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1953年,硝煙散盡,三八線上,戰爭的傷疤逐漸被時間撫平,然而,關於這場戰爭的記憶,卻遠未達成共識。
在中國,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蹟被代代傳頌。
取材網路
在朝鮮,這場戰爭被稱為“祖國解放戰爭”,金日成領導下的朝鮮人民軍被塑造成抗擊侵略的民族英雄。
同樣一場戰爭,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究竟哪一個是歷史的真相?
取材網路
戰爭的勝利: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
在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被視為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官方史料和教科書都明確記載了中國志願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巨大貢獻:
1950年10月,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
彼時,朝鮮人民軍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猛烈進攻下節節敗退,戰線被壓縮至鴨綠江邊,朝鮮的存亡危在旦夕。
取材網路
中國志願軍的參戰,徹底扭轉了戰爭局勢。
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將士以“鋼少氣多”的革命精神,克服了武器裝備落後、後勤補給不足等種種困難,與敵軍浴血奮戰,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金城戰役……這些戰役的勝利,不僅粉碎了敵軍的進攻,也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軍威。
取材網路
然而,在朝鮮官方的歷史敘述中,中國志願軍的貢獻卻被刻意淡化,甚至被完全忽略。
朝鮮教科書將這場戰爭稱為“祖國解放戰爭”,將戰爭的勝利完全歸功於金日成主席的英明領導和朝鮮人民軍的英勇作戰,對中國志願軍的浴血奮戰隻字不提。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朝鮮教科書中還虛構了一些情節,刻意美化朝鮮人民軍的戰績,將中國志願軍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例如,朝鮮教科書中描述了一段彭德懷與金日成見面的故事,稱彭德懷感謝金日成的英明領導,稱要不是朝鮮人民軍之前與美軍的頑強戰鬥,中國志願軍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這段故事的真實性顯然存疑。歷史資料顯示,在中國志願軍參戰之前,朝鮮人民軍已經被聯合國軍打得節節敗退,幾乎喪失了抵抗能力。
取材網路
如果沒有中國志願軍的及時參戰,朝鮮半島的局勢將完全不同。
同樣,在朝鮮的戰爭紀念館中,中國志願軍的貢獻也幾乎被抹去。
平壤市內建有12個戰爭展覽館,用於紀念這場“開國戰爭”的偉大勝利,但其中只有一個館提到了中國志願軍,其他地方則盡是對朝鮮軍隊的歌功頌德。
朝鮮政府為何要如此刻意地淡化中國志願軍的貢獻?
取材網路
“主體思想”的政治考量:朝鮮歷史敘述的根源
要理解朝鮮政府對歷史敘述的選擇性忽略,就必須瞭解“主體思想”在朝鮮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所佔據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主體思想”是朝鮮勞動黨在1955年正式提出的指導思想,其核心內容是“政治上自主、經濟上自立、國防上自衛”,強調朝鮮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國家,擺脫對外部勢力的依賴。
“主體思想”的提出,與朝鮮半島當時的特殊歷史背景密不可分。
取材網路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北方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方則在美國的支援下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大韓民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不僅是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更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一場意識形態的較量。
在朝鮮政府看來,朝鮮戰爭的勝利證明了“主體思想”的正確性,也證明了朝鮮人民軍是“戰無不勝”的英雄軍隊。
取材網路
如果承認中國志願軍的巨大貢獻,就會削弱朝鮮人民軍的“主導地位”,進而動搖“主體思想”的根基。
為了維護“主體思想”的權威性和朝鮮人民軍的“光輝形象”,朝鮮政府選擇了對歷史進行選擇性忽略,將中國志願軍的貢獻淡化,甚至完全抹去。
然而,這種做法卻在客觀上扭曲了歷史的真相,也給中朝兩國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取材網路
朝鮮戰爭敘述的政治困境
朝鮮政府對歷史敘述的選擇性忽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主體思想”的權威性和朝鮮人民軍的“光輝形象”,但也造成了新的問題和矛盾。
這種做法違背了歷史的真實性,是對中國志願軍英勇犧牲的漠視和不公。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朝兩國人民並肩作戰、共同贏得勝利的戰爭,中國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和巨大犧牲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取材網路
朝鮮政府對此視而不見,一味地強調朝鮮人民軍的“主導作用”,這種做法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也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而且這種做法不利於中朝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
取材網路
中朝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在長期的交往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支援朝鮮人民的抗戰,中國志願軍戰士更是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朝友誼的壯麗篇章。
然而,朝鮮政府對歷史的歪曲和對中國志願軍貢獻的淡化,卻給中朝兩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陰影,成為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一個障礙。
取材網路
此外,這種做法也損害了朝鮮自身的國際形象。
朝鮮政府一直強調“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這種“獨立自主”不應建立在歪曲歷史、否認他國貢獻的基礎上。
朝鮮政府對歷史敘述的選擇性忽略,只會讓國際社會對其產生不信任感,不利於朝鮮與其他國家發展正常的友好關係。
取材網路
朝鮮戰爭歷史敘述背後的深刻反思
朝鮮戰爭的歷史敘述問題,折射出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對歷史研究的深刻影響。歷史是客觀的,任何試圖歪曲和篡改歷史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朝鮮政府應該正視歷史,尊重歷史,客觀公正地評價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而選擇性地忽略和淡化歷史的真相。
取材網路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既要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偉大犧牲和歷史功勳,也要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朝鮮政府的歷史敘述,避免陷入情緒化的爭論。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維護和平。
取材網路
朝鮮戰爭的爆發,是冷戰格局下意識形態對抗的產物,給朝鮮半島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如今,冷戰的陰霾已經散去,世界各國應該以史為鑑,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希望朝鮮半島能夠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希望中朝兩國能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共同譜寫兩國關係的新篇章。
取材網路
參考來源:
2020-11-01 13:23 國家人文歷史 18萬志願軍犧牲:抗美援朝戰爭中,交戰各方究竟損失多少軍人?
2016-09-26 紅色文化網 朝鮮人真的忘記“抗美援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