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倆院子,一院房子新一些,但是也有幾十年了;另一院老一些,當然也更傳統,門楣上面刻著“勤儉持家”。
吸引我的是院子裡面的大樹,樹幹粗壯枝丫朝天,樹冠遮蔽了大半個院子。
似曾相識,好像和湯峪三村的那院老宅子很相似。這裡的門牌上寫著:桐花溝村四組。
在久違的朗晴天,我們來到了藍田的桐花溝,想要找一個看山色曬太陽的地方,這裡算是一個。
從環山路拐上去,沿著水泥路慢慢往上,這就一路到了桐花溝景區樑上的小廣場。
停車瞎逛,這裡還是老樣子:前面的橫嶺在望,後面的秦嶺疊嶂,兩邊都是縱橫的溝壑梁坡。
冬日的桐花溝,總是有一種迷幻的色彩,坐著坐著就想眯一會兒。
要是春天來,這裡有油菜花有梨花桃花,色彩是斑斕的;到了冬天,除了翻曬的田地,就是點點染染的樹林,唯一的亮色就是逆光的蘆葦,在風中飄呀飄。
上面的桐花亭是最高處,有副對聯:回望遺址藍田猿人文明初始,坐觀玉山藍關古道源遠流長。說的就是兩邊的風景,一邊是公王嶺藍田猿人遺址,一邊是玉山下面藍關古道。
旁邊還有一個長廊,這裡也是一個休息的好地方。
陽光正好,太陽下的山川在天底下都安詳的睡著,睡著就最舒服的狀態。
其實要是不想走的,就在這裡停下車,支個桌子露營野餐喝茶曬太陽,就很幸福了,這段時間我是找了好幾個冬日曬太陽的好地方:玉山慢城景區,長安南村廢棄的水庫,加上這個就有仨了。
沿著水泥路往前走,過了貯水池觀景臺,還是水泥路,大概還有不到一公里,開車也行,散步也行。走走停停都是美景。
我們就慢慢的前行,開始是沿著樑上走,走著走著就到了山坡的一側。
冬日的塬坡都是安靜的,清灰色朦朦朧朧,小心地把鮮亮的色彩收藏者,都是一幅與世無爭的樣子。
一路的蘆花,可惜沒有好的拍照技術,不能拍出好的照片。
路邊有種油菜的,在太陽下慢慢的幹活。他們不著急,倒不像是幹活的,好像是郊遊曬太陽。
路邊有福朝峪管護站的牌子,從這裡是可以到這個峪口的。
在這幾戶人家前有個健身小廣場,這裡的小路估計就是往峪口去的道路吧?沒有人,我們不得而知。
人家院子一棵大樹吸引了我,這該是一棵國槐,上面的枝丫一半枯乾一半又樹葉,下面的樹幹已經中空,很多地方都用磚石填著,其中一個壘砌了一米多高,好像一個刀疤。
有新蓋的房子也有老房子,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人。
藍田這一帶的老房子很有特點,外牆都是大塊的“焦護砌”,邊角上也有用磚的,和周圍的環境很容易融為一體。
新房子就不一樣了,大多都是明瓦大窗亮亮的欄杆,顏色都有些突兀。
老房子新房子都沒有人,這是相同的。
慢慢走著,就到了道路的盡頭,眼前就出現了這兩個院子。
這兩家院子在高處,下面就是坡就是溝,溝的那一邊就是有名的藍田網紅打卡地蕎麥花嶺,隔了一條溝,這裡就冷清多了。
吸引我的是最頭頭的老院子,這是關中最傳統的小院佈局:兩邊廈子房,就是“房子半邊蓋”,後面是堂屋。而中間的門樓窄窄的,收攏著整個小院的。
一半講究的都在這個院門上,用磚砌出各種花式的紋路,細節滿滿卻又端莊大氣,把院子主人的審美性格都體現出來。
從院門露出的縫隙看,兩個小院中間有一堵牆,卻是開著一個園門,應該是老弟兄倆,院子隔而未隔,透著親近,又保護著隱私。
院子外下面是一小片平地,現在是都長著密密的樹,看著以槐樹居多。要是春末夏初,這裡應該滿是槐花的香味。
再往下,還有幾戶人家,我們剛走上幾步,兩隻小狗汪汪汪的攆出來,再院子近處卻又停住了腳步。
我們喊了幾聲,沒有回應,小狗倒是嚇地退回去了。主人不在,我們就不好往前打擾了。
一路慢慢我們就返回到桐花溝景區的停車場,風景依舊,地裡勞作的人還在地裡,只是路上多了幾個揹著包,從溝下面小路走上來的遊客,他們說坡上的蘆花美得很。
確實,樑上的都這麼美,坡下面當然更美了。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