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026期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 王盼
湘菜,野蠻生長
最近,湘菜暗流湧動,正在全國野蠻生長。
一些資料可作證其火爆程度:2006年,湘菜產業據統計只有360億元。如今,行業組織推算,講究使用“湘廚、湘材、湘菜”的湘菜上下游產業鏈全部加起來已經超過6000億元。從2022年開始,湘菜的淨增長率高於川菜,目前,湘菜館在店鋪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川菜館。據行業組織統計,截至2023年6月,湘菜已經成為中式正餐賽道中門店數最多的菜系,全國大約超過11萬家,佔正餐門店總數的18.5%(川菜門店數佔比為17.5%)。
內參君在一線走訪時發現,在商場裡,一層樓3家湘菜館的現象普遍存在。以朝陽大悅城為例,7樓就相繼開出了農耕記、湘辣辣、費大廚,“同層對打”,可謂貼身肉搏。
◎同層樓裡的三家湘菜館
攝圖:內參君
另外,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湘菜的開店熱。這裡既有耳熟能詳的頭部品牌,還有不少區域連鎖和夫妻老婆店。比如內參君定位在“大本營”長沙,僅工商大學周邊,就搜出了數十家開業的新店,有意思的是,衡陽菜館、邵陽菜館、湘潭菜等林立,細分趨勢格外明顯,不少品牌還掛出“當地人推薦”的關鍵詞,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一分勝算。
◎長沙本土也有不少湘菜新店
在北京、西安、廣州等地,情況也是類似的。一位熟悉商業地產招商的負責人透露,從2023年開始,商場對於餐飲板塊,主要的目標就是湘菜。“優先考慮湘菜,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到更好的鋪面和更優的附加條件。”
二是,湘菜的“炸子雞”爆品——辣椒炒肉,正坐在流量的風口浪尖。從南城香、老鄉雞、渝是乎、霸蠻、眉州東坡、永和大王,甚至新榮記,都把這道菜變成招攬客人的重要單品;一些砂鍋菜、貴州菜館、雲南菜館甚至韓國料理,也上新了相關“辣椒炒xx”的產品。
無論你來自東西南北,一份辣椒炒肉,連炫三碗米飯。一時間,辣椒炒肉似乎成了餐館的“標配”。
湘菜品牌們,也盡力放大“現炒”特色。比如餐館的門頭、牆壁上、外賣宣傳上,甚至服務員的衣服,都是“現炒”宣傳板;有條件的餐廳,都在製作透明廚房;也模仿頭部品牌,把上菜的盤子換成大鍋,表達了豪放而具有煙火氣息的特質……種種操作,讓湘菜牢牢把控住“接地氣”的標籤。
此外,在“出海”方面,湘菜也開始湧現。比如,農耕記2023年11月開出新加坡首店,今年2月迎來馬來西亞首店,目前已在海外開設十餘家餐廳;彭廚在今年5月,首次走出國門,在馬來西亞開啟海外首店;今年7月,長沙老牌湘菜連鎖味上湘菜館日本東京直營店開業;瀟湘府、湘廚等湘菜館也進駐日本……
捲到20元價格帶
都想爭“低價之王”
新店越開越密,價格戰也隨之而來。
“京城一些湘菜館,悄然把人均客單價向下打到20多元”的訊息,最近不脛而走。起源是一些寫字樓白領,“組隊”探索周邊的湘菜館,往往是3個人點3個菜,客單價100元出頭,配上簡單的米飯和免費湯水,再加上折扣不小的代金券,AA下來,人均也就20多塊,相當於一頓盒飯的價格。
這些店往往是新店開業,顯示出“新來者以價格戰分食市場”的野心。也許,它們並未開在顯眼的街邊或商場,甚至位置有些偏僻,卻緊靠打工人聚集的區域,藉助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和線下活動的促銷手段,以低價迅速搶佔市場。
當然,如果優惠期到了,顧客也面臨分流風險,畢竟,周圍開出的湘菜館一茬又一茬。
以內參君所在的北京朝陽望京區域來看,3KM內,共有67家湘菜館(其中包含3家暫停營業、2家尚未開業),既有費大廚、辣可可、瀟湘閣等品牌,也有一些土菜館、蓋碼飯等餐廳。一些餐廳推出了“2人肉湯拌飯”的餐品,價格25元,半年銷售量全店第一;“小炒肉”單品打了8折後,價格36元,也算比較實惠的存在;“4折菜品”用來引流的現象不少;還有不少20-30元的“單人小炒套餐”。
雖然在大眾點評上,大家的客單價還是顯示在80元左右,但很明顯,一場關於價格和流量的暗戰,正在上演中。
不僅是北京,深圳也是類似的狀態。由於湖南來的打工人多,深圳的湘菜館子一直不少,而這兩年,便宜、大碗的湘菜更加“肆虐佔領深圳”。一刷外賣平臺,基本都打著“猛火現炒”的招牌。更有金融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白領經歷降薪潮後,坦言“團建都從居酒屋變成了湘菜館”。
瘋狂的湘菜,為何會經歷這樣的暴增態勢?
1、歸根結底,“反預製”的大旗之下,以現炒、下飯、實惠為特色的湘菜,正乘著東風野蠻生長。《2024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顯示,以25-35歲,橫跨1-4線城市的辦公室白領為主,具備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相對穩定收入這部分人群為樣本,84%的消費者偏愛“有鍋氣”的菜品。
◎來源:《2024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
而湘菜猛火現炒自帶的鍋氣,則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打出了“王炸”的誠意。當飯店的食物越來越像流水線上的工業成品,現炒湘菜所代表的某種慢工出細活的做派,顯然是在心理上紓解了食客的痛楚。
以費大廚為例,其曾公開呼籲消費者“不要點外賣”,除了提及到外賣會影響堂食效率,拒絕外賣的核心原因,是其認為外賣包裝會讓菜品的狀態大打折扣,沒有了現炒的鍋氣。
2、理性消費的浪潮,讓越來越多的打工人,把下飯的湘菜館捧成了“打工食堂”。在消費降級的現實下,無論是追求實惠的藍領,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的白領,面對無限續飯、香辣過癮的湘菜館,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味蕾上,都有無限的滿足。
湘菜館的“討巧之處”在於,像海底撈一樣,將大廚打磨成標準化的產品;在儀式感上又參考了現烤現做的豪放的淄博燒烤;而在價格上,又像米村拌飯等平價食堂一樣,力求讓打工人以一個絕不心疼的價格,獲得一頓及格線以上的就餐體驗。
餐飲經營有一個定律:當所有的維度,都“比及格線更高一點點”時,就是“體驗感”最扛打的狀態。
3、開店越來越多,價格必然會卷出新高度。一位湘菜館老闆坦言——現在湘菜館越開越多、越來越密,“跟奶茶店一樣,走幾步就有一家,競爭很激烈。”
“價效比陷阱”下
老店們正在烈火中渡劫
湘菜品類的興起和“狂飆”,對這個品類來說,一方面,無疑是積極的進化過程;另一方面,也確實讓更多的從業者承壓不小。
北京某湘菜品牌的老闆洋總,向內參君坦言了近兩年自家品牌的變化。最早,洋總做的是上千平米的大店,偏重商務接待,在他看來,“只要位置選的好,周邊競爭少,就不發愁生意,包間的預訂量根本不愁”。最多的時候,他接連做了6家大店。
隨著疫情的結束,洋總髮現客人的消費觀念開始有了變化,再加上近一兩年,各個頭部品牌進京,高舉高打,也極大程度分流了店內的生意。也正是這個時候,洋總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需要迭代,需要向這些連鎖的頭部學習。
他陸續關掉大店,開出500平米的小店,做成了更精緻的湘菜小館模型。這個選擇在他看來,多少有點“被動式”,因為要跟上湘菜大品類的變遷節奏,要跟上主流消費者的需求。前廳30張臺,週中一天翻檯2輪多,週末最多也能翻檯7次左右。
然而,新的煩惱也在冒頭:一來,隨著湘菜大軍的全國開花,這個品類的人才變得稀缺和“搶手”,薪資也水漲船高。“我們這樣的店,對大廚的依賴不小。現在,打造團隊、複製人才是擴張的首要難題,如果人才管理上不夠成熟,店裡就會存在提心吊膽的狀態。現在廚師長基礎工資16000,炒鍋師傅也在9000以上,成本壓力、管理壓力都不小。”洋總坦言。
二來,就是低價競爭。一開始,小館的規劃是人均80元左右,加上滿減折扣等優惠,也愛60-80元。然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摳搜”的顧客,硬生生把均價壓到了30多元,然而即便在這樣,依然有顧客覺得“貴”。“在理性消費的大時代下,所有的餐飲品類都在渡劫。只不過,湘菜品類增速太快,競爭太大,感知更加明顯”。
洋總的經歷,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湘菜老店經營者的困境。
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在未來整個餐飲市場,客單價在60-80元區間的餐飲品牌會比較受歡迎。”
這個價格帶,恰巧是湘菜的舒適區。
蘭湘子聯合創始人陳波則認為,湘菜的價格底線應該在人均40元左右,不適合太下沉,畢竟,合理的價格才能提供給顧客更好的保障和體驗。
捲到20、30多元,意味著不少湘菜館正在“價效比陷阱”的邊緣來回試探。儘管低價湘菜館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取一波流量(或者說是薅羊毛顧客),但其經營模式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菜品同質化嚴重,淪為沒啥亮點的“萬金油”。大多數低價湘菜館的選單相似度極高,幾乎都以辣椒炒肉、小炒黃牛肉等“大單品”為攬客的主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辣椒炒肉滿天飛,甚至連韓國料理店也來蹭蹭熱度。雖然這些大單品有群眾基礎,但如果產品缺乏差異化,很容易讓消費者感到“被糊弄了”。
其次,低價策略帶來的利潤空間及其有限,尤其是大量的湘菜館開在北京、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在成本持續上漲的今天,低價湘菜館的利潤率相對更低,特別是開在寫字樓、CBD區域的小館子,任何一次小幅度的原材料價格波動,或是租金的上調,都會對其經營造成衝擊,很容易造成“增收不增利”。
此外,面對湘菜館的“速成+低價”態勢,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和服務質量問題,也是不得不關注的考驗。“顧客體驗無法持續保證在一個水準下,在當下的競爭形式下,湘菜從業者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顧客的體驗和一桌好飯的搭配和產品保證,不是一味的無下限的卷底價。”蘭湘子聯合創始人陳波坦言。
再造頭部?有難度!
儘管大家都在你爭我趕地開店,但,湘菜品類想要再跑出頭部來,有一定難度。
原因很明顯:在各個細分模式下,湘菜已有了多家全國知名的頭部品牌。前有費大廚遍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成為各個頂流商圈的“排隊王”;後有蘭湘子2023一年就開出120多家門店,成為品類中增長最快的湘菜品牌,颳起一股“蘭湘子風”;以及,從南方北上的農耕記,闖出深圳,掀起“土旋風”,甚至用外賣開闢擴張高速路;還有“分部位小炒黃牛肉開創者辣可可”、“小炒黃牛肉新晉黑馬”湘辣辣等;
在大本營湖南,還有大碗先生這樣的下沉王者,一百塊點六七個菜,橫掃極致價效比。在廣西,也有定位社群餐飲的廖哥土鯽魚,2年時間開出近百家門店,同樣是湘菜黑馬。
這些品牌,從建店成本、人才體系、食材採購等成本架構上,已經跑出規模優勢和總成本領先的戰略優勢。短時間內,剛起步的品牌很難建立壁壘和優勢。
即便是蘭湘子這樣的大連鎖,在進入北京市場的時候,尚且經歷了一番內部調整,陳波也直言:北京市場在前期單店模型的最佳化上,還是經歷了一個階段的調整,目前還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主要需要調整的關鍵點還是三高(房租,人工,食材),如何做好這三高的成本結構性最佳化比較重要。而對於更多的新入局品牌來說,“更要保持克制,在自己的模型上持續最佳化和迭代,找到最優解。”
◎蘭湘子北京首店
有業內人士分析,湘菜持續大熱,甚至“在烈火烹油中加速迭代”,對這個品類來講是一件好的事情,隨之而來的是品類的進化,“也就是你必須更加精細化的運營管理,來提升品牌的經營管理水平,帶給顧客更好的美食體驗,才能適應在這個市場的競爭。”
2024年,是“消費大變革”元年,也是“品質長週期”元年。12月13日-14日,上海,餐飲老闆內參·第10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暨餐飲新時代新十年(2014-2024)峰會,即將開啟!期待與更多餐飲人一起見證這個餐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