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帝劉肇生於建初四年,9歲時便登基,成為東漢第四位皇帝。只看這一句簡單的介紹,你或許就會驚異於劉肇年小小年紀便能夠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但身為皇子的劉肇的登基之路,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般簡單。9歲的劉肇雖然成功坐在象徵著權力的龍椅上,但皇權卻並不在自己的手中。
因為以竇太后為主的外戚把持大權,所以漢和帝想要真正成為“一國之君”,就必須要把外戚干政這一大問題給解決掉。
外戚干政在歷史上並不少見,為鞏固皇權,君主們常會利用外戚來權衡朝中各方勢力。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外戚們一方面為皇帝所用,另一方面也默默地發展自己的勢力,趁機干涉朝政。
很顯然,時間一長,外戚就會對皇權造成威脅,此時皇帝便會開始減少對外戚的利用,於是外戚和皇權的矛盾就這樣日益嚴重起來。
在東漢建立之初,考慮到西漢外戚干政篡權的前車之鑑,漢光武帝採取嚴厲抑制、恩威並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戚的勢力。
——而到了漢明帝時期,對外戚限制更加嚴格,就連當朝皇后的兄長也只能擔任像中郎、侍郎這樣的小官。
按照東漢最初兩位皇帝的政策,按理來說到劉肇時外戚勢力已經十分微弱,那究竟為何還會出現竇太后掌權,導致漢和帝不得不發動政變奪回皇權?
事實上,漢光武帝、漢明帝在限制外戚的過程中遠不可能“一刀切”,於是也透過一些其他方式對外戚進行過“補償”——比如封侯、賞賜大量錢財。
而這些“補償”,都間接為外戚提供發展勢力的基礎。
後來第三代漢章帝,則對外戚一轉之前的打擊態度,格外寬厚,在即位之初便提拔數位外戚,後來甚至還將他們封侯。
此外,漢章帝還格外寵幸竇皇后,對其言聽計從,竇皇后的外戚趁機迅速擴大自身勢力,外戚干政又逐漸浮出水面。
等到馬太后去世,能夠和竇氏外戚互相牽制的馬氏外戚受到抑制,於是竇氏外戚愈發猖獗......
不過礙於漢章帝的威嚴,以竇皇后的兄弟竇憲為主的外戚勢力雖一直在增長,但遠未發展到敢篡奪皇位的地步,也就是說漢章帝時期的皇權還掌握在皇家自己人手中。
但等到漢章帝一死,而即將登上皇位的劉肇只有9歲,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在一眾外戚眼中似乎是一個極為容易拿捏的“傀儡皇帝”。
竇皇后借“佐德聽政”的名義,大肆扶持竇氏外戚,剷除朝中異己。後來在竇氏裡應外合下,朝中很快便都是竇氏外戚的人。
總而言之,在年幼的漢和帝即位後不久,竇氏外戚已經將皇權收入囊中,這毋庸置疑是一個困難模式的開局。
在漢和帝即位後的前3年中,他還未認清竇氏外戚的不軌之心,因此他雖知皇權面臨危機,但也從沒想要將竇氏給徹底剷除掉。
那漢和帝是什麼時候意識到必須要將竇氏剷除?這就要說到竇憲帶兵大敗匈奴的事蹟了。
——當時竇憲勢力大增,意圖刺殺齊殤王之子劉暢,後來事情敗露,竇太后竭力為竇憲開脫。恰巧此時南匈奴請求征討北匈奴,竇太后便藉口讓竇憲前去帶兵,以此“將功贖罪”。
竇憲在討伐匈奴的過程中一路取勝,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竇氏外戚勢力在竇憲打贏的一場場勝戰中不斷膨脹。
等到竇憲得勝歸來,拜見漢和帝時,竟然有朝臣“意欲拜之,伏稱萬歲”。這一舉動,漢和帝盡收眼底,這讓他開始意識到“剷除竇氏外戚,將皇權重新奪回手中”,已然是勢在必行。
但奪回皇權之路卻困難重重,首先奪權必須“秘密進行”......
但由於此前漢章帝的“不作為”,加上漢和帝即位之初暫未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以竇憲為主的竇氏外戚勢力早已遍佈整個朝廷。
更不要說在竇憲大敗匈奴後,甚至掌握朝廷大部分兵權,要想避過耳目,屬實艱難。
其次是“助手難尋”,東漢實行的尚書檯制度和漢光武帝、漢明帝時期對諸王的打壓,使他更難向朝中大臣以及劉氏宗室求援。
但好在朝中仍有一部分“擁君派”,這部分大臣敢批評竇氏外戚弄權跋扈,朝堂輿論讓竇氏倍感壓力。
漢和帝也逐漸意識到“擁君派”可堪大任,於是儘自己所能提拔這部分官員,為後續迫使竇太后罷免負責掌管主兵器的執金吾竇景,以及降低呼叫宿衛軍難度打下基礎。
至於難以尋求援手這一問題,漢和帝將希望寄託在他身邊唯一與竇氏外戚無關的宦官身上。
當時為掩人耳目,漢和帝選擇了比自己年長1歲,但同樣受過竇太后迫害的清河王劉慶和“獨一心王室,不事豪黨”的宦官鄭眾,開始自己的奪權之路。
在漢和帝登基的第4年,他假意屈服外戚勢力,對竇憲及其黨羽進行獎賞、冊封。同年三月,司徒袁安身死,漢和帝抓住機會,任“擁君派”大臣丁鴻為新司徒。
只是,後續事態卻逐漸緊張起來。
當時竇憲黨羽,以及竇憲的女婿已經意圖謀殺漢和帝,此事很快傳到和小皇帝耳中,他和鄭眾商議先下手為強,但又擔心還在外帶兵的竇憲藉此做文章引起禍亂,於是先作罷。
經此一役,漢和帝意識到必須要再加快奪權速度,否則極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駕崩”。於是漢和帝透過劉慶、鄭眾兩人得到《外戚傳》,瞭解到西漢對待外戚的政策,暗中削弱外戚勢力。
接著在竇憲回朝時,漢和帝還大擺筵席,獎賞軍隊,繼續麻痺竇憲心態;最後漢和帝調動近衛軍,對武力解決外戚一事做出重要部署。
這個時候,漢和帝的奪權之路正式進入尾聲......
——他命執金吾、五校尉分頭逮捕竇憲主要黨羽,還派人收繳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把竇氏四兄弟都押送回朝,只是礙於竇太后,漢和帝並未將竇氏兄弟處死,而是讓他們自盡。
總之這場政變,以漢和帝收回皇權告終。雖然此時的漢和帝只有13歲,但他所具備的心計卻絕不是一個少年所能具備的。在宋人胡寅看來:其魄力甚至遠超先皇章帝。
如今在13歲的年紀,或許我們大多數人還處在小學剛畢業的狀態,像漢和帝這般能做出驚人成績的估計沒多大可能。
這位小皇帝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上或許冷門,但他的經歷與個人魄力卻是少有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