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那個命運之日,美國世貿雙子塔遭受了無情的襲擊。初時,人們或許還在震驚之中,認為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意外。不久後,第二架飛機的迅猛撞擊,讓人們頓悟這絕非偶然。
隨著調查的深入,本·拉登的名字浮出水面,成為襲擊的幕後黑手。美國政府迅速展開全球範圍的追捕行動,懸賞高達五千萬美元的鉅額賞金,成為引誘勇士的金鑰匙。
在這個危急時刻,一位醫生決定迎難而上,以五千萬美元的賞金為引誘,他背棄醫學的誓言,背叛了本·拉登。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故事結束的開始。
獲得賞金後,這位醫生的生活並未如他所願般幸福。
1955年,本·拉登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本應逍遙自在的生活,卻因為美蘇爭霸引發的中東動盪,改變了他的命運。
年輕的本·拉登在家族的壓力下選擇了脫離,投身於伊斯蘭的“聖戰”中。1979年,蘇聯-阿富汗戰爭爆發,他成為了反抗蘇聯的一份子。他建立了完善的徵兵計劃,為志願者提供裝備和訓練,同時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游擊戰專家,將軍隊打造成阿富汗戰爭中的阿拉伯領袖。
諷刺的是,美國為了打擊蘇聯,全力支援了拉登。他從中情局學到了許多陰謀和暴力手法。美國不僅提供了大量武器,還贊助了數以億計的軍費。
蘇-阿戰爭結束後,沙特取消了本·拉登的國籍,他被迫帶著一眾兵馬回到阿富汗,在那裡建立了“基地”組織。透過高科技手段,他聯絡了世界各地的狂熱追隨者,成為“聖戰”者們心中的反猶太、反西方的靈魂人物。
1998年2月,拉登與阿拉伯世界的恐怖組織成員齊聚,共同成立了“伊斯蘭和十字軍國際陣線”。拉登宣稱自己的終極目標是透過暴力手段,將美國人趕出伊斯蘭的世界。
2001年9月11日,是世界歷史上一天令人痛苦銘記的日子。在那個寧靜的清晨,紐約和華盛頓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因為特大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整個世界。
那一天,五角大樓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遭受了沉重打擊,而世貿雙子塔則在極度混亂和恐慌中轟然倒塌,造成數千人失去了生命。這場恐怖襲擊的影響不僅在當時,更是深遠地改變了國際政治和社會格局。
美國政府很快將始作俑者的嫌疑鎖定在恐怖分子本·拉登及其領導的“基地”組織上。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美國果斷展開了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試圖剿滅恐怖主義的淵源。同時,本·拉登被列為通緝犯,成為全球追逐的目標之一。
本·拉登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始終在美國軍隊的追捕中逍遙法外。他變得越發神秘,很少親自露面,更是以錄影帶的形式傳達訊息,猶如幽靈般存在。
美國對他的仇恨如火如荼,卻一直束手無策。即便在阿富汗,美軍動用了無人機、偵查衛星等高科技手段,仍未能將本·拉登繩之以法。他每次都選擇不同的藏身之地,常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處山中游走。
本·拉登的反偵察能力極強,每次宣佈入住某地,都提前兩週改變行程,使得即便身邊的親信也不知曉他的具體位置。
美國人對拉登的渴望愈發強烈,將其列為頭號敵人,懸賞金更是從500萬美元一路攀升至5000萬美元。幾年過去了,本·拉登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美國動用了一切高科技手段,但依舊束手無策,原因在於本·拉登選擇了最原始的方式來對抗美國。
他們使用“雞毛信”這樣原始的手段傳遞資訊,深諳反偵察之道。這訊息傳到阿富汗,卻遇到了一個困境,因為這時的阿富汗已是一片窮困潦倒,對於普通民眾來說,2500萬美元是一個無法想象的概念。
2001年11月15日前後,美軍在成功用飛機炸燬了“基地”組織的第三號頭目後,迫使其餘成員逃到了托拉博拉一帶。這片地區成為了本·拉登的理想藏身之地,其地形適宜進行遊擊戰,使得拉登能夠長時間地躲藏於這片偏遠而複雜的地帶。
在小布什總統的辦公室裡,一張詳細描繪“基地”組織架構的圖表掛在牆上。每當組織核心成員被成功擊斃,高層人員都會在這張名單上劃掉一個名字,象徵著取得一次勝利。這種簡單而有力的方式,成為了總統與軍隊高層開會時的焦點之一。
小布什總統時刻牽掛著一個問題:“我們何時才能成功擊斃本·拉登呢?”這成為了他與軍隊高層討論的常見議題。每次開會,總統都追問有關拉登的最新情報和行動計劃。他的目標清晰而堅定,要將“基地”組織的頭目本·拉登繩之以法,以終結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威脅。
時間一天天過去,本·拉登依舊如影隨形。美國為了儘早將其緝拿歸案,再次開出了天價賞金:提供本·拉登的行蹤,即可獲得2500萬美元的獎勵。這個訊息在窮困的阿富汗流傳開來,大多數人無法理解2500萬美元是何等概念。
美國中情局的專家們也感到焦頭爛額,發展一個線人比策反一名克格勃特工難上百倍。在這個世俗與信仰的交織中,背叛不僅是艱難的選擇,更是無法理解的奢望。
時間一點點流逝,911事件似乎成為歷史,小布什總統也幾乎不再提及這個名字。對他本人而言,這段仇恨是永遠無法忘懷的,只要本·拉登不死,這場戰鬥永不會終結。對於美國中情局來說,如果本·拉登仍未被捕,那麼這場行動也不會停歇。
時光流轉,距離911事件已經過去了七年。在2009年初,一場轉機終於降臨。一名約旦籍醫生加入了基地組織,卻被當地情報部門逮捕,最終移交給了美國。
美國不辭辛勞,努力說服這位醫生為他們效力。醫生深知自己已經無路可退,只能選擇幫助美國以圖掙點錢,保全性命。他的最重要任務是揭示本·拉登的藏身之處。
2009年,醫生為中情局提供了一段關鍵線索,揭示了他與“基地”組織高層在一起的珍貴影片。伴隨著這段影片,他還攜帶了一段口信,揭示了組織內部對醫療資源的短缺,而他正有機會接觸到這個高層層面。
中情局看到這段影片後興奮不已,這是整整八年以來最為接近本·拉登的重要線索。為了表達誠意,中情局與醫生在美軍基地見面,甚至在沒有搜身的情況下讓他進入。也同意的他條件。那麼他是如何接觸到本·拉登的呢?
這是因為,本·拉登生病,在這個鄉村,醫生本就稀缺。只能找到了他。而這位醫生看見本·拉登起,心中默默盤算著,如果能夠向美國透露一些線索,即便只是提供住所的資訊,也能獲得可觀的賞金。這也就有上面的那一幕。
而這位醫生名叫沙基勒·阿夫裡迪,向美國提供了本·拉登的駐地,並帶來了一瓶本·拉登的血液樣本。美國透過DNA驗證,確定這是本·拉登的血液,但由於本·拉登居無定所,無法確定他現在的具體位置。
因此,美軍透過大範圍監視,鎖定了一個可能藏匿本·拉登的區域。在此基礎上,中情局制定了“海豹突擊隊”方案,由24名海豹突擊隊員破門而入,最終在2011年3月14日,擊斃了本·拉登。
當這一訊息傳遞迴白宮時,奧巴馬總統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了這一重大勝利。而在卡爾文森號上,美軍為本·拉登舉行了簡單的葬禮和特殊的海葬。
醫生沙基勒·阿夫裡迪的下場卻非常慘淡。原本期望能得到5000萬美元的賞金,至少也有2500萬,卻最終一分錢未得。巴基斯坦政府以叛國罪逮捕了阿夫裡迪,並判處了33年有期徒刑。他在監獄中度過著無盡的日子。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