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七月,關羽北攻襄樊。
曹操做出部署:于禁率七軍迅速前往解圍,徐晃則在後屯兵於宛。
顯然,在曹操的原計劃中,于禁七軍是解圍主力,而徐晃所部是預備隊。
然而,不久,”水淹七軍“,于禁七軍轉瞬間集體報銷!
如此,解樊城之圍的重任落到了原本擔任預備的徐晃身上!
艱難的任務
此時,徐晃的任務是極為艱難的。
就實力而言,徐晃本是擔任預備任務的,手上新兵居多。
而就後援而言,曹操看起來似乎還能提供很多支援。但是,此時,曹軍其他部隊,或剛剛從漢中敗出來,尚在關中;或在淮南一帶防禦孫權;雖然能夠受命來援,但畢竟是遠水,很難解近渴!
而對面的關羽,正值“威震華夏”的巔峰。
此時的關羽軍,剛剛全殲于禁軍團,正處戰勝之威,風頭正勁!
要帶著尚未準備好的預備部隊,去攻擊風頭正勁的關羽,難度是地獄級的。
連曹操都沒有什麼信心
形勢如此,連曹操都對徐晃沒有太大信心,
所以,後來,曹操在連續增兵給徐晃之後,又緊急調東線張遼等部趕緊來,並表示要親自南下解圍!
而眾僚屬比曹操更加著急,表示如果不趕快出發,曹仁很快就敗了!
只有桓階提出不同意見。
在桓階與曹操的對話中,曹操指出,他相信曹仁足以料事,會堅持;將士也會賣力;但唯一擔心的是“吾恐虜眾多,晃等實不便耳”!
也就是,曹操,也擔心徐晃搞不過關羽!
進退之道:虛實相生
曹操下令徐晃解圍的同時,又讓將軍徐商、呂建前去加強徐晃,同時,告誡徐晃:等待兵馬集結後再進攻,不要急著送死!
因此,徐晃得令後,率軍進至樊城西北8裡的陽陵坡,等待後援,不再前進。
此前,對付于禁時,關羽的部署是圍城打援,主要精力以對付援軍為主。
此時,趁徐晃尚虛,關羽是可以先打擊僅8裡之遠的徐晃的。
但是,這一次,關羽選擇“攻城阻援”。
原因很簡單:此時正是漲水的時候,樊城是土牆,受淹處多破壞,城不沒者才數板(城高二尺為一板),關羽自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先破樊城!
為了實現此目的,避免攻城受到徐晃的干擾和牽制,關羽遂分兵進駐樊城西北3裡的偃城。
一旦關羽軍以偃城為北部依託,構築起一道阻援線,那麼,徐晃將被阻於關羽攻城大軍3裡之外,不但無法直接攻擊,甚至連牽制關羽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在徐晃等待的各路兵馬抵達前,徐晃雖不能立刻大舉進攻,但也必須粉碎關羽建立阻擊線的企圖!
然而,如果直接進攻,也是不智的。
關羽既派兵駐偃城,就是預著阻擊你的,你直接去攻擊他,不正中了關羽下懷嗎?
偃城的阻擊部隊,自然不可能完全把你徐晃擋住,但是,他的任務就是依託有利地形,消耗、遲滯你之後,再從容撤退!
徐晃當然不按照關羽的想法來辦!
徐晃先是迅速逼近偃城,然後,沒有直接進攻,而是繞到道路上開始築塹,做出要切斷偃城軍後路的樣子來!
偃城守軍本來做好準備,要扛住徐晃的猛攻,但一看:不對呀!這是要把我困死在這裡呀!
於是,偃城守軍燒屯退走!
如此,徐晃以一招虛招,不戰而突破了關羽的第一道阻擊線,迅速靠近關羽軍。
徐晃在佔據偃城後,遂開始以之為依託,緩慢、謹慎的駐營前進,並逐漸靠近關羽大營,一直推進到距離關羽營僅僅“丈許”的地方!
此時的情況是:關羽的圍很堅固;徐晃同樣應當是修築了野戰工事。所以,誰都沒有把握以進攻的手段立刻擊破對手!
所以,關羽選擇依託圍阻擊徐晃,繼續攻樊城;而徐晃則選擇也不立刻進攻,而是相持待援。
搞定內部紛爭
徐晃一面待援一面相持,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策略。
但是,身為一軍之將,不但要面臨來自敵人的壓力,還要面臨來自內部的壓力。
內部壓力處理不好,也會要出問題的!
比如,10幾年後,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強如司馬懿,也曾因扛不住內部壓力而出戰。
此時,樊城岌岌可危。一旦樊城失陷,眾將都是要承擔責任的!
因此,眾將強烈主張出戰,甚至大聲喝斥徐晃,催他立刻行動!
這種主動請戰的積極要求,是很難處理的!
聽他的,違背自己原本已有的正確策略,要吃虧;不聽他的,強力打壓,打掉人家積極性,也是不利的!
徐晃所部,是倉促集結起來的,帳下諸將與徐晃平時並沒有上下級隸屬關係,因此,徐晃本人既沒有足夠的威信讓眾將信服,也不是一個善於雄辯者。
所幸,此時,趙儼出來說話了!
趙儼,雖然不是名將,但是,他深得曹操信任,常常擔任護軍,也就是協調諸將之間行動和關係的,所以,很擅長處理這種分歧!
趙儼表示:現在關羽的圍還很堅固,雨水還很兇,我們步兵還不足,匆忙進攻,白白蒙受損失而已!不如以我前軍逼近敵圍,派間諜告知曹仁城外救命已近,以激勵將士!不出10天,咱們援軍就到了,到時內外夾擊,必然一戰而勝!
最後,趙儼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冷靜下來的話:如果因為有延誤耽誤救援,一切責任由我來為眾將承擔!
如此,眾將都冷靜下來,內部紛爭解決了!
隨即,徐晃挖地道靠近樊城,把書信射入樊城,與城內多次溝通訊息!
同時,徐晃還將孫權寫給曹操信射入關羽營,“提醒”關羽。
如此,內部安定下來,徐晃只需等待援軍抵達,就發起進攻了!
破圍之法:聲東擊西+圍點打援
不久,徐商、呂建部和殷署、朱蓋12營陸續抵達,徐晃軍兵力大增!
進攻的時間,到了!
當然,要直接進攻,難度依然很大。
當時,關羽修築圍塹、鹿角多達十重,用後來曹操的話說,其圍困程度超過了當年的莒縣和即墨。
如果一個屯一個屯的攻,不但戰損吃虧,更是不知道要攻到猴年馬月了!
於是,徐晃定下了一套調動關羽的方法!
關羽先是佯稱要進攻樊城以北圍頭屯,實際上卻猛攻四冢屯。
於是,關羽率領5000精兵趕來救援四冢。
估計在來的路上關羽還在納悶,倒不是納悶想不到你搞什麼聲東擊西,而是納悶:總共就這麼大點地方,你聲東擊西有意思嗎?
很快,關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因為:他行軍中,遭遇到了徐晃大隊人馬!
徐晃要的效果,是圍點打援,避免攻堅作戰,而是求野戰!
但是,如果不聲東擊西,直接攻四冢,那麼,關羽從後來援,徐晃恐怕不好尋找野戰機會。
但是,將你關羽先引到樊城北,再由樊城北引過來,徐晃可以在你關羽行軍途中選擇預設戰場與你野戰!
如此,經過巧妙操作,徐晃將關羽從“鹿角十重”中引出來,開始了“公平”野戰了!
“使壞”贏決戰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徐晃還要“使壞”!
當年關羽在曹營時,二人關係就很好。
因此,關羽、徐晃二人,在陣前見面,遠遠的交談,只談論家事,不談論軍事,含情脈脈。
突然,徐晃下馬,宣佈命令:得關雲長頭者,賞千金!
關羽大驚:大兄,這是什麼話呀!
徐晃大喊:剛才我們聊的是私事,現在這是國家大事!
於是,徐晃軍迅速出擊,兩軍交戰!
這次“含情脈脈”的私人談話,是徐晃又一次“使壞”。
徐晃顯然有備而來!
關羽率精兵而來,風塵僕僕,銳氣正盛,雙方立刻野戰,勝負還真的未可知!
徐晃與關羽遠遠交談,顯然是一面暫切麻痺關羽軍,一面實際上已經讓眾將根據關羽軍的部署進行調整。
調整完畢,立刻動手!
如此,關羽軍大敗而退!
長驅直入,借力破“鹿角十重”
關羽既退,徐晃率部緊緊追擊。
就剛才決戰來說,關羽雖敗,但不可能遭遇毀滅性損失,一旦關羽安然退入圍中,形勢仍然十分複雜!
但是,徐晃部緊緊跟住關羽!
如此,徐晃的部隊就可以藉著關羽“帶路”,衝入關羽精心佈置的鹿角十重了!
隨即,徐晃攻破四冢屯!
關羽軍有的投入沔水溺死,有的戰死;圍中的傅方、胡修也都死了。
胡修,原是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傅方,原是曹操任命的南鄉太守;他們是在關羽“水淹七軍”後投降關羽的。可惜兩位“高官”卻死於此!
解圍
關羽遭此慘敗後,被迫解了樊城之圍。
當然,此時的關羽仍然沒有立刻撤走,而是仍然以水軍封鎖漢水,繼續對襄陽的圍困。
直到得知呂蒙襲江陵的訊息後,才倉促退軍。
不過,事實上,咱們都知道“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這種說法,樊城都打不下來,關羽要攻下襄陽已是百日說夢!
所以,樊城之圍得解,事實上也就意味著關羽北攻襄樊的失利。
只不過,關羽到底死撐著面子,死不退卻罷了。
後人提及關羽的失敗,多提起呂蒙“白衣渡江”。
確實,如果說關羽“失荊州”,則確實是呂蒙所為。
但是,就關羽北攻襄樊失利來看,曹操靠的是徐晃!
真正在戰場擊敗關羽的,不是呂蒙,而是徐晃!
戰後,曹操考察戰場後讚許徐晃:我用兵30多年,又聽說過許多古代名將,都沒有如此這般長驅直入敵人重圍的!你徐晃的功勞,不在孫武之下!
凱旋後,巡視各營時,兵士們都離開本陣來觀看,唯有徐晃軍營的將士站立不動,一片肅然,曹操又讚許:徐晃有周亞夫之風呀!
“張樂於張徐”,五子良將中,徐晃排名最後。
不過,徐晃進軍時進退有度;進攻時方式豐富;追擊時敢於長驅直入;治軍時有周亞夫之風···
就軍事能力全面性來說 ,徐晃絕不在張遼、樂進諸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