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朝鮮戰爭之所以被稱為我國的立國之戰,自然是因為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應對裝備更為先進的聯合國軍,絲毫不懼,打出了我陸軍軍隊的氣勢,將美帝國主義攔在了三八線之外。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境內不斷取勝,四次戰役取得了勝利,到了1951年的第五次戰役,雖取得了勝利,但卻贏得相當慘烈,傷亡慘重,這次戰役究竟發生了什麼?
(志願軍)
一、四次戰役取勝
1950年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無視我國政府發出的警告,美軍不斷向三八線邁進,顯然美帝國主義稱霸世界的幻想仍未停歇。
(美軍登陸仁川)
美軍不理會我國發出的警告,不斷向鴨綠江逼近,如此作為,目的顯然不僅僅是朝鮮,而是想要侵犯我國的東北地區。
為了保家衛國,我志願軍戰士迅速集結,整合部隊,為保家衛國,奔赴朝鮮。
(志願軍奔赴朝鮮)
10月25日,中朝軍隊配合同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展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這次戰役以我方獲勝為結果,直接粉碎了美軍妄想直穿朝鮮的幻想。
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給了我方所有人信心,在接下來的三次戰役中,我方也一直貫徹著最熟悉的戰術打法,迂迴進攻,來回穿插,靠著遠遠落後於聯合國軍的武器,將當時的聯合國軍打得丟盔卸甲,四散而逃。
(朝鮮戰爭中的美軍)
我國最擅長的打法,在朝鮮戰場上運用得淋漓盡致,勢頭打出來了,將士們的信心也打出來了,但誰都沒想到接下來的第五次戰役,會贏得那樣慘烈。
二、美派遣新指揮官
給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帶來最大改變的,是美軍新到任的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名將李奇微,他在充分分析了戰據之後,任命範弗利特作為第八集團的司令官。
(李奇微)
也就是這兩個人,給第五次戰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在第五次戰役之前,美軍手握著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按照計劃不斷向北推進,卻在八十七天裡,僅僅向北推進了百公里。
這對於擁有最強戰力的軍隊而言,基本上等於沒動。
李奇微充分分析了當時的戰局,從前四次戰役的失敗中總結經驗,他在作戰之前,將我軍的戰術打法研究了個透徹。
(李奇微商討作戰方式)
隨後他提出,要想打贏我軍,必須要採取正面衝突和側面突擊配合的方式。
他找出了我軍作戰的最大弱點,沒有空中戰力,同時向前線運輸物資的能力薄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能將我軍的補給切斷,那麼正面作戰,美軍的優勢將成倍擴大。
(美空中部隊空襲)
所以李奇微當機立斷,將空襲重點從前線作戰部隊,轉向空襲後勤補給部隊,不僅如此,空襲的飛機數量,也從原來的一千架,增到了將近三倍。
三千架飛機空襲我軍後勤補給,當時我軍對於這一情報,根本毫不知情。
(志願軍行軍)
前線指揮作戰的彭老總,只知道美軍會從側面突進,同時當時內部關於作戰方式,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三、慘烈的第五次戰役
當時瞭解到美軍側面突進的作戰方式之後,彭老總的意見是,主動出擊先發制人,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但內部其他人卻基本都反對這樣的方式,認為應該先放任美軍進來,待時機成熟,來一出關門打狗。
(朝鮮戰爭戰場)
當時志願軍內部出現了輕敵,以及求戰心切的情緒,這其實也影響到了前線作戰。
按照李奇微給出的分析,範弗利特在同我軍作戰時,我方趁著夜晚進攻,他們就在夜晚撤退。白天又以猛火進攻,不斷向前。
這種打法導致接下來美軍形成了一路向前平推的態勢,這是彭德懷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並沒有什麼優勢。
(第五次戰役作戰要圖)
在這樣的局勢下,前線作戰的志願軍戰士們並沒有放棄,64軍和65軍的戰士們,拼死抵抗,在臨津江不眠不休,拼死作戰,擊潰美軍七次進攻,堅守了三天四夜,奪下了道峰山,這才切斷了敵軍的退路。
但這也直接造成了我軍的慘重損失,戰士們流的血,染紅了臨津江。
彭德懷認為這次戰役只怕是要持續進行下去,不可能迅速取勝了,第二階段我軍重振旗鼓,這一次打得十分漂亮,但後勤補給跟不上,美軍利用制空優勢,圍困我我軍若干將士。
(美國飛機)
最終,在我軍的戰術穿插下,美軍被迫由進攻方轉向防守方,我軍也拿下了這第五次戰役的勝利,但這次勝得太慘烈。
在這第五次戰役中,我軍傷亡人數高達七萬五千人,不僅如此,失蹤人數也是入朝作戰以來最多的一次,高達兩萬人,美軍則稱俘虜一萬七千人。
這也是志願軍打得所有戰役中艱苦又悽慘的一次勝仗。
(志願軍衝鋒)
前四次的戰役的取勝,讓當時的志願軍內部出現了輕敵的情緒,不少部隊在之前見到拿著精銳武器的美軍,被我軍打得節節敗退,自然心中有些輕視。
與此同時,關於美軍在第五次戰役做出的改變,我志願軍方面並不知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對敵方的排兵佈陣,自然會有不足之處。
美方的李奇微和範弗利特就是抓住了作戰時我軍展示出來的這些不足,利用自己強大的制空優勢,將目標轉向了我軍的後勤補給,後勤跟不上,前線作戰的苦難都自然翻倍。
(美軍的空中絞殺)
雖然最終還是靠著志願軍強大的意志力,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堅持了下來,將戰局扭轉,轉危為安,但在這個過程之中的犧牲,實在是太讓人傷心。
臨津江上漂浮的大片紅色血跡,是志願軍誓死不退的證明,也體現了他們完成任務的決心。朝鮮戰爭的艱難程度,從戰役的犧牲數目就能窺探一二。
也正是這些不畏犧牲的前輩們誓死守護,才有了我們的如今。
參考資料:
張德彬.抗美援朝最大規模的戰役反擊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J].黨史博採:上,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