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頓涅茨克門戶阿夫迪夫卡,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上將正式宣佈:“根據阿夫迪夫卡周圍的作戰形勢...... 我已決定從該市撤出我們的部隊,轉入防禦。”
烏軍塔夫里亞作戰和戰略集團司令亞歷山大·塔納夫斯基準將稱烏克蘭軍隊已從阿夫迪夫卡撤出。值得注意的是,烏軍從阿夫迪夫卡撤至更有利的防線,沒有人被包圍。
馳援阿夫迪夫卡地獄並掩護友軍撤退的亞速第3突擊旅旅長安德烈·比列茨基:
“我感謝戰士們在阿夫迪夫卡與敵人進行的這場有價值的戰鬥,當時俄羅斯人在人力、裝備和彈藥方面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他們做了一切,甚至更多。感謝大家的堅韌。
我們撤回準備好的陣地,以便返回並發動更猛烈的打擊。感謝指揮部深思熟慮的決定。戰鬥仍在繼續。”
按照英國國防部的評估,俄羅斯在阿夫迪夫卡的5個月,至少損失了400輛坦克等重灌備,按照烏克蘭方面的評估,俄軍至少損失了上千輛裝備,包括3萬俄軍。死亡人數超過蘇聯在阿富汗的10年損失。在5個月的激戰中,烏軍已經達到大量殺傷俄軍的目的。
這是希爾斯基上將就任烏克蘭武裝部隊以來的首個重大軍事決定,這至少說明,這位受到蘇聯軍事教育的烏克蘭武裝部隊司令,並不是此前媒體所說的那種不計人命傷亡的蘇聯式屠夫將軍。
按照目前西方援烏的態勢,尤其是155毫米彈藥的極度匱乏而言,烏克蘭不可能在缺乏裝備的情況下和俄軍一城一地硬拼消耗,從人員數量上,烏軍固然拼不起,而且也不應該如此拼消耗。
對於俄軍死亡人數正式突破40萬,烏克蘭國防部表示, 在兩年的抵抗戰爭中,有40萬俄軍葬身在烏克蘭戰場,如果將40萬副棺木首位相接,那是一條蜿蜒800公里,漫長的地獄之路。
對俄羅斯而言,其死亡的人數已經和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相當,甚至猶有過之,當時的俄羅斯人被稱灰色牲口,不計傷亡,也被認為民眾能夠承受更大的戰爭痛苦,但因為軍事失利迫使沙皇知恥自殺,繼任者不得不進行改革,包括一戰的失敗,以及阿富汗撤軍,每逢軍事失敗必有天翻地覆的變化,是俄羅斯民族的宿命,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士兵的傷亡痛苦指數對於社會而言,會比克里米亞戰爭更高,所以現在對烏克蘭而言,最好的戰術就是依託西方強力的經濟軍事援助,大量殺傷俄軍,儲存有生力量。
當然,因為大量的遠端自殺攻擊無人機的服役,烏克蘭也正在甩開西方援助的畏首畏尾,進行結束這場戰爭的正確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