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喜歡儲蓄。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和危機正在推高成本。這些公司的價格被消費者認為最受歡迎。
德國人尤其喜歡在吃的方面省錢:德國家庭平均每月在食品上的花費約為417歐元。相當於生活支出的11%。而其他歐盟國家在食物方面的支出比例高達25%。從這一點也很好理解,超過一半的德國人表示他們在購物時特別關注價格。有趣的是,德國人認為最便宜的零售商實際上不一定真的就提供最低價格。
科隆分析和諮詢公司 ServiceValue 與經濟週刊再度合作,對約 21.3萬名受訪者進行調查評估,總結出“2024年德國最喜歡的價格”。排名第一的是日化連鎖店dm。這家總部位於卡爾斯魯厄的公司去年在所有類別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折扣連鎖店Lidl以極其微弱的優勢距(0.02分)超越去年的亞軍Aldi Süd,位居第二。其實,幾乎所有提到的公司的平均價格水平都很好。就算是排名墊底的OVB Vermögensberatung也獲得了2.88分,僅落後冠軍dm0.58分。
dm 或Lidl在定價方面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商品靈活定價
哥廷根 PFH 私立大學國際營銷學教授、戰略定價專家Hans-Christian Riekhof表示:“企業應該學會減少價格調整。”日化連鎖店dm在 2019 年宣佈,希望改變其定價策略,根據位置和當地競爭情況,單獨控制每個分店的價格。簡單來說,就是面對附近的競爭,dm的價格要最便宜。但在直接競爭較少的地區,價格可能會更高。Riekhof表示,dm充分利用了“消費者對價格瞭解並不客觀”的事實。
但dm 的這種定價做法需要昂貴的資源,小公司不一定能夠做到。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公司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更密集的定價政策是值得的。此外,“廉價產品不要漲價太多,因為價格敏感性更大,但是要注意對高價產品提價更有意義。”這也意味著,公司不應因高通脹而全面提高所有價格,每天都需要的日常商品的價格不要和其他商品的價格掛鉤。總的來說,企業以顧客購買商品的意願為基準,而不是簡單地轉嫁價格上漲。
誰都會降價,但信任才是硬通貨
專注於品牌研究的營銷學教授 Arnd Zschiesche 認為,信任起著決定性作用。他說,“其實誰都會降價促銷,但人們通常會對那些成為“信任燈塔”的公司吸引甚至迷信。”
折扣店Aldi是業內最早懂得將自有品牌的承諾與“便宜”聯絡起來,而且還與質量聯絡起來的折扣店。如果Aldi不再相信某個產品,就會將該產品從其產品系列中刪除,並透過非正式說明告知客戶原因。他們在客戶中建立的信任深深影響著生產廠家,也影響著專業學者,使Aldi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
Lidl和Rossmann等其他公司早已認識到,僅靠低價已不足以在市場上生存。Zschiesche表示,無論是受歡迎的自有品牌、具有獨特價格優勢的智慧手機應用程式, 還是有關公司社會承諾的新聞:所有這些都增加了客戶對品牌的信任。一旦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就不那麼容易被打破。
客戶之間高度的基本信任可能導致更高的對價格偏差的容忍度。這並非故意誤導顧客。他稱當年街角一個平價日化小店就是用對客戶的親近感和信任成就了一個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