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梓潼縣仁和鎮兩河村三社的彌江寺西側,靜靜地矗立著一座古老而美麗的橋樑——彌江橋。
這座橋不僅承載著歲月的痕跡,還見證著歷史的變遷與紅色的記憶。彌江橋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猶如當地的一顆耀眼明星,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建築藝術:彌江橋之美
彌江橋是一座兩礅三孔石礅木樑橋樓,東西橫跨在仁和鎮大新河上,佔地面積27平方米。橋面用木板鋪成,寬2.2米,通長12米,石質橋墩高達4米,顯得既穩固又古樸。
橋兩側設有欄杆,上建有三間橋樓,明間高達6米,次間也有4米,採用穿鬥木結構,彰顯出獨特的建築魅力。
在東西橋頭,還建有門坊,門坊上飾有裝飾性柱頭拱,梁枋上則刻有清道光年間的題記,雖然字跡已有些漶漫不清,但仍能感受到那份歷史的厚重。
橋西側還立有清乾隆五十四年的石碑一通,詳細記載了清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彌江橋樓的歷史。
這座橋也成為了梓潼縣現存唯一的木結構橋樓,橋墩、橋樓儲存完整,為研究清早期的木結構橋樑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紅色記憶:彌江橋的歷史傳承
然而,彌江橋不僅僅是一座古老的橋樑,它還承載著一段紅色的記憶。以前,這座橋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紅軍橋”。
據紅軍烈士紀念牌記載,1935年3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進佔劍門關,攻克川西北。
隨後,紅四軍九軍三十軍之一的部隊向梓潼挺進,從四月三日起陸續進入梓潼縣境內。這座橋見證了紅軍戰士們的英勇與堅韌,也銘記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多重角色:彌江橋的文化價值
在當地居民心目中,彌江橋不僅是一座公共建築,更是團結鄉民的紐帶、代表地域文化的圖騰。
“梓”有文物
“潼”心守護
每一座古廊橋都承載著多重角色:它既是休憩場所,讓人們在勞作之餘得以放鬆;也是祭祀神廟,寄託著人們對祖先和自然的敬畏;它還是交易市場,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更是娛樂平臺、地標建築和文化長廊,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薰陶。
守護傳承:銘記歷史,繼續前行
如今,彌江橋依然靜靜地矗立在大新河上,訴說著那段古老而美麗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橋樑,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與紅色的記憶,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來源:梓潼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