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鄉村可謂是榮譽滿載!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官洋村成功入選世界“最佳旅遊鄉村”;泉州德化國寶鄉佛嶺村入選2024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圖源:德化縣鄉村振興研究院
“青山掩映、小橋流水”的自然風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場景、“耕讀傳家、鄰里守望”的鄉風民俗……在福建,乃至於中國,古村落是許多人心中的精神原鄉,抹不去的鄉土記憶。
圖源:e龍巖
從“福建民居第一村”的連城培田村,到“廊橋水鄉·狀元故里”的壽寧西埔村;從“南洋華僑博物館”梧林古村落到“三面環海、景色旖旎、擁有400多年曆史”的青峰村,福建致力於做好古村落保護,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重要資源。
在“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中,已有8155個古村落得到了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然而還有一些古村落“行走在消逝中”,如何留住古村落的文脈與鄉愁成為眼下的一大課題。
以上2圖源:平潭融媒體
古村落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古”“活”“和”三個字上:“古”即有歷史,有年代,有文化底蘊;“活”即有傳承,有沿革,有歷史記憶;“和”即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村落選址與建築格局,人文與地理相匹配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古樸的民風、和諧的人居環境等。
達屋樓 圖源:大美晉江文旅之聲
古村不言,但因歲月的流淌而盡顯珍貴。漫步古村落,民居錯落林立、碑刻斑駁古拙、族譜綿延傳承……每一處遺蹟、每一個印記,似乎都在無聲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見證著時光的更迭。
三明桂峰村 圖源:王福平
比如在漳州漳浦六鰲鎮,古城繞山腰一週,有古街、古廟、古榕樹,還有明代守將題刻的、富有歷史風味的“海天一覽”“嵯峨一片石,獨視水中天”等石刻。
圖源:漳視漳州廣電報
又比如,培田村有800多年曆史,30餘幢“九廳十八井”形式的高堂華屋、21座宗祠、6個書院,約7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居住著1000多人,是目前中國儲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之一。
圖源:H沉默是金Q
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基因庫”,也承載著人們綿長的情思鄉愁。在福建,多元文化相容幷蓄,與傳統村落結合,形成了鮮明的村落特色。
泉州佛嶺村 圖源:黃谷瑩
晉江傳統村落集僑鄉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於一體,在建築形態上,傳統閩南紅磚大厝、中西合璧的洋樓、番仔樓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2023年4月,晉江市獲評“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成為全國35個示範縣之一。
建於1930年的梧林最早西式洋樓朝東樓 圖源:閩聲文化
近年來,晉江市堅守“保護髮展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初心,始終秉承“以人為本、固態保護、活態傳承、業態提升”思路,突出“文、神、形、魂”四大要素,持續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作。
晉江五店市歷史文化街區掠影 圖源:福建日報@吳寶燁
“聚族而居、血脈傳承”,這是許多古村落顯著的特徵,也是鄉愁的原點。古村落中鄰里互惠的人情方式、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古樸民居與裊裊炊煙的生活氣息、印刻著歲月痕跡的石板街道,都是鄉愁的具體載體。
在平潭,層層疊疊、依山傍海的古厝民居,被譽為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成為熱門“打卡地”。此心安處是吾鄉,在這裡,人們親近山水、田園,暫時拋卻焦慮與煩悶,獲得精神撫慰,迴歸寧靜與平和。
以上2圖源:平潭融媒體
作為新晉“網紅”打卡點,泉州梧林古村落的遊客量逐年增加。朝東樓內,身著娘惹裝的群眾來來往往;閩南風情館中,隨著陣陣鑼鼓聲起,布袋戲手藝人精湛演繹。看演出不過癮,群眾紛紛套上布袋木偶,學習體驗木偶戲技藝,沉浸式感受閩南非遺文化的魅力。
圖源:晉江梧林傳統村落
昔日的福建海防最前線,如今是兩岸交流最前沿。從戰地走來的圍頭村,地緣、商緣、姻緣、民緣、水緣催生了“閩臺五緣村”。改革開放以來,圍頭村與金門、澎湖等地,不僅民間經貿交流日漸密切,也成為大陸與臺灣通婚最多的漁村。兩年一屆的“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和“閩臺鄉村旅遊文化節”已成為兩大涉臺節慶品牌。炮臺變舞臺,戰火變煙火,冤家變親家,圍頭村成為“兩岸一家親”的真實寫照,被譽為“海峽第一村”。
晉江圍頭月亮灣 圖源: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立足新的時代背景,古村落如何真正留下來、“活”起來,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風景線?福建全省有200個名鎮名村,在歷史古鎮和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中湧現出許多亮點。
首先是要夯實基礎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有路。古村落的保護、開發、活化,不僅留住老百姓的鄉愁,也為古村落的發展按下“加速鍵”。這一點在永泰莊寨的保護和開發上可見一斑。
莊寨是永泰傳統村落獨有建築,被譽為“明清時期南方民居建築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現存佔地1000平方米以上的莊寨就有98座。2015年9月,永泰成立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還依託宗親力量建立莊寨保護與發展中心,下設38個理事會,由村民代表主持,陸續撬動2000萬元民間資本用於莊寨保護和修繕。
以上3圖源:永泰微旅遊
從最初的搶救性保護30座瀕危的莊寨,保護房屋不塌不倒,到近兩年莊寨的活化使用,莊寨酒店、研究基地、婚慶基地等新興業態的出現,永泰的古莊寨真正活起來了。
圖源:雷巖平
如今,永泰莊寨的名聲享譽國內外,永泰莊寨建築群獲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荊莊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黃氏“父子三莊寨”入選世界文物觀察名錄,北山寨入選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築保護利用案例解讀》。
圖源:張培奮
對於古村落,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旅遊開發是第二位的。每個地方既要做好對古村落的整體性保護,也要保護好建築本體、整體風貌和周邊環境,傳承好蘊含在村落間的歷史文化,包括鄉規民約、家風家訓。
四堡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霧閣、中南、四橋和田茶等4個村入選國家傳統村落名錄。近年來,該鎮為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持續實施中國四堡雕版印刷古鎮專案建設,透過“向上爭取+自籌”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修繕10棟歷史建築並對南龍古街、中街古街、馬屋片古街進行改造,打造“一溪兩岸”休閒區,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全域美”,打造出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的特色精品古鎮,讓傳統“古村落”煥發出“新魅力”。
以上2圖源:連城融媒
古村落保護不能盲目地追趕時尚,而是要堅持“千村千貌”、各美其美的原則,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的特色文化和資源稟賦,考慮到不同因素,從而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來。
比如,福州嵩口古鎮強化活態傳承,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嵩口模式”。2014年,永泰縣嵩口鎮被列入全省10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試點專案之一。
嵩口古鎮物產豐富,又地處四市五縣水陸交通要衝,早在南宋時期就已發展小集市,元、明時商業活動漸為繁榮,並逐步形成趕墟習俗。到清末,鎮區已形成東西橫直兩條街,呈丁字形,街道以條石和鵝卵石鋪成,屋舍商店多為土木結構,有商店及攤點百餘家。為了進一步活化歷史建築,嵩口鎮以一街區一特色、一院落一故事、一店鋪一業態的形式進行規劃引導,打造富含文化底蘊和現代特色的活力街區。成功打造黎照居、木工坊、長坪寨星空露營地、玉湖越野露營公園等特色業態,豐富遊客消費體驗。
“見人見物見生活”是延續古村落生命力的關鍵。古村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人們繁衍生息、生產生活之所在,寄託著“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深情。
桂峰村是福建省明清風格古建築群儲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桂峰古村落的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佈於村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這些古民居多數建於明清時期,大多數是黑色的屋頂、黃色的夯土牆,散發著古樸厚重的韻味。
這裡,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適合在村落中悠閒踱步,可以看到老人們在門前閒聊,孩子們在巷子裡嬉戲,村中的婦女在河邊洗衣。這種和諧自然的鄉村生活,讓人感到寧靜和安詳。看古鎮古居,感受古村的清風拂面;觀青山綿綿,品味古鎮的歲月靜好。
桂峰古村落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節日活動,如曬秋節、稻穀節等。這些節日活動是當地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村民會將玉米、稻穀、辣椒、南瓜、柿子、蘿蔔、紅薯等作物作為“顏料”,在山間、屋頂、曬架上“作畫”。放眼望去,整個村莊都是五彩繽紛的豐收果實,延綿整個秋天。
以上3圖源:綠都三明
部分文字來源:中國文明網
如璀璨珍珠般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古村落,既有悠悠文脈賡續,也有人間煙火氤氳。這些我們“必須要回的家”、我們“離不開的根”,如何留住悠遠的過去、邁向多彩的未來,等待著我們繼續尋找答案。
暢遊八閩平臺
cybmflxx
漳州文旅
廈門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