不清他們是越南官員還是寮國官員。他們的信仰,他們的觀念,較大部分跟越南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說,在越南想要建立新的印支聯邦,徹底統一寮國和柬埔寨時,寮國不做任何反抗,甚至是支援態度。
另一原因為,當時越南的軍事實力也是寮國所不能抵抗的。在當時70年代越南背後也有著蘇聯的支援,所以作為小國的寮國深知自己不是越南的對手,所以不做任何反抗。
寮國的老實和服從讓越南很是滿意,可是就在越南再找到柬埔寨之後,以海上共同防務和越柬共聯合經濟為由,對柬埔寨實行軍事經濟控制時,柬埔寨卻不像寮國那樣老實了。
跟寮國曾經是越南附屬國的原因不同,柬埔寨跟越南是有著仇恨和爭端的。
越南和柬埔寨之間的仇恨
昔日兩國因湄公河上游三角中問題就展開過爭端,在19世紀法國在此地建立印支聯邦時,因為考慮到湄公河上游三角洲中,越南後裔比較多,所以將此地正式劃給了越南。
這可就讓柬埔寨不服氣了,它覺得此地本就是他們的領土。後來法國離開後,原本柬埔寨覺得苦日子到頭,自己終於拿可以拿回屬於本國的土地了。
可是越南憑藉軍事實力直接將此地佔據,這更是讓柬埔寨懷恨在心。
所以說兩國在領土方面是有著血海深仇的,前仇還沒算完,現在新恨又來,越南竟然還想要掌握柬埔寨的經濟和軍事,這讓柬埔寨怎麼能甘心呢?
所以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可是越南方面的軍事實力不是蓋的,越南既有著昔日在與美國戰鬥時,美國先進的武器,又有著蘇聯支援的諸多裝備。
在先進的武器面前,柬埔寨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就連柬埔寨的國王都直接流亡逃跑。
當時就在柬埔寨的國王走投無路之時,就是中國收留了他,將其安置在北京,所以說對於柬埔寨而言,中國可以說是“救世主”般的存在。
而中國發動對越反擊戰可,以說對柬埔寨百害而無一利,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讓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對於柬埔寨國王而言,這也可以說是為他打仗了,是為他收復失地,所以自然舉雙手贊成,如果他再不支援中國,那簡直說不過去了。
而且在另一方面而言,柬埔寨和中國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交往和歷史友誼的。早在漢朝時期,在《後漢書》上就曾記載,柬埔寨派使者來給中國君主獻禮一事,可以說這一份友誼是源遠流長的,是在漢朝時期,在中國古代時期便已然存在著的。
到了後來的三國時期,兩國的友誼依然存在,當時柬埔寨的扶南王曾經多次派人前往中國。
而到了唐宋時期,唐朝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帝國般的存在,而宋朝時期則是商業發展,海外貿易繁榮的國家,所以在唐宋明清時期,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多以經貿往來為主。
在當時柬埔寨的部分貴族家庭中,或許都保留著中國的部分茶葉和絲綢呢。
1953年柬埔寨獨立,而中國也正式與柬埔寨開始進行官方上的交往。
後來在1958年時,中國和柬埔寨正式建交。
因此在對越反擊戰上,柬埔寨毫無疑問是力挺中國的。
各國對中國的態度
當時中國的對越反擊戰,蘇聯這一昔日的社會主義大國,美蘇冷戰中處於上風的國家。自與中國關係破裂後,一直對中國採取針對政策,毫無疑問在中國的對越反擊戰上,蘇聯是支援越南的。
當時在投票的幾個國家中,其實有90多個國家投了反對票。
其中亞菲拉的部分國家像埃及等國也投出了他們自己的一票,他們都希望中國撤軍,對此採取和平穩定的發展政策。
他們因為飽受戰爭的苦處,所以希望能夠長久和平下去,所以不願意看到戰爭再次流血。
當時作為一直與蘇聯對壘的美國,這次卻並不像昔日一國支援的南朝鮮一國支援北朝鮮一樣。雖然蘇聯支援了越南,可是美國卻沒有支援中國。
美國,日本一些歐美國家,他們只是保持了中立的態度,他們的說“希望兩方都各自撤軍。以維護世界潮流的和平與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源於中美之間關係不好,在70年代中美已然建交,在1979年的一月份左右,鄧小平還前往美國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訪問,由此可見,當時的中美關係還算可以。
可是國際關係便是如此,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意義。各國站在本國的立場上,針對中國的對越反擊戰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實類似於此次戰鬥,類似於此次投票,這不得不提到中國昔日與印度之間的那一次糾葛,印度堅持昔日殖民時期留下的麥克馬洪線,屢次侵犯中國邊境,在中國領土上建立他們的據點。
而當時印度之所以敢明目張膽的對抗中國,則是由於當時中國比現在的越南反擊戰時期,更加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當時處於中國的60年代,兩個拳頭出擊,既要打美國,也要打蘇聯,60年代,中國也發生了自然災害,在政治上的一些問題,導致中國多少有些自顧不暇。
所以印度敢那麼明目張膽的與中國叫囂。而最後為了捍衛我國的領土主權,中國開始與印度展開正義一戰,最後贏得了戰役的重大勝利。
而此次對越反擊戰上,當時為了捍衛我國的領土主權,一開始我國並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應戰。
在當時70年代在選派人選上有著一定的壓力,諸位老將已然不是青春壯年時期,而且也久疏戰場,當時我國對此戰其實是有著憂慮的。
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決定由許世友掛帥出征西線由楊得志負責,東線則由許世友負責。在當時一路高歌猛進,讓越南一度擔憂,他們國都不保。
後來中國本著負責任的大國原則,在報仇雪恨,在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後,並沒有讓許世友繼續戰鬥,反而給許世友發了幾張電文讓許世友回國。
此次戰鬥也以中國的勝利告終,這一次戰鬥也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軍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