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山河月明》中,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次子秦王朱樉,被塑造成了一個胸無大志,純純戀愛腦的形象。歷史上的秦王明明對自己的王妃,北元名將王保保的妹妹極為刻薄狠毒,劇中卻為了力保王妃寧願和老爹翻臉,實在也是令人咋舌。
另外劇中秦王為了平叛,親自率軍出征,不料卻在獲勝班師途中染病,最終因此撒手人寰。秦王妃聽聞噩耗,不顧尚在禁足,衝到朱樉遺體之前自盡,為二人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而悽美的句號。
在歷史上,秦王朱樉死於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然而並非病故,而是被王府宮人毒死。秦王妃自然也沒有自盡,而是被活活殉葬。當年正月,秦王確實有一次率軍出征。對於這位自來不成器的親王來說,也是破天荒第一次。但是史書中卻對秦王這次親征語焉不詳,這又是為何呢?
洮州之戰真相
洮州又稱臨潭,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被稱為“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南接生番、北抵石嶺”,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正月,洮州十八族首領汪舒朵兒、癭嗉子、烏都兒以及阿卜商等人發動了大規模叛亂,即所謂的“三副使之亂”,其本質是北元小朝廷與明朝對藏地控制權的爭奪。
朱元璋敏銳地覺察到本次叛亂的特質,先是讓他最信任的養子西平侯沐英掛帥西征,再讓親外甥曹國公李文忠率軍策應,務必要確保此戰必勝。
癸亥,遣使敕曹國公李文忠曰: “二月二十五日報至,知大軍已入西番。朕思之自河州至西番,多不過五六日。今諸將已至其地,勝負必決矣。符至,爾即率師從洮州鐵城之地取道而出。朕嘗有密諭,當遵而行之,事宜速成。山西之軍即令還衛,洮州尤宜擇人守之。”—《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二》
當年三月,明軍獲得階段性勝利,老朱隨即下旨設立洮州衛,命大將聶緯、陳暉等人率兵據守,明廷對本地“番眾”的治理也從溫和變為強硬。
- 不靠譜的秦王
朱樉,生於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十一月,生母馬皇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冊封為秦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之國陝西西安府。
和精明強幹的晉王朱棡、燕王朱棣、楚王朱楨、蜀王朱椿以及湘王朱柏相比,秦王朱樉確實顯得平庸了很多,朱元璋對這個兒子有一個評價: “自爾之國,並無善稱”。
在大舅哥王保保死後,朱樉和秦王妃之間的關係就已經名存實亡。然而此時朱元璋做了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決定,他沒有廢黜秦王妃,反而把開國第六公爵衛國公鄧愈的嫡長女封為秦王次妃。
鄧氏以堂堂國公嫡女的身份,卻屈尊去做一個次妃。更關鍵的是朱樉和鄧氏的感情極好,這讓三個人都非常痛苦。老朱對此的解決方案卻十分簡單粗暴,因為他老人家派人直接賜死了鄧氏。
偏妃鄧氏因妒忌被責,自縊身死。—《太祖皇帝欽錄》
鄧氏死後,朱樉更為自暴自棄,甚至一度懷疑是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向父皇打了小報告,以至於與他幾乎兵戎相見。朱元璋對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失望透頂,不但將他召回南京,還解散了秦王三護衛,如果不出意外,明朝第一位被廢黜的親王就會是朱樉。
然而太子朱標在巡視陝西途中染病,臨終之前為弟弟說了好話。再加上朱元璋考慮秦王在,倫序在他後面的晉王、燕王沒有藉口覬覦太子之位,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將皇孫朱允炆冊立為接班人。
最終朱樉就此逃過一劫,不但順利返回西安,朱元璋還恢復了秦王三護衛。
- 史書中的洮州之戰
前文我們介紹了洮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以及明廷對其治理策略的變化。洮州衛設立之後,朝廷又在此短暫開設了洮州茶馬司。茶馬交易利潤豐厚,必然會滋生許多弊端,從而引發“番眾”的不滿。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年底,矛盾再次激化。此時沐英、李文忠早已去世,朱元璋於是讓秦王掛帥出征,我們來看一下《明史》中朱樉本傳的記載:
二十八年正月,命帥平羌將軍甯正徵叛番於洮州,番懼而降。帝悅,賚予甚厚。—《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
再翻閱甯正本傳,對此僅僅記錄了一句話: “二十八年從秦王討平洮州番”。《明史》中的列傳,是對一個人生平的高度概括,如果還想深挖細節,要看《明實錄》中的記載。然而很奇怪,相關的記載只有一句話:
丙午,平羌將軍右軍都督寗正討平階文叛寇張者等,覆命正以兵從秦王樉徵洮州等處。—《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三十六》
不但比本傳的記載更為簡略,甚至連結果都沒提。要知道像楚王朱楨、齊王朱榑率軍出征的時候,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秦王為何這麼特殊呢?
- 真相令人不忍卒讀
在今臺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本《太祖皇帝欽錄》,裡面收集了朱元璋的敕諭,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而洮州之戰的真相,就隱藏於其中。
在秦王被毒死以後,朱元璋曾親筆寫了一篇祝文,或者更為準確地說,這是一篇罵子檄文。在祝文之中,老朱將這個逆子歷年來所作的惡行做了一個歸納整理,最後下了一個結論: “觀爾之為,古所未有!論以公法,罪不容誅!”
自爾之國,並無善稱。暱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嘗教責,終不省悟,致殞厥身。爾雖死矣,餘辜顯然。特將爾存日所造罪惡列款昭諭,爾其聽之。—《太祖皇帝欽錄》
在這篇罕見的罵子檄文之中,我們也發現了史書對洮州之戰簡略記載的真相。首先在出徵之前,朱樉不顧老爹對洮州土番十八族人民的“安頓撫卹”,將許多“有孕婦人”抓回王府,讓朱元璋怒噴一句“仁心安在”。
有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秦王抓那麼多大肚子孕婦回來幹嘛?打算喜當爹嗎?當然不是。這裡只有一個原因,生下來的不管男女,都會成為秦王府的奴隸。
而在征討洮州期間,秦王大軍先後抓獲七、八歲幼女一百五十名,又將一百五十五名七歲到十歲的幼男強行閹割,然後不顧傷口是否痊癒,就把他們送回王府,以至於途中多有死傷。
其實明初閹割幼童是常態,最有名的受害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鄭和。但是老朱認為出征軍士的衣糧,一般都由“兒男”挑運,這麼多幼童讓他們幫著做事也好,如此著急閹割,就是“不恤軍士艱苦”,吃相太過於難看。
此外本次出征,路途長達“一千四五百里”,所有的糧食都靠著“驢馱車載”,軍士們十分辛苦。然而平賊之後,秦王卻把三千餘頭牛羊的戰利品據為己有,一點也沒有分給出生入死的部下。
徵西番時軍士糧食,驢馱、車載、人肩一千四五百里如此艱苦。平賊之後,將軍人所得牛羊拘收三千餘隻以為己有,不行散與軍士以當糧食。如此無知!—《太祖皇帝欽錄》
那麼秦王這一次在戰場上的表現又如何呢?筆者以為也不容樂觀。
甯正,壽州(今安徽壽縣)人,跟隨朱元璋渡江的從龍老臣,曾在徐達、常遇春、馮勝、鄧愈、傅友德、沐英等開國名將帳下征戰。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八月,階州(今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文州(今甘肅文縣)千戶張者等人舉兵反叛,扼守打江、牛頭關等處,相當於截斷了陝西(甘肅)和四川之間的聯絡。
朝廷對此事極為重視,陝西方面由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寗正掛帥,四川方面由都督僉事徐凱領兵,合計出兵一萬八千餘人對文縣發動總攻。這一仗打到次年正月才結束,叛寇張者、趙原言等人還沒來得及械赴京師,寗正就被緊急調往洮州前線支援秦王。這裡面有且只有一個可能,朱樉在洮州打得並不順利,所以才需要寗正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將來助他一臂之力。
結語:荒唐的秦王朱樉這一輩子就打了洮州這一仗,史書中卻對此語焉不詳,依筆者看來,原因有三:
其一、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但他在位不久,就被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給趕下了臺。而《明太祖實錄》最終定稿於朱棣在位的永樂朝,鑑於秦王一脈的特殊地位,史官自然不會多宣揚朱樉的戰功。
其二、秦王在出徵前後的倒行逆施之舉,讓洮州之戰的勝利價值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完全沒有達到預定的戰略目的,所以也並不值得大書特書。
其三、從寗正所部不經休整,便馬不停蹄支援洮州前線來看,秦王的戰場表現顯然不能讓人滿意,你讓史官怎麼寫?
本身地位特殊,出征之際搞得天怒人怨,再加上戰場表現一塌糊塗,秦王朱樉唯一的一次領軍出征被史書記載淡化,想來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