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西南角,坐落著一個融合了河南、陝西、山西三省特色的城市——運城。古稱“河東”,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有運城關帝廟,鹽池,永濟普救寺,鸛鵲樓,黃河大鐵牛等。人類最早使用火的遺址—芮城西侯度遺址,芮城永樂宮。
三省交匯的地理位置則給運城的美食帶來了“混搭風”,運城在吸收融合了豫、晉、陝三省風味後,經過進一步的傳承、改良,從而形成了運城獨有的美食風味。
說到吃麵,運城絕對是個不容錯過的地方!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作為“三晉糧倉”,有著優質的小麥磨製而成的麵粉,麥香濃郁。深厚的農耕文明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許多特色麵食。下面就帶大家一起探訪一下運城十大名面,打卡運城,不容錯過的美味!
大刀切面,運城臨猗縣的傳統麵食,製法簡單,但和麵、擀麵頗為費工費力,這樣製出的麵條不粘不連,可以較長時間存放。一般喜慶歡宴、祝壽待客及公共食堂等均可採用。
大刀切面的主要製作方法是,將麵粉倒入面盆內,加入鹼、鹽、溫水,打成面穗,攪拌均勻,揉成麵糰,蓋溼淨布餳半小時後,取出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反覆碾壓,待麵糰壓光後,再用擀麵杖從四角擀起,擀成約3毫米厚的大片,撒上面撲,摺疊成30釐米左右寬的大條片。用特製的切面大刀如鋤草刀(又一說如關公的青龍偃月刀)一樣,將面切成條,粗細如竹簾上的竹條。切面時刀尖不離案板,刀把抬起軋下,形如鍘刀鋤草。然後將麵條的上層頭端提起,一手握頭,一手握中間,抖出面撲,下沸水鍋煮熟即成。食時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滷、吃湯麵,筋道爽口,別具一格,各有其風味。
涼粉餄餎,人皆可做的涼粉、餄餎到了運城的萬榮,卻組合出了新花樣,吃出了新口味,一種獨特的萬榮味道。
萬榮涼粉潔白如玉,那涼粉不用刀切,是用涼粉撓子撓出來的,細細長長特別耐品。餄餎則精選優質蕎麥經過加工成麵粉,壓制成細細的餄餎,餄餎形狀如同粉條。調料更是十分講究,紅的油辣椒、黃的芥末、醬色的醋水、白的蒜水往碗中的涼粉餄餎上一澆,看得人垂涎欲滴。
萬榮所有涼粉餄餎中,榮河涼粉餄餎更為特色,更為突出。早在清末時期榮河涼粉餄餎就已經名聲在外了。
時光冉冉,榮河涼粉餄餎依舊堅守著古老的做法。選用當地優質的豌豆澱粉加工,用料嚴謹,經過傳統的工藝製成,白晶透亮,軟綿筋道,清涼爽口。
榮河涼粉餄餎的美味不止是涼粉的地道,還有所用的佐料,當地特色的辣椒油,以及選自當地的蒜泥、米醋來作為調味品。吃上一口,滿嘴的辛辣香酸,酸辣的味道更是讓人吃到停不下來,而且一口比一口來得有味道,每一口都會帶給人不同的享受。
榮河涼粉餄餎的特色還在於,它比外面的涼粉餄餎多了一個口味~蕎麥餄餎。選用高寒地區的優質蕎麥製成,搭配著精製而成的涼粉,多重口味給人的是多重的享受,沒有新增任何的食品新增劑,味道是層層遞進的,非常受男女老少的喜愛。
在當地人看來,涼粉餄餎的味道勝過世間的不少美味,有“寧舍一頓山珍海味,不能錯過一碗涼粉餄餎”之說。晶瑩透亮、清涼爽口的涼粉,色澤誘人、軟綿筋道的餄餎,一起被抓入敞口的淺碗中,深色餄餎墊底,白色涼粉上鋪,加入紅紅的辣椒油、酸酸的米醋、濃濃的芥末,再拌上蒜泥水、鹽等調味品,入口順滑、味道辛香。讓人慾罷不能,越吃越有味。
永濟牛肉餃子,如果說山西最著名的餃子在哪裡,非運城永濟牛肉餃子莫屬。
自古回民有食牛肉之傳統,而永濟則以餃子為美食代表。當回民巧妙地將牛肉的熱愛與永濟餃子的風味相結合,精選上等牛肉作為餡料,精心烹製出了獨具特色的牛肉餃子,不僅滿足了回民對美食的追求,也豐富了永濟的飲食文化,永濟牛肉餃子就此應運而生,成為了永濟流傳至今的美味佳餚。
永濟牛肉餃子的非凡魅力,源自其用料考究與拌餡工藝,堪稱永濟一絕。精選肥瘦相間、紋理細膩的牛肉,細切成均勻肉粒。隨後將生薑巧妙切絲,與牛肉粒共剁,生薑的辛辣巧妙地去除了牛肉的腥羶,只留下了純粹的鮮美。接著逐一加入大蔥碎、適量鹽、味精與香油等調味品,喚醒食材最本真的味道。繼續細緻剁制,使調料與牛肉更加充分融合,肉質愈發細膩入味。接著緩緩倒入適量醬油,打入新鮮雞蛋,二者與牛肉餡交織出更加豐富的層次與口感。最為關鍵的一步,加入精心熬製的牛骨湯拌餡,這不僅讓餡料更加鮮美多汁,更添一抹醇厚與香氣。
剁餡、調餡,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最終呈現出的餡料,細膩如茸,鮮美四溢,為永濟牛肉餃子賦予了無可比擬的獨特風味。咬開薄薄的餃子皮,飽滿的肉餡鮮香撲鼻,牛肉的香味和蔥香融為一體,咀嚼之後吞入腹中,再喝碗清淡的麵湯,正所謂“原湯化原食”,吃後讓人回味,讓人吃了還想吃。
永濟扯麵,永濟招牌美食之一。具有薄厚均勻,寬窄相宜,筋道爽口,湯濃味香的特點。
永濟扯麵其精髓在於一個“扯”字,師傅們憑藉多年的手藝,將麵糰拉扯成細長的麵條,每一根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汗水。扯麵煮熟後,搭配上時令蔬菜、豆皮、雞蛋等配料,再淋上特製的醬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永濟扯麵便呈現在食客眼前。麵條細韌而不失滑爽,配料新鮮豐富,色彩斑斕,為扯麵增添了無限生機。而特製的醬料,更是扯麵的點睛之筆,香辣適中,既能激發食慾,又不至於掩蓋麵條本身的麥香與蔬菜的清新。
一碗剛出鍋的扯麵,清湯浮綠葉,碗底沉白麵,愛吃辣的可以加上一勺油潑辣子。色澤和香味都讓人難以自拔,一碗下肚,爽滑勁道,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
運城拌麵,大盤雞起源雖是大西北,但在運城人的巧手改良下,融入了運城當地的風味和做法,成為了一道具有運城特色的美食,征服了無數運城人的胃。運城人的包容性極強,活生生把一道外來菜品,普及成運城人的日常主食。
如今運城大街小巷開著不計其數的大盤雞店,均以一人份、兩人份、三人份等不等份的大盤雞為主,還有一些飲料和冷盤,生意都十分火爆、門庭若市。當地曾有一種誇張說法:“每十個運城人,就有七個喜歡吃大盤雞,盆盆摞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這種說法雖然略顯誇張,但還是讓人看到了運城人對大盤雞的極大喜愛。
在運城,吃大盤雞也得看招牌、品味道,之所以深受運城人喜愛,正是因為它味美實惠,有菜、有肉、有面,還可以作為一頓美味大餐招呼親朋好友,做法簡單,既能吃好又能吃飽,充滿濃濃的煙火氣。
每當外地的朋友來到運城,大盤雞拌麵總是必不可少的推薦。它不僅讓外地人感受到運城人的熱情好客,更讓他們領略到運城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帶有本地特色的大盤雞拌麵,已經成為了運城的一張名片,讓每一個品嚐過它的人,都為之傾倒,為之回味。
平陸油潑面,中條山下的美味麵食,一道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地方特色美食,以陝西油潑面的做法為基礎,再以本地特色相結合的油潑面,以平陸小麥磨成的麵粉為主要原料,選用優質麵粉裹成麵糰,經過和麵、揉麵、餳面、扯麵、煮麵、潑油等幾道工序製作而成。
油潑面選用的配料是平陸自然條件培育出的山地黃牛,肉質鮮嫩、口感絕佳,高蛋白、低脂肪,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平陸油潑面以三根面一大碗,兩根面一小碗為標準,底部配有牛肉、香菜及調料,最後將辣椒麵平鋪在麵條上,將燒熱的菜籽油潑上,頓時熱辣沸騰、面香四溢。
平陸油潑面的麵條是現扯的,一條麵條扯一根,現扯現下鍋。其揉麵力度、扯麵技術、煮麵時長以及油溫掌控都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全都濃縮在一碗飄香的油潑面裡,打卡運城平陸,必吃的山西面食。
魚加面,又名魚椒面,在運城大盤雞的店鋪裡,一般還藏著另一個運城美食~魚加面。魚加面顧名思義,就是魚肉+麵條,它融合了魚肉的鮮美與麵條的筋道,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做魚加面,為了刺少方便食用,魚一般選擇鯰魚,肉厚刺少,物美價廉。魚加面的製作也相對較為複雜,鯰魚處理乾淨後,再醃製入味,麵條煮熟瀝乾水分備用。再將醃製好的魚肉進行簡單的烹飪,通常是蒸熟或煮熟,以便更好的保留魚肉的鮮美和營養,最後把魚肉和麵條混合,加入適量的湯汁和調料,簡簡單單一碗魚加面就可以享用了。不僅能嚐到魚肉的鮮美,而麵條沾過汁水後也更加提味且有嚼勁。
北相羊肉胡卜,確切的來說這不是一碗麵條,但也是一碗別樣的麵條,羊肉胡卜的“胡卜”指的是一種死麵餅子,尤以運城北相鎮的最為著名,距今有一百多年曆史,且久負盛名。
羊肉胡卜這種麵食據說源自元代,從漠北蒙古草原傳入中原。當地人將其稱為“胡卜饃”,以區別於中原的饃。
“胡卜”中用的死麵薄餅,製作較為講究。麵糰不經過發酵,保留著麥香和筋道,烙製成餅後切成細絲,以便更好地吸收湯汁。這種特製的餅絲,被熬製得十分細膩的羊湯完美包裹,吸收了濃郁羊湯的精華,使得每一口都飽含鮮美。
北相羊肉胡卜的靈魂在於它的羊湯。熬製這湯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羊肉。當地人通常選用約30斤重的羊羔,以確保肉質鮮嫩,熬出來的羊湯香味濃郁。大火燒沸後小火慢燉,使得羊肉瘦而不柴又肥而不膩,羊湯則呈現出醇厚的口感。
製作羊肉胡卜時,先將死麵的白薄餅切成餅絲,再將其浸泡在熬製好的羊湯中。鍋中先放羊油化開,加入蔥花調料,倒入羊湯,再加入餅絲和羊肉,最後加入辣椒油和其他調味料,烹製成一道湯鮮味美的羊肉胡卜。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養生,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由於運城市北相鎮人做得羊肉胡卜最好,所以因此而得名。
一碗碗羊肉胡卜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胡卜軟而不爛,每一根都完美吸收了羊湯的精華。羊湯鮮而不羶,濃郁而不油膩,是北相羊肉胡卜不可或缺的靈魂。搭配上一層新鮮的羊肉,每一口都是羊肉的原汁原味。每一份胡卜都是半乾不幹,半溼不溼,確保了食物的最佳口感。與河津樊村的胡卜相比,北相的胡卜更加註重羊油的原味,而非蒜香,更能展現運城美食的獨特風味。
河津貓耳朵,也稱“坐碗子”、“搓碗子、”、“挫碗子”,一塊麵上有兩隻尖尖的“貓耳”,此貓耳朵可謂是全山西獨一份,過去是運城河津地區招待貴客時的重要美食。
把面擀薄,切成小方塊,用手指尖將兩個對角彎回擺到一起,另兩個對角則敞開著,形似貓耳。煮熟晾涼,晶瑩剔透的貓耳朵既軟又筋,撈入炒好的臊子菜鍋裡,加入河津人自釀的柿子醋,舀入大碗,端到嘴邊,吃下去九曲迂迴,潤腸三日,著實“美氣”。
在河津如果哪家逢喜事,“坐碗子、油坨子”招待貴客這個習俗早已是由來已久。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貓耳朵飯,搭配上剛炸好的油餅和蒜辣子,便構成了河津飯桌上的一道特色美味。
河津的貓耳朵,講究精緻,是為待客之道,又要讓人吃好吃飽,合眾人之口。一碗飯裡,有菜、有湯、有面、有蛋(肉),好吃耐飢、酸辣鮮美,單單從這款美食足可見河津人做事的精心、厚道、實在,透著一股濃濃的人情味。
河津杏仁面,在運城河津,除了別具一格的貓耳朵之外,還有這款別具農家風味的河津杏仁面。
河津杏仁面以杏仁、山核桃仁為主要原料,透過炒杏仁,煮杏仁來揚“苦”氣,再佐以玉米、小麥、豆角、南瓜等配菜,熬好後下入麵條,煮熟出鍋方可食用。杏仁面外觀鮮美,口感軟糯,具有獨特的杏仁香,讓人聞之口舌生津,憶“苦”中之美味。在你打卡河津貓耳朵時,可別忘了吃一碗農家杏仁面。
以上運城十大名面大家覺得怎麼樣?運城還有很多美味麵食,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十大名面,打卡運城,不容錯過的美味!點贊關注不迷路,這裡還有更多不一樣的美味!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