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耳其、烏茲別克,在中世紀晚期他們分別處於薩非王朝、奧斯曼帝國、布哈拉汗國,這些帝國恰好同屬波斯文化圈,因此甲冑也是大同小異相差無幾。
我們最常見的頭盔,名叫土爾班盔turban,由於像極了波斯人的傳統頭飾——turban而得名。因為堅固、可靠、耐用,所以這種頭盔在16、17世紀被大量生產,同時尖頂的洋蔥形狀也使得這些頭盔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突厥—伊朗騎兵的標準裝備,一個文化符號。
另外一種形制的頭盔被冠名為庫拉kulah。也是標誌性的尖頂,但細看會發現與上一種頭盔還是存在不少不同之處。這種頭盔在波斯軍隊中裝備較多,在不少冷兵器發燒友的印象中,屬於波斯騎兵另一種標誌性頭盔。
奇徹克(chichek)盔,奇徹克在突厥語中有“花、花骨朵”的含義,這種頭盔往往帶有形狀像花朵的護鼻。這種頭盔在奧斯曼魯米利亞省(核心版圖的歐洲部分)計程車兵中比較常見,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是亞洲工藝與歐洲工藝融合的產物。同時,波蘭、俄羅斯等東歐國家計程車兵也有不少裝備。
15、16世紀的中亞西亞,由於文化的交流,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的進一步強化等因素。甲冑進行了更新換代。新型的甲冑取代了比較陳舊的甲冑。圖中所示的鏈板混合甲、混合式重甲是這個時代最為常見的衛體裝備,在波斯語中有jawshan、yawshan等稱呼。16世紀大伊朗大戰時期(指奧斯曼、波斯、莫臥兒、布哈拉相互搞基),奧斯曼人、波斯人、土庫曼人、亞塞拜然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等都大量裝備這種甲冑。
此外還有不少形狀特殊的甲,具體看胸部凸起的兩塊就知道了。據推測,這些甲估計是為女兵準備的,因為當時(16—17世紀)各個突厥—波斯—伊斯蘭王朝中有不少女戰士。
16—17世紀正是奧斯曼帝國、波斯薩非帝國、布哈拉汗王朝等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是大規模重甲具裝騎兵最後的輝煌了。中世紀晚期,採礦業、鍊鐵業、鍛造業、畜牧業的發展,給組建重灌騎兵提供了堅實的硬體基礎,波斯人與這些突厥語民族又是剽悍善戰、精於騎術的民族,這個時期,西帕希,卡皮庫魯(宮廷衛隊),克孜勒巴什,古拉姆(同中世紀早期的古拉姆並不是一個概念)等耳熟能詳的名稱活躍在舞臺上。17世紀以後,隨著火藥武器的發展與戰術的進步,鐵甲重騎兵也由輝煌走向了落幕。
關於我們-冷兵器研究所(公眾號ID-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