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分別成立了以自身為核心的兩大陣營集團並開始了近乎半個世紀的對峙。這是冷戰時期最為重要的外顯特徵之一。然而,美國和蘇聯的所作所為卻遠不止於此。
比如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滲透與擴張,美國曾下場多地促成和主導戰爭的爆發。像上世紀60年代伊始的越南戰爭和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就是如此;蘇聯曾拉攏大批反美國家。
以形成聯盟之勢來共同面對西方世界的威脅。可以說,兩大陣營的領袖國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地擴大優勢。可是,大國可以這般作為卻並不意味著小國就有十足的能力來應對。
像蘇聯對外謀求擴張和霸權而進行的阿富汗戰爭就使得阿富汗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大約有100萬阿富汗人死在戰火中,600萬阿富汗人被迫從賴以生存的家園逃離,徹底淪為難民。
阿富汗戰爭如此,越南戰爭也不例外。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扶持南越傀儡勢力時伊始至撤出越南戰爭泥潭這段時間裡,越南人民足足付出了傷亡200萬人的代價才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北越在同獲得美國援助的南越作戰時表現不利,呈現出了節節敗退的態勢。在這樣的情形下,時任越南主席的胡志明派出黎筍北上我國和蘇聯尋求社會主義陣營的幫助。
1965年,黎筍率領一支代表團來到北京。由於黎筍長期統治北越的緣故,我國將他安排在釣魚臺國賓館。但黎筍卻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記憶。國賓館人員認為他是最禮貌謙卑的外賓。
之所以會給國賓館相關人員留下這個印象主要是黎筍的個人行為深深受限於當時的形勢。如果美國不支援公開南越,那北越的統一越南戰爭難度就會下降許多。但仍與三大因素正相關。
求援既是必然也合乎正當
首當其衝的一條就是北越是社會主義陣營裡的一部分,雖然北越還沒有打敗南越完成統一。可是歷史上的越南統一王朝都是南越與北越聯合在一起。所以,北越戰爭既是一場統一戰爭。
又是一場對抗美帝國主義霸權威迫的正義之戰。在這樣的態勢下,北越共產黨領導的無數軍民深深團結在越南國父胡志明的旗幟下並以“胡志明思想”為指導而為越南的統一戰爭效力。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鎮壓民主進步力量的做法使得南越掀起了大規模反抗美國獨裁鬥爭的浪潮,南越無數軍民不僅成立南方解放武裝力量而且還在北越的支援下主動出擊。
甚至於一度控制了南越近乎三分之二的地區。但美國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1964年,美國為了扭轉其在越南的不利局勢而一舉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想要以此為藉口而擴大戰爭事態。
在北部灣事件中,美國出動了海空軍力量對北越多個地區進行肆無忌憚的轟炸。然而,北部灣事件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場騙局。因為北越並沒有主動挑釁美國,畢竟當時局勢對北越有利。
北越犯不著自討苦吃。而美國卻是要為此而焦急不已的一方,因為蘇聯和美國已經把東南亞地區變成大秀肌肉的練武場。如果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就此敗退那麼社會主義將會進一步擴張。
這對於美國來說,無疑非常不利。雖然美蘇兩國都是超級大國,可是對外不斷擴張既符合利益又可以以此消彼長的姿態來削弱對方的實力。正是出於這層考量,美蘇兩國相當樂此不疲。
有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即使美國沒有藉口製造北部灣事件來擴大戰爭事態還會有其他灣事件。美國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所謂的正義藉口而已。但美國卻忘記了主動侵略其他國家的事實。
因此美國才是不正義的一方,正義自始至終在越南人手中。可資本主義又要靠飛機大炮來戰勝,而當時的越南要直面美國又並沒有太大底氣。在這樣的態勢下,越南向兩位大哥求助了。
我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
之所以要用兩位大哥來形容主要是我國也是很有資格的。一方面是我國在同美國的對抗中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我國擁有了核武器。
核武器在當時可是非常具有威懾性意味的限制級武器,我國能擁有就說明美國不敢對我國怎麼樣。而我國當時的實力雖然相較於蘇聯而言,還有較大差距。可是也不會那麼捉襟見肘了。
因為核武器這個玩意兒,一旦用出來就是同歸於盡的局面。只要有了核武器在手上那麼對方就會抱有極大忌憚。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國無論是聲望還是實力都可以稱為大哥級別。
更不必說,北越本來就和我國聯絡非常密切。更不必說,越南國父胡志明在1930年時於我國的香港成立了越南共產黨。在胡志明領導越南期間,北越和我國的關係就一直是非常不錯。
不然的話,胡志明也不會派出在重要性程度之上僅次於他的黎筍來華尋求援助。當然可能還包含想要探尋美國人作戰方式、武器裝備以及作戰風格的目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果連對手常用的招數、套路和伎倆都不清楚的話,那麼想要戰勝對方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4年黎筍訪華求援之前,胡志明和一眾越南高層也曾訪華尋求援助。
當時毛主席就決定要擴大對越援助以推動越南南方的武裝鬥爭態勢進一步開展。只有讓美國深陷於南越地區,北越的援助才可以長久不斷地維持下去。如果讓美國集中攻擊北越大本營。
那麼不僅會威脅到我國的邊境安全而且還會讓越南軍民深陷到重重的困難之下。正所謂,久戰兵鈍。雖然美國擁有先進的軍事裝備但拖久了美國人的反戰厭戰情緒也會大幅上升與增加。
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便採取的是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的策略。更何況,美國國內已就不核武器而達成共識。在這樣的態勢下,有何懼也?
深受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
在古代時期,中國與越南的關係就是宗主國與蕃屬國的關係。在越南可考的大約兩千年的漫長信史中,越南有近乎千餘年時間隸屬於我國郡縣,是集權中央制統一王朝的重要組成部分。
越南在968年時建立自主封建國家後仍與中國曆代王朝保持著長久不變的宗藩關係。這一關係直到1885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時才宣告了結束。也就是說,越南同我國的關係很密切。
按照常理而言,藩國被欺負了肯定是要向宗主國求援的。雖然在近代社會里,兩國都有被淪為殖民地的歷史。可數千年來透過維繫宗藩關係而刻下的深層次烙印始終停留在兩國人心中。
這一點可以在越南與我國有邊境衝突時,小平同志用一句“小孩子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來作為驗證。在小平同志的心裡,越南即使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援助那也是實力較弱的國家。
在歷史上,越南和中國的關係是宗藩關係並不是因為我國給了越南多麼大的好處。反而是越南早已被我國強大的實力所征服了。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和避免國家滅亡,越南就此稱臣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越南在解放全國的戰爭中戰勝了法國侵略者卻並不意味著越南的實力就是空前絕後的。至少,相較於我國而言仍舊存有較大差距。可以說,越南仍舊在以我國為師。
不管是加入社會主義陣營還是採取了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一體化推進的策略。在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之下,胡志明與黎筍等一眾高階官員先後來到我國尋求援助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同樣的,朝鮮作為古代中國的藩屬國之一。在朝鮮戰爭時期也曾向我國尋求幫助。由此可見,雖然宗藩關係早已不復存在可是此前的諸多影響卻一直深深地刻在兩國人的心中,並未消散。
還有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是琉球王國(現為日本沖繩)。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我國的藩屬國之一。1429年,最早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山北和中山三個國家就此統一為琉球王國。
但琉球王國與我國的宗藩關係並未改變。明王朝滅亡後,琉球王國繼續向清政府朝貢。此意意在表明繼續維持兩國之間的宗藩關係。然而,日本卻在明治維新後不斷對清王朝發起攻擊。
遭受內憂外患的清政府由於無瑕東顧而使得琉球王國在1879年時被日本強行併入,以設定“沖繩”縣而達成了擴張與遮羞的目的。之後,琉球王國覆滅。至今琉球人仍視北京為故土。
在我國的援助下,越南最終完成了統一。美國於1973年被迫與越南簽訂結束戰爭的協定。之後,美軍便宣佈撤離同時承認越南的獨立和主權。1976年,越南建國正式宣告戰爭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統一後不久卻在黎筍的推動下同我國發生了邊境衝突。雖然越南此舉是為了謀求更大的國家利益,但越南的忘恩負義卻毋庸置疑是一件非常戲謔和傷害感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