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5億日遊客僅20,張家界“大庸古城”或成人造古城破產第一案
如果不是省委書記沈曉明不打招呼下來視察,張家界“大庸古城”專案本可以再繼續躲藏。
只因業績委實太過難看:
投資約25億的旅遊專案,今年上半年僅2300人購票,日均購票人數不足20人。運營3年多累計虧損已超5億元。
25億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種專案當初上馬也是經過層層審批的,“大庸古城”是如何闖關透過的呢?
張家界市府所在地古稱“大庸”,1994年更名為張家界市。當地政府為了利用“大庸”IP,用好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旅遊業發展,於2016年6月投資建設了“大庸古城”專案。
各項審批手續齊全,經過專家評議。流程完備,無懈可擊。
當然,任何大基建,專案出發點都是好的。
當年的審批材料顯示:
“大庸古城”旨在建設張家界市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將南門口片區建設成為融合文化遺產、民俗風情和創意時尚都市生活的城市傳統風貌展示區與特色旅遊服務區,打造集“吃、住、遊、購、娛”於一體的旅遊綜合休閒區,構建城市文化休閒新地標。
規劃者設計了一系列內容注入:
古城在明清時期的南門河街舊址上覆建;
湖南首部多空間沉浸式體驗劇《遇見大庸》、飛行影院《飛越張家界》等核心業態;
陽戲、永定大戲等散發著鄉土特色藝術氣息的表演等。
試圖用“景點+內容導流”方式吸引張家界核心景區的客流導流到南門口,再逗留半天到一天時間,增加消費機會。
專案預計增加1000多就業崗位,為本地農民提供大量商機。
但問題在於,大庸古城“修舊如新”,並不討巧。實施過程中,除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宮外,大規模地“去舊改新”,許多歷史建築被取代,失去了部分地方原有的文化韻味和生活氣息。
八成景點是2020年造。名為古城,實為新得不能再新的人造景觀。
事實上,不是每個古城都能活下來的,很多文旅專案審批都是“鬧哄哄上臺,靜悄悄下馬”。大庸古城只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只是它鬧得比較大,收不了場。
大庸古城最大的競爭壓力來自於211多公里開外的鳳凰古城。
作為湘西文化的代表性文旅景區,湘西自治州的鳳凰古城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非同類景點所能撼動。
2023年鳳凰累計接待遊客1831.0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72.6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73.41%、70.54%。
2024年春節、五一、十一,鳳凰古城共接待遊客89.4萬、40.15萬、41.05萬人次,在全省572家A級景區中排名第二。
同樣是較為偏僻的地理位置,大庸古城交通不便捷,配套設施不足,影響了遊客的到訪。旅遊團也多數不推薦,認為跑來跑去不值得。
導遊是對景點人氣值異常敏感的人群。導遊界指出,遊客的感受最直觀,這種“人造古城”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普遍都缺乏特色,拿點文藝內容講故事,業外人、業內人都不認可。
操盤手幾經更換、疫情等原因,大庸古城的經營情況遠低於預期。造成古城的招商工作並不理想,導致專案未能吸引足夠的商業活動和遊客。
位置、人流、招商三者迴圈互動,構成了惡性迴圈。
“大庸古城”自2021年6月試運營以來,持續虧損,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8366.29萬元、1.51億元、2.49億元。
早在2022年,專案面臨著債務風險以及被債權人申請司法重整的巨大風險。母公司張家界旅遊集團屢遭問詢,當時就有疑問,第一古城是否會拖垮“中國山水第一股”。
到了2023年,集團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包括化解大庸古城債務風險,積極尋找合作伙伴,整合發展古城業務,都未能見效。
同年4月,引入萬達試圖一攬子化解債務風險,但萬達自身難保,最終方案難產。
2024年第四季度,按正常進度推算,大庸古城已進入重整程式。若重整失敗,存在被法院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專案破產,25億投資化為烏有,相關責任人追索也沒有下文。
在如今全國經濟不景氣,政府財政緊張,民生投資受到壓縮的緊張當口,“大庸古城”掀開了歷史專案破產清算的一道疤痕,多少既得利益者要為此付出代價。
張家界旅遊內部始終認為,“大庸古城”的失敗主要歸咎於突如其來的疫情。難道專案的稽核和匆匆上馬,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作為上市公司“張家界旅遊”(000430)的子公司,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因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大庸古城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被法定破產的人造古城。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近八成以上的人造古城處於不盈利狀態。人見人厭的“人造古城”該降降溫,政府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該好好改。
沈曉明書記指出:要盤活存量資產,積極探索“旅遊+”新模式新路徑,推動旅遊發展提質增效。
湖南省其他投資在建的文旅專案,如長期閒置的洞庭湖博物館,高廟遺址博物館、洪江古商城,張家界已建成的寶峰湖專案,是不是也存在同樣問題?難道總是要領導視察了,指出以後才能糾正?
好在張家界核心景區經營未受影響。
景區門票上調不利後又下調,從輿論的漩渦中進進出出。
資料顯示,山景旅遊市場正在復甦,張家界實力過人。
2023年,張家界市重整旗鼓,接待遊客4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00億元,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較2022年分別增長105.3%、154.4%,同比歷史最高的2019年分別增長16.2%、12.6%。
受到旅遊收入支援,張家界民生投入依然強勁。
過去五年,張家界市累計投入408.4億元,完成150件199個重點民生實事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