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641499274
01
為什麼古代一個縣只有幾個官吏治理?
這句話有一半是錯的。
古代一個縣,官員數量的確不多。
可是吏員的數量卻可能會非常龐大。
以同治年間的廣東省知縣杜鳳治為例,他的縣衙內按清朝正式的國家編制也不過幾十人,但實際上他有有衙役一千幾百號人。
而這些衙役中95%都是“臨時工”,完全沒有工資(按官方規定正式的衙役每年有6兩銀子的工資)。
即便沒有工資,這工作也很受追捧,衙役中有很多都是冒名頂替者,本人不知道在哪裡。
有些人本身就是著名強盜。
還有很多衙役根本不買知縣的帳,勘驗現場到的比知縣都晚。
至於逮捕罪犯更是開玩笑的事,杜鳳治自稱他在南海(廣州市)兩年,這堆衙役一個真兇都沒抓到過,全是抓無辜路人充數。
02
正因為衙役完全不可靠,杜知縣還要額外養一百多號“家人”,指著他們打探訊息,遞送文書,監督衙役幹活,搞得和明末遼東打仗一樣。
知縣最為依仗的專業人士則是“師爺”,師爺不吃朝廷的飯,屬於知縣自掏腰包聘請的專業人士,替知縣掌管錢糧和刑名這兩大專業領域。
僱傭師爺的費用很高,廣東知縣一年俸祿45兩銀子,此外小縣一年能發養廉銀600兩,大縣一年發養廉銀1450兩。
這個數字貌似不少,是衙役的1、200倍。
但光一名師爺每年的佣金就要600-1500兩,也就是說知縣個人每年光請師爺至少就要掏1200-3000兩銀子,是自身收入的200%,再加上100多名“家人”的開支,清朝的知縣不腐敗不行啊。
03
除了衙役,一個縣按規定還有幾十名書吏負責處理檔案文書,但實際上則有1000多人在幹這些事。
一個30多萬人的縣裡有2000多“公家人”但是95%都是沒工資的臨時工,他們靠什麼活著呢?
答案是抓賭(甚至自辦賭場)以及在各個環節敲詐勒索、還有就是在法定的錢糧稅費之外多徵多罰,把這些賬面之外的錢私分掉。
比如杜鳳治去總督府拿養廉銀的時候,總督的文書都能找他要5%的“手續費”,杜也只能忍氣吞聲,最後三搞兩搞這1450兩的養廉銀根本拿不到多少,光打點“阿攤”、“迦葉”了。
平時給總督遞個拜貼,總督的門房還要收杜知縣10兩銀子,遇到緊急情況門房竟然坐地漲價,要20兩銀子才遞貼,氣的杜鳳治大呼豈有此理。
雖然杜知縣自己也說豈有此理,但他仍然積極的給上級的師爺、“家人”送錢,一出手就是一兩百兩銀子。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杜的門房、轎伕也找打官司、辦事的老百姓索賄。
各級“公家人”就是靠層層扒皮維持生活。
04
以《九品芝麻官》中“戚秦氏”的死刑判決來說,如果按正規流程“秋後問斬” 要從州縣上報到按察使,督撫,再到北京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最後由皇帝親自判定處決,整個流程十分嚴謹,耗時兩年。
但正因為流程複雜,所以地方官根本不上報死刑案件。
根據杜鳳治的記載,廣東全省一年上報皇帝處決的也就2、30人。
實際單南海、番禺兩縣一年就要處決數千人,劊子手出一次任務就能把人頭堆成小山。
這還沒算很多莫名其妙死在監獄裡的,清鄉時擊斃的。
電影中給“戚秦氏”動輒上刑的環節也挺寫實,杜鳳治審理一個意外死亡案,對其中的“淫婦”就是掌摑四回,才得到口供。
杜鳳治拷打死過人,枷死過人,釘死過人,為了威脅罷工的工匠梟首無辜乞丐,甚至瘋狂拷打案件目擊者以至上了洋人的報紙。
就這杜鳳治還覺得自己宅心仁厚,說番禺才是“黑暗地獄”。
儘管杜鳳治平時經常說自己屬下的衙役貪汙成風是流氓無賴,但他更討厭給自己找麻煩的訟棍,一有機會就把訟棍抓起來關上幾年,甚至不明不白的弄死。
杜鳳治的個人感慨是:一般人千萬別打官司,動輒破家。
05
“清鄉”是怎麼回事?
清朝的清鄉和70年後的汪偽清鄉差不多,目的是摧毀匪患、催徵糧草。
因為清朝後期治理能力有限,很多時候廣大農村地區並不交稅,用杜鳳治的話說老百姓交稅僅僅是因為打不過官府罷了。
或者老百姓交了稅地方上不給開收據,錢款被地方上私分了,老百姓也不懂,朝廷一對賬認為沒收到田賦。
時間長了就會組織軍隊下鄉暴力催收,具體做法就是殺人放火,炮擊村莊。
整個潮州十年間只徵收到三四成稅款,杜鳳治就感嘆說“潮人均可殺。”
村民被清軍殺服了之後就交錢,杜鳳治他們就分錢。
先給朝廷補足虧欠,剩下的衙役、“家人”甚至杜鳳治的廚師、轎伕、家庭教師等等見者有份,人人有錢拿,就是這麼個清鄉法。
參考文獻
《杜鳳治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