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元璋個人來講,朱標不僅是他最寵愛的長子,也是他幾十年精心培養的大明繼承人,朱標的英年早逝不僅讓他痛徹心扉,也讓大明朝損失慘重。
而太子朱標早亡,最大的受益者其實並不是被立為皇太孫,後來即皇帝位的朱允炆,而是大明燕王朱棣。
朱允炆登基稱帝后急於削藩,手段過於酷烈,朱棣最終發起靖難之役奪走了侄子的皇位,然而在稱帝之後,靖難之役和朱允炆的下落成為朱棣終身的夢魘,尤其是前者帶來的惡劣影響,更是令朱棣無比頭疼。
為何?因為朱棣遇到了和老爸朱元璋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儲君人選,雖然朱棣最終選擇了老大朱高熾,但老二朱高煦一直野心勃勃,想要撬走老大的太子之位。
當然,朱高煦的野心未能實現,在朱棣死後,朱高熾順利即位,是為明仁宗,可惜的是,朱高熾駕崩的時間和朱棣相比僅相差十個月,那麼問題來了,若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朱棣會將皇位傳給誰呢?
朱高煦的荒唐謀反
洪熙元年五月,身在南京皇城之內的皇太子朱瞻基收到一則噩耗,御馬監少監海壽帶來訊息,父親朱高熾病危,命他火速趕往京城。
就在去年的七月,朱棣在北征凱旋途中駕崩,由於大軍在外,朝堂局勢晦暗不明,隨行大臣們商議後決定秘不發喪,先派人通知時任皇太子的朱高熾,之後,朱高熾順利登基。
如今才過去10個月,大明又要失去一位皇帝,這對大明來說是禍非福,朱瞻基得到訊息後快馬加鞭火速趕往京城,實際上,當時南京城內已經有了皇帝已經駕崩的傳言,朱瞻基親信們都認為朱瞻基應該帶著大軍護衛北上。
朱瞻基則認為此舉會拖慢速度,當務之急是先趕到京城預防居心叵測之人生亂,朱瞻基判斷十分準確,因為他的好二叔也得到了朱高熾駕崩的訊息。
為了阻止朱瞻基回京繼承皇位,朱高煦組織人手在半途截殺朱瞻基,然而事發突然,朱高煦並不清楚朱瞻基的行走路線,結果這次暗殺活動以失敗告終,順利回到京城的朱瞻基得以即位。
朱瞻基登基之後對朱高煦仍舊十分客氣,不僅對他賞賜頗豐,而且對於他所提出的請求,朱瞻基也儘量滿足,然而朱瞻基的做法並未收到朱高煦的感激,反而讓其認為朱瞻基軟弱可欺。
在朱高煦看來,既然老爹朱棣當年能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也能搶了朱瞻基的皇位,於是在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起兵造反。
然而這場造反一開始就已經註定會失敗,因為朱高煦企圖勾結英國公張輔裡應外合,但張輔得到訊息後,轉身就向朱瞻基告發了,所以朝廷早就做好了應付朱高煦謀反的準備。
之後朱瞻基御駕親征,三下五除二平息了朱高煦這場荒唐的叛亂,而朱高煦的下場也不太好,最終被侄子下令在銅缸中活活炙死。
老二野心膨脹,朱棣也有責任
其實,朱高煦一直對皇位念念不忘,也與朱棣有關。
朱棣有三個嫡子,老大朱高熾、老二朱高煦以及老三朱高燧,其中老大和老二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而老三卻沒啥大希望,除非老大和老二都不幸出了意外。
但朱高熾佔據嫡長子的有力身份,朱高煦單打獨鬥肯定爭不過朱高熾,於是想渾水摸魚的朱高燧就選擇站在朱高煦這邊,時不時找老大的麻煩。
這組合是不是和大唐初期的李建成、李世民以及李元吉的情況很像?不同的是,李建成他們是合夥鬥老二,而朱高煦他們則是合夥與老大爭。
朱高煦在朱棣發動靖難期間是立有大功的,在白溝河之戰、東昌之戰等戰役中,若是沒有朱高煦奮勇拼殺,說不定朱棣早就死在了朝堂的南軍手中,據說,朱棣曾不止一次對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
這打雞血的話,誰聽了不上頭,朱高煦也因此對太子之位產生了執念,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登基稱帝,在稱帝之後,朱棣也遇到了老爹朱元璋當初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儲君人選。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祖訓來說,太子人選必定是嫡長子朱高熾,但在朱棣看來,自己這個長子不僅身體太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說不定還活不過自己,而且他性格仁厚,與殺伐果斷、性格剛猛的自己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在戰場拼殺中闖出來的次子朱高煦更像自己,這讓朱棣認為老二朱高煦更“類己”。
最終的結果是,朱高熾被冊立為皇太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而朱高燧封為趙王,朱高煦對這個結果顯然不服,他認為朱棣過河拆橋,完全忘了當初打仗時的許諾,所以說,朱高煦野心勃勃也與朱棣有很大關係。
朱瞻基與朱允炆不同
回到本文提出的問題,若是朱高熾先於朱棣去世,那麼朱棣是會效仿老爹朱元璋傳位給朱瞻基,還是會考慮讓次子朱高煦繼承大統?我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假如這種情況發生,朱棣也會面臨朱元璋當年的困境,畢竟兒孫都是心頭肉,苦了哪一個都心疼,但問題是,朱瞻基與建文帝朱允炆可大不一樣。
朱允炆是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大局無奈選擇為繼承人並開始培養的,結果如何呢?自然是很差,因為培養的時間還是太短了,朱允炆從洪武二十五年被立為皇太孫,到洪武三十一年繼位,中間僅僅只有六年。
而朱瞻基可是朱棣從小就開始精心培養的,永樂五年,朱瞻基就開始出閣讀書,而老師正是歷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永樂七年,朱棣巡狩北京時特意將朱瞻基帶在身邊歷練。
次年,朱棣親征漠北,命朱瞻基居守北京,永樂九年,朱瞻基就被冊封為皇太孫,這是朱棣釋放出的很明顯的一個訊號,即朱瞻基是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他要為朱瞻基培植勢力。
永樂十三年,朱棣還設立了一支兵力高達兩萬五千人的太孫親軍來讓朱瞻基統領,從朱棣的種種安排來看,他對朱瞻基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
當然,從朱棣的安排中也不難看出,他或許也已經做好朱高熾壽命不長,會走到他前面的心理準備,所以才會花費大力氣培養朱瞻基,你說,若是讓朱棣選,他會選擇從小培養的孫子朱瞻基,還是會選擇只會打仗的朱高煦。
所以就算朱高熾早亡,朱高煦照樣沒啥機會,因為朱棣已經給朱瞻基鋪好了路,想再複製一次靖難之役,那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