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鯨探所
編輯|鯨探所
煤炭可是一種非常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
雖然說和石油比起來,它並沒有那麼大的能效,可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煤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戰略資源。
我國第一露天礦的煤層厚度足足高達55米,已經開採量118年。
那麼如今它怎麼樣了呢?
中國煤炭工業的見證者——撫順西露天煤礦
撫順位於遼寧省西南部,是我國十大重工業城市之一,這裡以豐富的煤炭資源而聞名,其中最大的煤礦為西露天煤礦。
而撫順西部的煤礦資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
當時這一地區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儲量極大,但是由於滿族統治者將撫順視為龍興之地,深怕開採煤炭會破壞這裡的風水,影響國祚長久,所以一直嚴令禁止開採。
不過滿族人就在撫順一帶建國,如果有重要人物去世,也會選擇在此地建造陵墓,這座資源豐富的煤礦就這樣被發現,卻不能動用。
直到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需要支付鉅額的賠款,國庫空空如也,這才不得不批准開採撫順西部的煤炭,以籌措軍費。
1901年,在知府王承堯的推動下,清政府終於同意開採撫順的煤礦。
為了開採這個煤礦,王承堯募集了10萬兩白銀,聯合俄國資本家成立了華興利公司,又有俄國實業家翁壽成立了撫順煤礦公司,準備聯手開採撫順的煤炭。
但是不久之後,這兩家公司就被俄國人完全佔據了。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擊敗了俄國,奪取了東三省地區的控制權,從此,撫順豐富的煤炭資源就成為了日本人眼裡的金山銀山。
為了滿足本國工業發展的需要,日本人對撫順西部的煤礦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開採。
在40年的掠奪過程中,日本人強迫當地民眾從事礦山勞動,掠奪了撫順8000多萬噸的高質量煤炭,他們更是從中獲得了天文數字的利潤。
被掠奪的煤炭不僅用於日本國內,甚至還通過出口東南亞地區賺取鉅額利潤。
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新中國才重新獲得了對撫順煤礦的所有權。
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籌措軍費,繼續挖掘撫順的煤炭,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國內能源匱乏,急需煤炭來發展工業,支援國家建設,因此政府對撫順煤礦進行了新一輪的開發利用。
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投入了高達20多億元人民幣用於撫順煤礦的建設,大批採礦裝置被引進,開採技術得以改進。
在一系列技術進步下,撫順西露天煤礦的煤炭產量不斷提升,曾在1962年達到歷史最高記錄,年產煤量高達1830萬噸。
要知道,撫順西部露天煤礦的儲量非常豐富,煤層厚度在20-150米之間,平均厚度達55米,是中國最厚的煤層,這種露天煤礦只需移除表層覆土,就可以直接開採,無需挖掘礦洞,可以說,採礦成本非常低。
煤在撫順:從巔峰到沉沒
西露天礦區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煤炭資源,是支撐撫順工業發展的關鍵。
1901年,西露天煤礦正式開始開採,當時的開採方式比較原始,主要依靠人工和簡單的機械裝置進行露天開採。
20世紀初,撫順的煤炭產業迅速興起,西露天煤礦的產量也逐年提高。
為了追求更高的開採效率,撫順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機械化開採裝置,使產量在1962年達到單日5萬噸的高峰。
長達60餘年的開採,西露天煤礦為撫順提供了充足、廉價的動力燃料,帶動了全市的重工業繁榮。
20世紀50年代,撫順依靠煤炭資源優勢,躍居我國工業產值前列,許多重要工業產品都是撫順首創的,比如說第一噸油母頁岩原油、第一臺挖掘機等都誕生於此。
先進的冶金、機械工業也在這裡萌芽,撫順的鋼鐵產量高居全國第一,1954年,撫順還升為省轄市,而第一條有軌電車也誕生在這裡。
可以說,沒有西露天礦的貢獻,很難想象新中國重工業能有如此快速的發展。
然而,持續過度開採也使撫順付出了沉重代價。
到了80年代中期,西露天煤礦的兩處主礦龍鳳礦和勝利礦因資源枯竭先後關閉,西露天礦形成的巨大空洞日漸擴大,最深處達到驚人的400多米,相當於140層樓的高度,面積達到10多平方公里,堪稱亞洲第一大人工露天礦坑。
巨大的礦坑對撫順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植被覆蓋率大幅下降,導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災害頻發,民房地基位移和地面塌陷的威脅也日益嚴重,這也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了治理地下積水,這裡每年都需要投入巨資排放2000多萬立方米的水資源。
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撫順的工業優勢也不再,人才外流的現象也變得十分嚴重。
2019年,在資源基本耗盡的情況下,撫順西露天礦正式停止開採,結束了118年的歷史。
第一煤礦到第一“天坑”的轉變
從1905年到2019年關閉,撫順西露天煤礦共開採了2.8億噸優質動力煤和5.3億噸油母頁岩。
其中,最大年產量達到805萬噸,創造了當時世界上煤礦單井最大產能的記錄。
撫順煤礦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齡達2億年,總儲量高達100億噸,這樣充足的煤炭資源,支撐了撫順西露天礦長達119年的開採歷史。
然而,在給這片土地帶來輝煌的同時,西煤礦的過度開採也在無聲中改變著當地的生態環境。
長年積累的大量粉塵嚴重汙染了本地空氣,含塵量高達每立方米8-15毫克,是國家標準的5-10倍,這給廣大礦工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危害,許多礦工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和肺部疾病,患病率更是遠高於其他行業。
據統計,周邊220萬平方米的土地因此荒廢,再也無法種植任何農作物。
隨著“掏空山消耗山”的開採方式,地下形成了數以億計的巨大空洞,地質環境變得極為脆弱。
地表塌陷、泥石流頻繁發生,不僅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使得大量居民紛紛外遷他鄉,曾經熱鬧非凡的礦區,現在已是一座空城。
而地下更是慘不忍睹,長期的盲目開採導致礦坑越來越深,最終形成了一個直徑2公里、深達424米的超大型天坑!這也使撫順煤礦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大人工天坑。
這無疑是開採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無法彌補的創傷。2019年,在歷經118年後,撫順西煤礦最終完成了歷史使命,正式宣告關閉。
為了治理這些後果,國家和撫順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對巨大的礦坑進行回填,以改善地質安全,然而採用鄰近開採油頁岩產生的尾礦沙進行回填,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成本,也逐步填平了礦區地下空洞。
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在礦區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種植了近80萬棵喬木,並建設多個生態公園,以改善環境。
在弘揚歷史的同時,政府還在礦區建立了煤礦博物館,將這裡納入了國家級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記錄了撫順煤業發展的歷史,以此來紀念撫順西露天煤礦對國家工業化程序做出的傑出貢獻。
可以說,撫順西露天煤礦的發展歷程,是中國現代煤炭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能源結構轉型的道路上,我們既不能忘記煤炭曾經對國家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必須正視長期過度開採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深刻教訓。
我們必須在利用煤炭資源的同時,更要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為後人留下一個宜居的家園的同時,也傳承好這一段輝煌但不完美的工業發展史。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