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489和第493篇原創文章合併,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9071字,配圖31幅,閱讀需要19分鐘,2021年5月11日和15日分別首發,2023年3月6日重發,2024年2月21日再發,內容略有增刪改。
本文收錄在“潛艇戰史”專輯裡。
潛艇問世後,反潛就成了一件急迫的事。之前在第473篇:“”一文裡剛剛給驅逐艦反潛做了個大廣告,今天所敘述的真實戰史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主角是一艘原本普通小鯊魚級美國潛艇“鯔魚”號(USS Harder, SS-257)和他的終身艇長塞繆爾·迪雷。
圖1. 小鯊魚級大型遠洋潛艇是二戰美國潛艇部隊的主力
小鯊魚級(Gato Class)潛艇是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最為中規中矩的一級遠洋潛艇,通常以魚類命名。為了給數量眾多的潛艇取名字,海軍部的老爺們應該沒少翻書。鯔魚的英文字不叫“Harder”,只是特指的這種“李氏鮻”(學名:Chelon richardsonii)又叫做“Harder Mulet”,所以就被簡稱為“Harder”。
圖2. “鯔魚”號的艇徽,下方寫的就是“更兇狠地揍他們”
有點英語基礎的人都知道,Harder又代表著“更努力,更用力”的意思,所以這個諧音梗也被水兵們玩壞了,“鯔魚”號的艇徽就是一條肥碩的藍色小魚一手捧著魚雷,一手端著酒杯(冰淇淋?),下方環繞的文字寫的正是:“更用力地揍他們!”(Hitem Harder)。這跟前幾天我們正在熱議的“吳桐”有異曲同工之處。
小鯊魚級建造總數達72艘,該型潛艇水面排水量1549噸,水下2463噸,水面最大航速21節,水下9節,乘員為6名軍官和54名水兵,武器包括前6後4共10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另在艦橋後方甲板上有一門102毫米(4英寸)甲板炮。
圖3. 畫作:塗上鯊魚嘴的小鯊魚級潛艇
這型遠洋潛艇有著一戰潛艇的影子,不搞什麼花裡胡哨的玩意,就是一種純粹的遠洋破交潛艇。跟日本大型遠洋潛艇喜歡折騰個艇載機、又喜歡拿來跑運輸不同,美國潛艇部隊主要還是在幹配合艦隊作戰和遠海破交這兩大件事。
“鯔魚”號於1941年12月1日在康涅狄格州格羅頓的電船工廠開工,1942年8月下水,12月正式服役,首任艇長即為塞繆爾·迪雷中校。
圖4. 塞繆爾·迪雷海軍中校,獲得海軍十字勳章後的標準照
塞繆爾·迪雷1906年生於德克薩斯州,1930年畢業於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如果對應於日本海軍那邊,相當於海兵58期即江草隆繁、村田重治同一屆。畢業後曾在戰列艦“內華達”號上服役,1934年進入潛艇學校受訓,1942年6月,迪雷被晉升為臨時海軍中校,組織人員接收“鯔魚”號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是對晉升軍銜控制比較嚴格的一支軍隊,在世界大戰期間,因為部隊迅速擴大,許多資歷不足的軍官需要儘快提升到更高的職級,此時往往他們只能獲得臨時軍銜,一旦脫離戰爭崗位就可能降回永久軍銜。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第一次戰鬥巡邏(1943.6.7-7.7)
“鯔魚”號下水後,經歷了6個月的海上訓練,於1943年6月7日離開珍珠港,執行他的首次戰鬥巡航,目標海域是日本近海。
6月22日,“鯔魚”號發現併發射四條魚雷擊傷油輪“共榮丸”(Kyoei Maru)。
圖5. 日本海軍水上機母艦“相良丸”
23日,發現一支船隊併發射四條魚雷,擊傷日本海軍水上飛機母艦“相良丸”(Sagara Maru),該艦後來在峰風級驅逐艦“澤風”號(Sawakaze)的護航下在天龍灣河口處擱淺,後被魚雷摧毀。
24日,遭遇一支船隊併發射7條魚雷,未有命中,25日,又發起一次攻擊,發射7條魚雷,宣稱聽到2聲爆炸,但實際上未得到日方資料證實。
7月4日,“鯔魚”號發射了艇上最後兩條魚雷,同樣未獲戰果。
7日,該艇返回了中途島。
第一次的戰鬥巡邏可謂中規中矩,對這條新艇來說,有戰果已屬不易,但迪雷艇長想要的更多。
圖6. 簡潔的造型是小鯊魚級的一個特徵
二、第二次戰鬥巡邏(1943.8.24-10.4)
1943年8月24日,“鯔魚”號和迪雷艇長開始了第二次戰鬥巡邏,目標海域仍然是日本近海。由於日本的島國地緣,非常依賴海上運輸,美國潛艇只要潛伏在主要航線上,就一定會遇到大量的獵物。
9月9日,在本州外海,“鯔魚”號發射了三條魚雷,其中一條命中了“甲陽丸”(Koyo Maru),但是鬼使神差地沒有爆炸,不過魚雷撞擊導致的傷害還是導致了該船的沉沒,看來那些日本臨時趕工出來的戰時標準船已經連鐵棍都快防不住了。
11日,“鯔魚”號再次以三雷齊射,命中擊沉1050噸的“陽光丸”(Yoko Maru)。
13日,“鯔魚”號在試圖發起攻擊時,遭到日機的攻擊,隨後被護航軍艦追殺了整整兩天,電池幾乎耗盡。
圖7. 美國潛艇的破交戰,前景也是一艘小鯊魚級
19日,“鯔魚”號又遇上了新目標,發射六條魚雷,其中兩雷命中了“加智山丸”(Kachisan Maru),這條船沉得很乾脆。
23日,“鯔魚”號發射了最後六條魚雷,擊沉運油船“大神丸”(Daishin Maru)和貨船“弘和丸”(Kowa Maru),最後用甲板炮擊沉兩艘武裝漁船,大搖大擺返回中途島。
第二次戰鬥巡邏的戰果顯然要比第一次更好,擊沉五條運輸船和兩條漁船。連連得手的戰鬥勝利讓迪雷艇長和艇員們信心大增。接下來,他打算嘗試一些更有難度的。
圖8. “鋸蓋魚”號(USS Snook)啟航離開金門大橋,該艇是“鯔魚”號第三次戰鬥巡邏的戰友
三、第三次戰鬥巡邏(1943.10.30-11.30)
1943年10月30日,“鯔魚”號和兩艘姐妹艇“鋸蓋魚”號(SS-279)和“海鯿”號(SS-264)結伴進入馬里亞納群島海域巡邏,這是美國海軍參考了德國同行之後,對狼群戰術的一種嘗試。
11月12日,“鯔魚”號遇到一支護航運輸隊,發射三條魚雷並聽到兩聲爆炸,上浮後遇到一條顯然是被自己的深水炸彈炸傷的武裝漁船——“第十一鶚丸”,隨後兩者用甲板炮大戰一番。
11月19日,“鯔魚”號發現了由驅逐艦“夕月”號(Yuzuki)、海防艦“福江”號(Fukae)護航的三艘運輸船。在向友方通報之後,迪雷艇長下令關閉無線電準備攻擊。六條魚雷被髮射出去,擊沉了“ 鵜戶丸”(Udo Maru),擊傷“北江丸”(Hokko Maru)。“北江丸”在“日鉱丸”(Nikko Maru)的拖曳下試圖逃離,“鯔魚”號不顧護航軍艦正在追蹤自己,堅持擊沉了“北江丸” 。
圖9. 本作表現的是蘇聯潛艇擊沉德國醫院船“古斯塔夫”號的場景
此時夜幕降臨,日本艦隊發生了混亂,他們興許是搞不清到底有多少潛艇在攻擊自己。“鯔魚”號升起潛望鏡,準備消滅下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目標——“日鉱丸”。迪雷連發幾枚魚雷將其重創,最後這艘船在惡劣的海況中沉沒了。實際上,“北江丸”號和“日鉱丸”誰先沉沒還存爭議,迪雷把最後的幾枚魚雷射向護航艦艇,就撤離了。
11月30日,“鯔魚”號返回了珍珠港,由於動力系統存在問題,她前往瑪爾島造船廠進行大修,這一呆就是3個月。在第三次戰鬥巡邏中,以一艇之力吃掉整個運輸隊,迪雷艇長的打仗風格已經初露崢嶸。
圖10. 小鯊魚級“海馬”號潛艇(USS Seahorse),“鯔魚”號第四次戰鬥巡邏的戰友
四、第四次戰鬥巡邏(1944.3.16-5.3)
1944年2月27日,完成大修的“鯔魚”號重返珍珠港,3月16日,該艇和“海馬”號(SS-304)前往加羅林群島西部,開始第四次戰鬥巡邏。經歷了前三次的歷練,迪雷艇長已經成了一個老手,他將在這次出擊中創造史無前例而且很可能後無來者的潛艇戰記錄。
剛開始,“鯔魚”號的任務是去營救墜海的美軍飛行員。4月1日,迪雷艇長奉命前往沃萊艾環礁(Woleai)以西一處日佔的小島海岸上,營救一名已經負傷的飛行員。這次任務完成得很漂亮,在美機的掩護下,“鯔魚”號冒險深入環礁,在淺水處放出小艇,成功救出了飛行員。
圖11. 吹雪級驅逐艦“雷”號正在進行海上公試,此時隸屬第6驅逐隊,因此在船首舷側塗匯有阿拉伯數字“6”,而不是西方海軍的艦艇編號,另外船體中側塗有軍艦的假名
不過,平靜的“釣蜻蜓”日子很快就要結束,而迪雷艇長也會迎來一生中的一次轉折。
4月13日,一架從關島起飛的日軍巡邏機發現了“鯔魚”號,隨即向附近海域為運輸船“山陽丸”護航的驅逐艦“雷”號(Ikazuchi)報告了位置。“雷”號隨即轉向前去攔截。因為已經是手握近十條日船戰績的王牌艇長,迪雷觀察到只有一條孤零零的小貓時,他決心硬碰硬地懟回去。
當“雷”號逼近到900米以內時,迪雷下令迎頭齊射四枚魚雷。兩枚魚雷命中,引發激烈的爆炸,“雷”號在五分鐘內沉沒了,艦上全員陣亡。
17日,“鯔魚”號又看到了由驅逐艦護衛的商船隊,發射四枚魚雷擊沉了日本陸軍運輸船“松江丸”(Matsue Maru)。
圖12. 沃萊艾環礁屬於加羅林群島的一部分
20日,“鯔魚”號駛抵沃萊艾環礁,在暴雨的掩護下用甲板炮轟擊岸上設施。
5月3日,返回西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潛艇基地,第四次巡邏圓滿結束。這是迪雷艇長第一次硬懟驅逐艦並取得成功,他在作戰報告中只是寫了很簡單的一句話:“耗費四枚魚雷,交換一艘日本驅逐艦”(Expended four torpedoes and one Jap destroyer)。
“鯔魚”號的這個戰果倒不是這幾天潛艇擊沉驅逐艦的頭條,兩天前的4月11日,“秋雲”號在護航“聖川丸”時,於三寶顏外海遭美國潛艇“小銀魚”號擊沉,包括艦長入戶野篤生在內的113人全部喪生。從時間和地點來看,兩條潛艇相互之間並不知道對方的成績。但是,兩艘潛艇單挑驅逐艦並取得勝利的訊息給予了潛艇部隊莫大的信心支援。
圖13. 位於澳大利亞西南海岸,靠近珀斯的弗里曼特爾是盟軍潛艇部隊的一個前進基地
五、第五次戰鬥巡邏(1944.5.26-7.3)
1944年5月26日,“鯔魚”號仍在塞繆爾·迪雷中校的指揮下,出發執行其戰果最輝煌的第五次戰鬥巡邏。第一個任務非常與眾不同——“鯔魚”號將冒險進入敵佔區,營救被困的澳大利亞特工,隨行的還有一名澳大利亞特工比爾·詹金 斯,他已經不是首次與潛艇配合執行任務了。
圖14. 位於棉蘭老島和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西里伯斯海是第五次戰鬥巡邏的目標海域
與“鯔魚”號搭檔的還有一條“紅鰭魚”號(SS-272),兩艇一起前往西里伯斯海(蘇拉威西海,位於蘇拉威西島以北的一處由島嶼圍成的廣闊海域)。有意思的是,為了備戰即將到來的海上大決戰,小澤治三郎中將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1944年3月1日才編成的第一機動艦隊,剛剛於5月20日駛抵菲律賓群島東南的塔威-塔威錨地集結,進行最後的訓練。
圖15. 位於蘇拉威西海北部的塔威塔威是第一機動艦隊的錨地
圖16. 這是一張著名的照片,停泊在塔威塔威錨地的重型裝甲航空母艦“大鳳”號
歷史為迪雷艇長和“鯔魚”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就看能夠把握住了。在廣袤的大洋上,即使有無線電破譯、航空偵察的助力,潛艇要想遭遇到主力艦隊仍然是機率不大的事情,絕大部分時候,潛艇兵都在無聊的航行和觀察中度過。
6月6日,“鯔魚”號進入了塔威-塔威島和北婆羅洲之間的錫布圖水道。在晴朗的月光下,迪雷中校發現包括1TL型戰標船“興川丸”在內的三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正在透過同一水道,為了吃掉這些獵物,迪雷決定繼續在水面上追擊。但是,月光暴露了潛艇的蹤跡,驅逐艦“若月”號(Wakatsuki)和“水無月”號(Minazuki)立刻前來攔截。
圖17. 驅逐艦“水無月”號,1927年2月正在進行海試中的照片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迪雷決定故技重施,放手一搏。他指揮潛艇潛至潛望鏡深度,用艇艉的發射管指向“水無月”號的側面,在1000米左右三雷齊射,兩雷命中,這艘驅逐艦當即爆炸沉沒。
然而,“若月”號還在朝著潛艇快速靠近,迪雷艇長只能再來一次大冒險,這次他發射了艇艏的全部6枚魚雷,同時緊急深潛,魚雷被“若月”號全部躲了過去,攻防瞬時逆轉。“若月”號投下深水炸彈,恰好“鯔魚”號的一名尾舵手操作失誤,潛艇開始加速下潛。不過也許正是這種陰差陽錯,潛艇反而逃過了深水炸彈的轟炸。
圖18. 夕雲級驅逐艦“早波”號
第二天一早(6月7日),上浮至海面的“鯔魚”號再次被日軍飛機發現了,第32驅逐隊的“早波”號(Hayanami)奉命前來攔截。當看到只是一條孤零零的小貓,迪雷已經不打算躲避,他在近距離再次發射三枚魚雷,兩枚命中,其中一枚引爆了彈藥庫。不到一分鐘,“早波”號就沉沒了。第32驅逐隊司令官折田常雄、“早波”艦長清水逸郎以下208人斃命,僅45人獲救。
對日本人來說,一個迪雷已經夠頭大了,然而美國潛艇此刻似乎都吃了豹子膽一般,根本無視日本 驅逐艦。又過了一天,6月8日,第10水雷戰隊的旗艦“風雲”號在達沃港口被美國潛艇“無須鱈”號射中左舷並誘爆,4分鐘內迅速沉沒,戰隊司令赤澤次壽雄陣亡,艦長以下135人獲救。這是三天內沉沒的第三艘驅逐艦,小澤司令官認為美國人簡直是欺負上門了,日本人加強了對周圍重要水道的反潛力度。
8號晚上,迪雷艇長該乾點此行的正事——援救特工了。當晚月光皎潔,“鯔魚”號溜進婆羅洲東北的海岸處,詹金斯帶領自己的特工小隊上岸,並與潛艇用燈光訊號保持聯絡。迪雷運氣不錯,任務順利達成,6名澳大利亞特工獲救。第二天,他們離開婆羅洲,重返獵物豐富的錫布圖水道。
圖19. 陽炎級驅逐艦“穀風”號,沉沒後艦長等126人倖存,後來還是被送進了大海
6月9日晚上,“鯔魚”號發現了兩艘驅逐艦護航者一支船隊併發射了四條魚雷,目標還是前來反潛的驅逐艦,這一次的倒黴鬼是第17驅逐隊的“穀風”號(Tanikaze),第2、第3枚魚雷命中該艦,引發巨大爆炸,幾乎立刻就沉沒了,114人沉海身亡,艦長橋本金松以下126人被“浦風”號救起。
至此,“鯔魚”號取得了堪比“英格蘭”號護航驅逐艦的傲人戰績,在短短兩個月內擊沉四艘驅逐艦,特別是在6月上旬的四天內連續擊沉三艘,創造了潛艇攻艦歷史上的奇蹟。
圖20. 豐田副武海軍大將,戰時第三任聯合艦隊司令官
日本人這邊更崩潰,因為在同一天的6月9日,從橫須賀出發護航運輸隊前往塞班的“松風”號,在小笠原群島父島海面遭美國潛艇“劍魚”號攻擊,沉入大海。這是四天來沉沒的第5艘,連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都坐不住了,但又束手無策。
10日下午,在塔威-塔威附近,迪雷中校發現了一支龐大的日軍艦隊,至少包括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若干艘驅逐艦,這是無數潛艇兵夢寐以求的戰機。然而,由於這裡的海水過於清澈,一架飛機從空中發現了潛望鏡深度的潛艇。
一艘護航的驅逐艦“衝波”號(Okinami)隨即噴吐著蒸汽,以35節高速衝向潛艇的方位。此情此景對迪雷中校來說實在太熟悉了,他想都想就用上了老法子,在1400米處發射了三枚魚雷,隨即緊急下潛,躲避“衝波”號可能投下的深水炸彈。
圖21. 夕雲級驅逐艦第14號艦“衝波”
在離本艇只有20多米的近距離,兩枚魚雷似乎是命中了目標,劇烈爆炸幾乎掀翻了“鯔魚”號。經歷了兩個小時的深水炸彈襲擊後,潛艇上浮,他們只發現了一處點燃的浮標,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擊沉了一艘驅逐艦。基於以往的經驗,迪雷艇長將其作為推定戰果報上去。
實際上,命大的“衝波”號從本次對決中倖存,半年後的1944年11月13日,在馬尼拉以西被美第58特混艦隊的艦載機炸沉。
此時更重要的是,豐田副武對第一機動艦隊主力遭到襲擊大感恐慌,擔心已經遭到美國潛艇“狼群”的包圍,為了避免在大戰前的無謂損失,小澤艦隊再也不敢離開錨地實施海上機動訓練,因為連驅逐艦都已經無法保護自己,更別說保護他們了。日軍在馬里亞納的慘敗有飛行員練度差的原因,這裡顯然以“鯔魚”號為代表的潛艇部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1日,“鯔魚”號又對塔威-塔威進行了一次偵察,並上報了結果。7月3日,返回弗里曼特爾潛艇基地休整。對於一名艇長來說,擊沉四艘(當時認為包括“衝波”號在內是五艘)驅逐艦已是可以吹一輩子的資本了,但是,迪雷中校還不想離開他心愛的潛艇,他堅信自己的好運還在,興許他是想打到日本投降為止。
圖22.小鯊魚級潛艇“粉紅鮭”號(USS Haddo),“鯔魚”號最後的夥伴
六、第六次戰鬥巡邏(1944.8.5-1944.8.24)
1944年8月5日,“鯔魚”號和“粉紅鮭”號(SS-255)、“鱈魚”號(SS-256)結伴離開弗里曼特爾,開始第六次戰鬥巡邏,目標海域是呂宋島附近。此時,轟轟烈烈的馬里亞納大海戰已經結束,老對手小澤的第一機動艦隊被打殘,兩艘重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和“大鳳”號均被擊沉,上千架日本海軍飛機被擊落,剛剛培養出來的勉強能上戰場的飛行員幾乎全部死亡,聯合艦隊失去了海上航空作戰能力,只剩下幾條戰列艦在硬撐場面。
圖23. 小林晴久畫作:馬里亞納大海戰
8月21日,美國人的狼群“魟魚”號(SS-271)、“犁頭鮫”號(SS-363)、“拉頓魚”號(SS-270)、“鯔魚”號、“粉紅鮭”號在巴拉望灣發起對日本護航運輸隊的突襲,四艘日本船隻沉沒,其中一艘的戰果可能屬於“鯔魚”號。
次日晨,在巴丹海岸,“鯔魚”號和“粉紅鮭”號一起攻擊了三艘海防艦——“日振”(Hiburi),“松輪”(Matsuwa)和“佐渡”(Sado)。“日振”號和“松輪”號在前並排航行,“佐渡”號位於後方。
圖24.海防艦“四阪”號,本艦在戰後賠償給中國海軍
兩艇幾乎是同時發動攻擊,“鯔魚”號擊沉了“日振”號和“松輪”號,“粉紅鮭”號擊沉了“佐渡”號。海防艦其實就是日本版的小型護航驅逐艦,雖然武器裝備和航速都比不上正規的艦隊驅逐艦,但是加強了反潛武器,用於護航綽綽有餘,當然,日本海軍是個例外。
8月23日,“粉紅鮭”號重創了護衛“二洋丸”(Niyo Maru)的驅逐艦“朝風”號(Asakaze),“朝風”號後來雖被拖離現場,最後仍因為損害嚴重沉沒。不過,此時“粉紅鮭”號魚雷已經耗盡,只能讓“鱈魚”號和“鯔魚”號繼續了。
圖25. 第22號海防艦
24日,剩下的兩艘美國潛艇遭遇了前來救援的日艦。當時,他們從潛望鏡中觀測到“一艘日軍的掃雷艦和一艘泰國海軍的三煙囪戰艦”,實際上是日軍的第22號海防艦和102號哨戒艦。第102號哨戒艦算是小有名氣,該艦本來是美國海軍的“斯圖爾特”號驅逐艦(DD-224),屬克萊門森級,被日軍俘虜改造後也改了名。日本人將“斯圖爾特”號標誌性的四個煙囪中的前兩個在上部合二為一,遠遠望去就成了三個煙囪。
圖26. 經日本改造後的第102號哨戒艦,原美國海軍克萊門森級驅逐艦“斯圖爾特”號(DD-224)
此時,兩艘日艦是從馬尼拉跑來營救“二洋丸”的,這艘船已經失去了所有的護航船隻,孤獨地在海面上飄蕩。而且兩艘前來救援的日船當時都有故障,看起來實在是不足為懼。
不過,病貓也始終是貓。當“鱈魚”號試圖進攻時,兩艘日艦轉向達索爾灣,“鱈魚”號被迫停止攻擊轉向北方,從潛望鏡中,艇長看到了600米外“鯔魚”號的潛望鏡,正在向南行駛,這是“鯔魚”號最後一次出現在友軍的視野裡。
在“鱈魚”號左側,第22號海防艦正在2000米外全速衝來,“鱈魚”號被迫下潛,進入靜音航行逃避。
圖27. 御藏級海防艦,功能類似於盟軍的護航驅逐艦或護衛艦
7時28分,“鱈魚”號聽到了連續15聲深水炸彈的爆炸,它繼續在水下潛航逃離,直到中午才轉回上浮搜尋,但是此時,海面上已經沒有“鯔魚”號的影子了,只剩下一圈半英里半徑的浮標或者是殘骸。
——迪雷艇長的好運在這一天用光了,“鱈魚”號所聽到的深水炸彈摧毀了他心愛的潛艇,所有人員無一生還。
根據日本人的報告,在第22號海防艦發動攻擊的時候,“鯔魚”號曾經試圖用三枚魚雷回擊,但無一命中。一輪深彈攻擊以後,水面上立刻出現了大量的燃油和殘骸,無聲地說明了“鯔魚”號全體艇員的命運。
在這之後,第102號哨戒艦順利與“二洋丸”會合,並最終返回馬尼拉。
圖28. 模型彩繪:鵜來型海防艦對陣一艘小鯊魚級美國潛艇,秒懂了沒?
1945年1月2日,“鯔魚”號被美國海軍宣佈失蹤。
1944年秋季,美國海軍一共損失了9艘潛艇,包括了這艘英雄的潛艇“鯔魚”號,然而,這只是二戰期間沒有返航的52艘美軍潛艇裡的一員。
塞繆爾·迪雷中校有著非同尋常的勇氣和智慧,在六次戰鬥巡邏期間,他一共擊沉20.5艘日本艦船(另外0.5艘被歸功於“粉紅鮭”號),共82500噸。作為嘉獎,“鯔魚”號收穫了六顆戰鬥之星,迪雷艇長本人被追授榮譽勳章。
圖29. 關島塞繆爾·迪雷美軍基地門口陳列的一艘“甲標的”袖珍潛艇丙型
1944年11月,位於關島的美國海軍基地被命名為塞繆爾·迪雷基地,以紀念這位創下不平凡戰績的艇長。後來,美軍將一艘繳獲的袖珍潛艇“甲標的”丙型擺放在基地門口作為戰利品紀念,關於這些日造袖珍潛艇的故事,將在其他文章裡介紹。
圖30. 第二代“鯔魚”號(SS-568)
美國海軍最後一級延續二戰潛艇艇型的常規潛艇“刺尾魚”級(Tang-Class)六號艇被命名為“鯔魚”號(SS-568)。1974年被賣給義大利,1988年5月31正式退役。
1953年11月下水的美國戰後第一代驅逐護衛艦被命名為迪雷級,該級艦首艦即命名為“迪雷”號(USS Dealey DE-1006)。
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圖31. 二戰後的美國海軍首級驅逐護衛艦“迪雷”號(USS Dealey, DE-1006)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本文收錄在“潛艇戰史”專輯裡,更多內容也可以從下面的連結快捷進入:
覺得本站不錯的朋友,請勞動你的手指——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