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之根都在希臘。”這從側面說明,希臘文化對後世西方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說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搖籃,那麼克里特文明就是“搖籃的搖籃”,它是希臘文明的歷史源頭。
公元前170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內,米諾斯王國一枝獨秀,吞併了其他國家,統一了整個克里特島,建立了希臘文明1.0時代:克里特文明。
約在前1450年,克里特島遭遇了大規模的地震,地震之後,克里特文明衰落了。北方的邁錫尼人開始越過海洋,入侵克里特島,並且建立了希臘文明2.0時代:邁錫尼文明。荷馬史詩記載的特洛伊戰爭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大約1104年,有一支印歐人——多利安人開始南下侵略邁錫尼各邦,摧毀了這裡的王宮和城市。邁錫尼文化沒落以後,在公元前 8 世紀進入希臘文明3.0時代:“古風時代”。
古風時代的希臘仍然是一堆城邦國家,但是有兩個扛把子:雅典和斯巴達。
現在的雅典是希臘的一座城市,但在當年的希臘地區,雅典、斯巴達和其他城邦一樣,都是獨立的國家,互相看不順眼,沒事就抄傢伙對著幹。
忽然有一天,亞洲的波斯帝國進攻希臘。大敵當前,雅典和斯巴達變成隊友,帶著希臘一堆小國家,齊心協力把波斯給趕走了,這就是歷史上的希波戰爭。
波斯人一走,雅典和斯巴達又幹了起來,發生了希臘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
這一次把大家都累趴下了,輸贏都沒佔到便宜。
當曾經的希臘霸主開始衰落,位於希臘西北部的馬其頓王國蓄力待發中。
馬其頓王國的國王腓力二世,率領強大的軍隊,成功佔領了希臘。他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繼續大肆擴張。
亞歷山大創造的馬其頓帝國,在短短13年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戰績:橫掃中東,兵不血刃就佔領埃及、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了印度河流域,征服疆域達500萬平方公里。四大文明古國中,有三個都毀於其手。
巔峰時期,他領導下的馬其頓帝國成了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了東方戰國七雄領土總和。
由於亞歷山大大帝在30歲時得了瘧疾,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合法繼承者,他的將領們為了爭取權力,發起一系列戰爭導致馬其頓帝國四分五裂。馬其頓帝國自此衰落,最終被羅馬所滅!
從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左右,被稱為羅馬1.0時期:羅馬王政時代,是羅馬從原始社會的公社制度向國家過渡時期,放在中國歷史上就相當於夏商周時代。這段時間裡,羅馬已經開始從村鎮部落,逐漸轉化成為一個成建制的國家。
公元前510年,羅馬貴族布魯圖斯等人趁機將民眾發動起來,宣佈將國王小塔克文驅逐出羅馬。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2.0時期: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由“執政官+元老院”共同執政,這樣一來誰也不能為所欲為。
可是偏偏有人想做獨裁官。公元前49年,凱撒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了獨裁統治。愷撒生前沒有稱帝,只是個權傾一時的獨裁者,“凱撒大帝”是後人的尊稱。公元前44年,愷撒遭到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一人一刀生生捅死,享年58歲。
公元前27年,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取代了羅馬共和國,建立了羅馬3.0時期: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是歐洲的第一個統一大帝國,被看作是現代歐洲文明的祖先。
羅馬帝國自屋大維開國以來享受了兩百多年的和平,其國力更是在公元1—2世紀的“五賢帝”時期達到了鼎盛,當時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公元284年,戴克裡先即位,由於羅馬帝國的疆域廣大,為了對龐大帝國有效的統治,戴克裡先把帝國分為東、西兩塊,設立了羅馬4.0時期:“四帝共治”的統治時代。
所謂的“四帝共治”就是由四位皇帝同時來控制帝國的一種制度,鑑於羅馬君主之前頻繁的被殺,戴克裡先很清楚國土的廣闊,對於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於是戴克裡先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和西部都設立一位正皇帝即“奧古斯都”和一位副皇帝同時也是繼承人即“愷撒”,帝國也因此得到了暫時的穩定。
四帝共治之所以能建立,很大一部分是源於戴克裡先個人影響力,一旦戴克裡先去世,後世出現一個具有野心的皇帝,因權力之間的紛爭,國家將不可避免的進入動亂。
事實的發展也驗證了猜想,在戴克裡先去世後不久,羅馬帝國就開始了權力的紛爭,經過20多年的混戰,直到最後只剩下了兩位皇帝,西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東羅馬皇帝李錫尼,他們為了爭奪權利展開了內戰。
公元324年,西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擊敗了東羅馬皇帝李錫尼,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唯一君主。史稱君士坦丁大帝。他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因為在後來西方人評選的影響世界的100位帝王中,君士坦丁大帝位居榜首。
這位君士坦丁大帝結束了“四帝共治”的統治模式,創立了羅馬5.0時期:再次成為統一的羅馬帝國。
由此,羅馬地方上的權利終於被削弱,中央的皇權得到了鞏固。
不過,為了徹底擺脫舊勢力的影響,君士坦丁大帝還做出了一個影響更加深遠的舉動——遷都。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出,遷都到拜占庭,然後集全國之力重建並擴建了拜佔廷,並且將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現名伊斯坦布林)。
從這個時候起,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和這座城市聯絡在了一起,而君士坦丁堡也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東方的奧斯曼帝國攻陷。
羅馬帝國曾經佔據了大半個歐洲,很強大。但隊伍大了不好帶,大家心裡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人心容易散,雖然經過戴克裡先“四帝共治”和君士坦丁大帝遷都的嘗試,但還是難以阻止羅馬帝國的分裂。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前,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邊給了長子阿卡迪烏斯,建立了東羅馬帝國;西邊給了次子霍諾里烏斯,建立了西羅馬帝國。
這一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但沒有滅亡,分成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則仍以羅馬為都。
分道揚鑣之後,命運也截然不同:東羅馬繼續活了一千多年,並且後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拜占庭帝國”;
而西羅馬命不好,北方有強大的日耳曼人時刻威脅著帝國的安全。最終在公元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僱傭兵給滅了。整個西羅馬國祚只有81年而已。我們經常聽到的“中世紀”這個詞,所謂中世紀,指的就是西羅馬滅亡到文藝復興這一千年。
伴隨著西羅馬的滅亡,像推倒多米諾骨牌一樣,誕生了三個如今歐洲的發達國家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這很有意思,很值得講一講,故事是這樣的:
曾經在羅馬帝國的外圍,有一個十分強悍的戰鬥民族——日耳曼民族!
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後,東羅馬帝國距離日耳曼片區比較遠,所以躲過一劫。
而西羅馬帝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公元476年,日耳曼人進攻西羅馬,把西羅馬帝國給消滅了,西羅馬就此滅亡。然後這些日耳曼人,在原來西羅馬的地盤上,建立了無數個小國家。
日耳曼人不是一個部族,而是一堆部族,包括法蘭克人、哥特人、盎格魯人等。
其中的這支法蘭克人,被稱為“勇者”,所以就算是在日耳曼部落中,法蘭克人也算是武力高強的了,他們把原來西羅馬地盤上,日耳曼人建立的這些小國都統一了起來,建立起了法蘭克王國。而且後來在法蘭克人裡,出現了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查理。
查理是誰?我們熟悉的撲克牌上紅桃K的原型就是查理,只見他左手執劍,右手按著長袍的鑲邊。
同時他還是歐洲中世紀響噹噹的大人物,在西方歷史上的知名度與凱撒、亞歷山大差不多。或者,你也可以把他叫做查理曼,因為“曼”這個字就是由拉丁文中“偉大的”演變而來的,是“大帝”的意思,所以我們聽得較多的“查理曼大帝”的叫法,其實就有點類似於“查理大帝大帝”,是一種錯譯,以後記得直接叫他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查理曼戎馬一生,為法蘭克王國開拓了廣袤的國土。他征服了西歐與中歐大部分土地,具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並完成了教權與王權的結盟,下令全國人民信仰基督教,從而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此外,他還掀起了一波中世紀的文藝復興。所以,查理曼統治下的歐洲中世紀不僅不是一個“沉默年代”,反而還是一個經濟、文化都迎來複蘇的時期。
814年,查理曼去世,他的兒子“虔誠者”路易繼位,法蘭克王國的動盪時代由此開始。
與父親的豐功偉業相比,路易對於王國的貢獻似乎不值一提。因為缺少父親那種強悍的政治手腕,路易在位期間,他的兒子們多次起兵造反,帝國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
843年,“虔誠者”路易去世,日耳曼人有個習俗,父親死後,遺產要平均分給兒子們。虔誠者”路易有三個兒子,法蘭克王國將由他的三個兒子分而治之,於是哥仨在今天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簽訂了《凡爾登合約》,將王國一分為三:
老大洛泰爾一世,得到了從北海沿岸至義大利中部的狹長領土,被稱為中法蘭克王國。(義大利前身)
老二路德維希二世,取得萊茵河以東、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東部領土,被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德國、奧地利前身)
老三“禿頭”查理,獲得了斯凱爾德河、默茲河、索恩河、羅納河下游一線以西的國土,被稱為西法蘭克王國。(法國、瑞士前身)
所以說查理曼的三個孫子,透過簽訂《凡爾登條約》,又把法蘭克王國給拆分成了三份,分別是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相當於如今的德國、奧地利。西法蘭克王國相當於現在的法國、瑞士。中法蘭克王國相當於現在的義大利。西歐的基本格局,也就這麼被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