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約有88%的國民信奉佛教,是世界上信奉佛教人口比重最高、人數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被稱為“佛教之國”、“萬塔之國”。
在緬甸5000多萬人口中,有40多萬的僧侶;對比一下中國14億人口,僧侶也不過22萬人。這個龐大的群體背後的佛教,在緬甸享受著崇高的地位。
緬甸僧侶
首先,緬甸議會在憲法中將佛教立為國教,並規定每年支出預算中不少於5%的款項作為對佛教事業的財政援助。
其次,在緬甸男人只有出家成為和尚之後,社會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之後才有資格結婚。緬甸的男人一生中有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出家當和尚,第二件大事才是結婚。
還有,無論是誰進入緬甸的佛塔,都必須脫鞋脫襪。緬甸人認為寺廟是神聖的地方,而寫字是最骯髒、最齷齪的物品。因此,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國家領導人進入緬甸佛塔參觀,都必須脫鞋。
01
佛教超然地位的由來
早在公元1057年,緬甸第一個封建王朝(蒲甘王朝)建立,其國王阿努律陀為弘揚佛教,下令用幾十頭大象從孟族城邦勃固、直通兩地馱運13部完整的經藏與大量佛跡帶回蒲甘。
與這些佛經、佛跡一同帶回蒲甘城的還有500多名孟族高僧及幾萬名能工巧匠。從此蒲甘城開始廣建佛寺,著名的蒲甘佛塔群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建立的。
阿奴律陀還將佛教定為緬甸的國教。從此,佛教便成為國王凝聚人心、安撫百姓的統治工具,緬甸也逐漸轉型成類似政教合一的國家。
蒲甘王朝統治的200多年間,在都城方圓4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修建了一千多座佛塔、一萬多間寺廟以及三千多所佛學院。這吸引了眾多來自斯里蘭卡、高棉、暹羅、蘭納、瀾滄等地的僧侶和信眾。到了13世紀緬甸已成為東南亞小乘佛教的中心。
當時的蒲甘王朝
類似西方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的屬性,佛教的認可在緬甸也被認為“業力王權”的來源。只有得到佛教認可的王權,才能具備正統的統治地位,否則就是“道統不正”。
於是乎,僧眾有了主宰政權認受性的終極權威,當政權有違佛教教誨時,僧眾是可透過拒絕接受佈施,以否定政權的認受性。
佛教在緬甸的超然地位就此成型。
此外,佛教在緬甸反帝獨立運動中發揮的巨大的作用,也為佛教的超然地位做了強有力的加持。
當時,英國人殖民緬甸,將緬甸劃入印度作為一個行省,由信奉印度教或者伊斯蘭教的印度人管理。
這些人在統治緬甸的過程中,對佛教徒大肆打擊和迫害,激起了後者的反抗意志。
那時緬甸的民族主義還沒有覺醒,所以起義軍乾脆打著恢復王國和僧侶地位的旗幟來反抗英國人,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分別是“曼德勒佛教復興會”和“佛教青年會”,他們對緬甸獨立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緬甸阿南大寺
這其中“佛教青年會”負責緬甸獨立運動的思想啟蒙,他們藉助本地人和印度人之間的信仰衝突,炮製了很多話題,激起了緬甸人的反抗之心。不僅如此,他們還透過不斷地宣傳和演講,喚醒了緬甸的民族意識,培養出大量愛國青年。
到1948年1月,緬甸人終於取得了獨立運動的勝利,而領導運動的“反法西斯自由人民同盟”中就有大量僧侶參與其中。
02
時代在變,佛教不變
緬甸獨立以後,無論是軍政府統治,還是昂山素季領導的曇花一現的民主時期,都不得不借助佛教來凝聚人心。
在1948年緬甸獲得獨立後,其政府第一時間在憲法中明確書寫了“國家承認佛教為聯邦大多數公民的宗教的特殊地位”的內容,這是以一種變相的方式繼續承認佛教的國教地位。
1961 年 8 月,緬甸議會更是在憲法中將佛教立為國教,並規定每年支出預算中不少於5%的款項作為對佛教事業的財政援助。
2007年爆發的反軍政府藏紅花革命,數百名僧侶參與遊行而遭到鎮壓,激起數萬僧人上街,他們當時便手持倒轉的僧缽遊行,以示拒絕接受佈施,否定軍政府有合法統治權。最終獨裁者丹瑞落得“僧侶殺手”的別號,2011 年把權力移交軍方組成的文人政府。
緬甸僧侶遊行2021
這場革命後,軍方被迫釋放了民主鬥士——昂山素季,緬甸也正式進入民主時代。
新的民主政府權衡再三後,最終選擇了向僧侶妥協,繼續保持後者的超高地位。
2021年透過軍事政變取代昂山素季的敏昂萊,受極端佛教徒加持後,近年也著力佈施僧眾,在國內修建重要寶塔,經常請示佛教老大的意見,力圖證明自己是傳統意義下的合法統治者。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了佛教這個統治工具的重要性了。散落在緬甸境內的寺廟、僧眾以及上千年的佛教傳統,可以建立一個紐帶把這些人都聚攏在一起。
尾聲
歷經千年的佛教及其僧眾,仍然是緬甸政治舞臺上一股相當有分量的力量,關鍵時候可以左右政局的走向。
而一個執政者或者一個王朝的命數,都是遠遠短於佛教在這個國家的歷史,民眾精神上的印章是最牢不可破的,佛教在緬甸的超然地位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