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二年,李自成在通北縣九宮山兵敗身死,享年四十歲。
作為曾經一度攻入北京,將明朝推翻並建立了短暫大順政權的民變領袖,李自成的死因卻是一大謎團。
那麼,關於李自成死亡的真相,到底為何呢?
退出京師
自從李自成攻入京城以後,他便多次對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進行招降,想要藉此瓦解明軍殘餘的勢力。
然而,對於李自成的多次招降,吳三桂卻始終沒有理會,這也惹怒了李自成,他在順治元年四月二十一日的時候,派兵與吳三桂進行了一片石戰役。
李自成一方人多勢眾,吳軍雖然極力抵抗,但並不是李軍的對手,一時間被打得節節敗退。
吳三桂眼見如此,乾脆帶領著手下投靠了彼時的清朝攝政王多爾袞,以尋求他的庇護。
多爾袞所在的清廷早就對李自成忌憚無比,如今吳三桂率人來投,多爾袞立即就接受了他的投靠,並且與他聯手向李自成所部發起進攻。
李自成即使兵力雄厚,但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很快就敗下陣來,就連他的得力干將劉宗敏都受了重傷。
無奈之下,李自成只好帶著一些殘兵敗將開始了自己的逃難之旅。
在隨後的逃難過程中,因為大順軍隊被清軍打得節節敗退,許多大順的將領都被迫投靠了清朝,這讓李自成的疑心越來越重。
他認為自己的手下有許多都對他不忠,於是便將李妄等人通通殺死。
李自成的這一舉動令他手下人心離散,大順再也無法像起初那般強大了。
流亡之路
自從李自成兵敗逃離北京以後,多爾袞並沒有立即派人對李自成的主力進行追擊,而是將大軍分成了四路,分別沿著湖廣、江西、河南以及陝西這四個地方圍剿大順的殘軍。
大順軍隊的戰力與裝備本就遜於清軍,再加上其士氣全無,因此在清軍的多次圍剿下,大順軍損失慘重。
見此情形,李自成試圖與羅汝才、張獻忠等人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大清的軍隊。
然而,此時的李自成實力大損,張獻忠等人認為李自成沒有與他們合作的資格,於是便對他的聯合表示了拒絕。
如此一來,李自成此時的處境可以說是非常地危險,他不僅面對著大清軍隊的圍剿,就連南明軍隊也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面對著大清軍隊與南明軍隊的前後夾擊,李自成決定率領軍隊迅速從九江撤離
只要成功地從敵軍的夾縫中衝出,或許就能引起大清與南明的衝突,屆時李自成便能坐收漁翁之利。
李自成的計謀是不錯的,在之後的作戰中,大清與南明果然發生了衝突,可正當李自成沾沾自喜的時候,南明的軍隊卻是直接投降了,這令李自成的計劃功虧一簣。
彼時的大清鋒芒正盛,反觀南明積弱已久,李自成想要藉助南明來對抗大清的目的,根本難以實現。
李自成也知道自己已經陷入絕境,他試圖打破這種被動的局面,於是便帶著部下奔赴到通山縣山區。
李自成本想借著這個地形複雜的地方與清軍周旋,以求東山再起,可他不會想到,通山縣會成為自己的埋骨之地。
九宮山之殤
大順軍到達通山縣的時候,李自成帶著手下在當地九宮山的一座寺廟進行休整,在李自成看來,此地除了獲取糧食困難以外,著實是一個易守難攻之處。
通山縣的糧食供應緊張,大順軍計程車兵為了填飽肚子,只能透過打獵獲取糧食,可因為清廷的懸賞,當地的鄉兵與團練對大順軍非常敵視,他們時常會對大順軍進行攻擊,外出打糧的大順士兵因此而傷亡慘重。
在這樣的處境下,有許多士兵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他們本來就並非正規軍,只是為了生存才加入大順,如今眼看未來無望,紛紛起了投降清軍的心思。
除了當地鄉兵帶來的威脅以外,清軍將領耿仲明率領的大軍也已經趕到了九宮山,他一邊令人在通山縣城下安營紮寨,一邊派出斥候上山尋找李自成的蹤跡。
得知耿仲明大軍已至的訊息,李自成感到非常地驚慌,他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兵力與糧草,一旦陷入清軍的包圍圈,必定是九死一生。
因此,李自成命令手下計程車兵放火燒寺,以此來掩蓋自己的行蹤,接著便趁著夜色從小路出發,企圖逃出清軍的包圍圈。
然而,李自成等人在奔逃的過程中,卻遇到了當地的鄉兵,這些鄉兵為了清軍的懸賞,在山上到處尋找李自成等人的蹤跡,如今發現目標,便立即利用手下的武器攻擊李自成等人。
李自成的手下本就因為多日的奔逃而身心俱疲,如今猛然遭遇鄉兵,竟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被鄉兵大肆屠殺。
李自成並不戀戰,他帶著剩下的二十多名手下逃到了一條河流旁邊,正打算渡過河流之際,一位鄉兵的箭卻射中了李自成。
中箭的李自成倒在了地上,失去了反抗能力,被一位名叫程九伯的鄉兵砍了頭顱。
就這樣,戎馬一生的李闖王,結局竟是死於一個寂寂無名的鄉野村夫之手,可以說是令人唏噓不已了。
當然,有關李自成的結局,其實並不只有殤於九宮山這一說法。
在湖南的石門夾山寺曾經發現一座古墓,這座古墓的主人奉天玉和尚違背了僧規,是按俗禮下葬的。
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這個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便是李自成。
還有一說則認為李自成在兵敗以後,化裝為和尚投靠了榆中青城的李斌,最後葬於龍頭堡子山下。
當然,後兩個說法其實存在著許多矛盾的地方,因此很難確定其真實性。
無論如何,李自成的最後一戰敗於九宮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功績。
以李自成為代表的明末起義農民軍建立的功績,永遠受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