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從公元184年,到公元220年,經過36年的軍閥混戰,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淘汰了其他地方割據勢力,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細心的朋友們可能發現從地圖上看魏蜀吳三國的版圖,好像相差不大,至少蜀國和吳國加起來的地盤與魏國的地盤相比,差不了多少,為何卻說曹操曹操佔了十分之八的天下?說出來你別不信,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曹操佔據十三州中的九州,而吳國僅佔據三州,蜀國只有一州。
我國古代,分為九州,到了東漢時期,將全國分為十三州。曹操經過二三十年的征戰,消滅了呂布、袁紹、袁術、劉琮(劉表)、張魯、馬超等各路諸侯,佔據司隸、幽、翼、青、徐、兗、豫、並、涼,一共九州,還有小半個荊州。和曹操相比,孫權只擁有揚、荊、交共三州,而可憐的蜀漢只有一個益州,半個荊州(南郡)被關羽丟了。如果按照魏蜀吳各自佔據的州的數量比較,三國國力對比為9:3:1。魏國佔據的州數量最多,說它佔據十分之八的天下也沒什麼疑問。
其二,曹操佔據的地盤屬於富饒的中原地帶,而劉備和孫權佔據的地盤還未完全開發。
一個國家的地盤分為有效面積和名義上的地盤。有效面積,指的是適宜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土地,即擁有經濟價值的地方。在古代,我國屬於農耕時代,中原地帶適合種地,得到充分開發,糧食產量很高,能夠養活很多人口,因此人口越來越多,經濟也越來越繁榮。
曹操佔據的九州大部分屬於中原地帶,人口眾多,經濟非常繁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大部分是有效國土。然而蜀漢和東吳佔據的地盤大部分是名義上的地盤。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無法種植莊稼,有很多無人區,戈壁沙漠,如現在的新疆、西藏、內蒙。
三國時期,吳國佔據的南方雖然不是沙漠,但大多是不毛之地,人煙稀少,大都沒有得到開發。後來西晉滅亡,北方漢族開始第一次衣冠南渡,建立東晉,南方才逐漸得到開發,直到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趙構在南方建立南宋,南方的經濟才徹底超過北方,得到真正開發。
蜀國佔據的益州地盤很大,但比較閉塞,南中地區並不是直接統治的,而是羈縻之地。南中及其周圍郡縣經常發生叛亂。如諸葛亮親自帶領大軍征討南中,七擒孟獲後才徹底擺平孟獲。
其三,曹魏人口遠超蜀、吳兩國之和。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一個規律,即一個州、省面積越小,人口越多,面積越大,人口越少。
三國時期,曹操佔據的九州都是精華,人口非常稠密,如司隸、冀、青、徐等州都是人口大州,吳國佔據的山越和蜀國的益州,看著地盤大,但人煙稀少,很可能連冀州的一半人口都沒有。
有一份公元263年的魏蜀吳三國的戶籍人口資料,其中魏國66萬戶,人口443萬。吳國52萬戶,人口230萬,蜀國28萬戶,人口94萬。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都沒魏國的人口多。
結語
雖然從地圖上看蜀國和吳國兩國的地盤看起來和魏國的地盤看起來差不多大,但是由於以上三個原因,魏國的綜合國力遠超蜀國和吳國,因此說曹操佔據了十分之八的天下。因此,在長達四十多年的三國混戰中,蜀國和吳國聯手,才可能和魏國相抗衡,然而也僅僅是勉力強撐而已。
公元263年,鍾會和鄧艾帶領大軍伐蜀,經過艱苦作戰,一舉消滅蜀國。公元280年,繼承魏國勢力的晉國,派出大軍征討吳國,兵臨石頭城下,吳國最後一任皇帝孫皓自知大勢已去,於是開城歸降。魏蜀吳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爭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