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整理者:四知新學中國文人不懂孔子為什麼確實很偉大孔子出身微賤。他出生後沒有父親,只有母親。據司馬遷說,孔子實際上是一個野種,他的母親在3月的遊春活動中,被一個貴族孔紇給奸了。當時這個叫所謂野合,留下一個遺腹子出生後就是孔子。所以孔子出身不是公子而是庶子。庶子,現在那些文人不懂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兩個字在《三國演義》裡經常出現,寫作“豎子”。豎子,是罵人話,這個詞的意思就等於現在罵人的話叫雜種。就是沒爹的孩子,不知道爹孃是誰的孩子。孔子其實就是這麼一個出身。後來孔子自己找爹,認到孔紇。據說是娘死後街坊鄰居告訴他的。當時孔子十六七歲。但是那個老頭這時已經死了。這時候孔子的母親也死了。於是呢,孔子就把自己的媽媽從埋窮人的亂葬崗子挖出來,拉到了孔家貴族區的祖墳裡,與孔紇合葬。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聳人聽聞的大事。你說孔子野不野?他單純是個文人嗎?但是孔子好學,好讀書。青年時期他曾經四出遊學。當然是一邊打工一邊遊學。打過很多工,給富人看過倉庫,替人放過牛羊。同時孔子向當時很多有學問的人請教。其中包括鄭國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子產,子產可能就是孔子的政治教父。孔子最著名的老師是老子。而老子的職務是周王室的圖書館館長,所謂柱下守藏史。孔子從他那裡得到了閱讀王室經典的機會,並且學會了對這些難讀經典的解讀。於是後來,孔子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沒前途的庶子。孔子開始聚集徒黨。這個徒黨沒有錢,沒有勢力,但是三教九流人物都有,甚至包括江洋大盜,例如名揚四方的悍匪顏涿聚。所以這批弟子什麼活都能幹。孔子給這個徒黨取名叫儒黨。這個黨組織很嚴密。內部分為層級。第1層就是所謂的72賢人。一層帶一層的金字塔式的結構,最多的時候據說孔門下有3000人,就是所謂弟子3000。這個3000人的隊伍可不得了。不論走到哪國去,都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威脅。所以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走到哪兒,有的時候被利用受歡迎,有的時候就被驅逐。孔子向72弟子直接授課,再由這72弟子向其他子弟傳播師訓(每個人下面有三十來人就是三千人了)。所以我說儒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政黨。之所以說它是政黨,是因為它是有政見的,是參與政治的。毛澤東1958年談過對孔子的看法,他當時曾經說,孔子是個革命黨,造反派。走到哪裡就在哪裡惹禍造反。這個說法其實來自康有為。康有為有一本名著《孔子改制考》,書中引經據典說孔子其實是一位改革家。他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實際上孔子並不是一個文人。孔子有武藝,技藝高強,身高力大。儒門學習六藝,其中有射道與駕車術。孔子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江湖的人物。所以我說的這些,與人們印象中的那個書呆子孔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但是我說的才是有歷史和文獻根據的,將孔子描繪成白面書生的一個呆子,一個滿口仁義道德,之乎者也的老大爺,那是假的孔子。孔子這個儒黨,在漢朝以後成為了執政黨。作為封建時代主要的執政黨,儒黨統治中國一直到清朝,將近2000年。就是說,封建皇朝不斷更迭,但是儒黨作為統治骨幹集團始終不變。所以儒黨可以說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一個政黨。這個執政黨的政治意識形態就是儒黨代代相傳的五經、九經和十三經。(漢朝時候孔子的學說是古文經典五經。唐代增為九經,南宋以後擴充套件為十三經。明代八股取士簡化為四書。)我說明白了吧?真實的孔子根本不是你們世俗想象的那麼個人。如果真是一個只會讀書唸咒語的人,他在當時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名望。後來怎麼可能成為影響中國歷史2000年的聖人?幾千年來,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孔子是一個純文人,學問家。沒人知道他其實主要是政治家,軍事家。說孔子是政治家,因為中年時候他在魯國發動了一場改革,一場政變。要顛覆統治魯國的三桓貴族,名義上是輔助魯君收回權力。這件事情後來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研究過,其實康梁的戊戌變法就是想學孔子的這一套,最終也是沒有搞成。當時孔子在魯國的改革搞得聲勢浩大,轟轟烈烈,主題是罷豪強,墜三都。差一點就成功了。中間還粉碎了一場軍事政變,孔子親臨戰場指揮了一場戰爭。就是叛軍攻曲阜武子臺之戰。孔子親自在一線指揮,並且取得了大勝。孔子的弟子和隔代弟子中,後來出了好幾位軍事家,例如冉求。而最有名的一位是吳起。你們可能聽過古兵法有所謂“孫吳兵法”。孫是孫子,吳是吳起。吳起是戰國初年的大軍事家,他是子夏的學生。也就是孔子的隔代弟子。由於孔子的勢力在魯國越來越大,引起了魯君的戒懼。於是把他和他的弟子團隊禮送出國。但是可能沒人知道孔子後來是怎麼回到魯國的吧?強大的齊國要滅掉魯國。軍隊包圍了曲阜。魯國君臣,惶惶不可終日。於是有人建議,還是把孔子和他的團隊請回來吧。孔子會打仗,可以救魯國。於是魯君就把孔子請回來了。果然齊國就退兵了。孔子的學術主要兩個來源,一個是繼承老子的老學,一個是繼承周公的禮教。周公之教就是周禮的體系,所謂克己復禮,孔子念念不忘。周易作為占卜的哲學,也來自周公,屬於周禮之一。易道極廣大盡精微,自伏羲,周文王,周公,到孔子一脈相承。孔子青年時期曾經入洛陽學周禮,得到周朝道統的傳承。所以孔子有所謂素王的稱譽。素王就是沒有王冠的君王,所謂無冕之王。這種政治定位的證據之一,就是漢高祖劉邦坐上皇帝寶座後,所做重要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孔子墓以太牢(大牛)祭拜孔子。那些譏笑孔子是君主奴才,惶惶不可終日的酸臭現代文人,實在太不瞭解孔子在當時和歷史中的地位了。(參看我的《孔子年譜》)孔子當時是庶子即下層青年的代表人物。七十二弟子中幾乎沒有貴族子弟。漢武帝母親王美人出身微賤,劉徹小時候也是庶子。所以漢武帝搞政治改革,削弱劉姓世襲貴族勢力,開考試取士的新制度。漢武帝用的是董仲舒一派的儒黨,此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劉姓貴族們聚集起來反對漢武帝,於是後來發生巫蠱之禍。巫蠱之禍後,漢武帝死了,霍光專權。以後世襲貴族重新建立其貴族世襲門閥制度。東漢魏晉以後,儒家徹底喪失革命性,變成維護世襲貴族利益的保守主義意識形態。 南宋二程朱熹把儒學解讀成以三綱五常為根本,束縛和蔑視人性的道學理學。五四以後新文化思潮要打倒的那個孔家店,其實不是孔子開的,而是二程朱熹等這些道學理學家開的。 要了解孔子不要只看《論語》。《論語》不是孔子的著作。《論語》是漢朝的儒者編撰的,據說是記錄的孔子的日常言論。但是那時候沒有錄音機網際網路,是誰記錄的?而且漢朝離孔子時代隔了多少年知道嗎?四五百年。沒有錄音機沒有準確記錄,雖然是據說孔門弟子們口耳相傳的,來自幾百年以前的隻言片語。但是朱熹說這個書竟然可以完全代表孔子的思想,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