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
在最冷的季節看
《世界博覽》2024年12月第23期
最美的冰
貝加爾湖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從蘇武的北海(到底是哪裡有爭議,一說為貝加爾湖)牧羊到十二月黨人的故事,從優美的歌曲到各式各樣的紀錄片,這個從未去過的大湖好像是我的老朋友一樣,在冰天雪地中等著我和它一敘夢中之緣。
從北京出發,飛行3個多小時後來到了伊爾庫茨克,這座城市因為十二月黨人和他們的夫人而聞名於世。它是距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大城市,也是前往貝加爾湖旅行的集散地。冬天來貝加爾湖的遊客比我想象中要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體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足見這顆“西伯利亞明珠”的魅力。看到貝加爾湖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湖真的很大,整個湖面就像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冰原,試想湖水融化之後,可能就像大海一樣。
貝加爾湖的西岸較為險峻陡峭,崖壁直插湖水。
一般認為,貝加爾湖形成於2500萬年前,強烈的地質運動讓這片區域斷裂形成大裂谷,一部分海水被困在裂谷中,而河流千百萬年不斷地流入讓海水變淡,最終形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湖的兩岸大多是陡峭的崖壁,不過兩岸的峭壁並不對稱,西岸較為險峻,彷彿是大自然用巨斧劈砍而成。陡峭的崖壁直插湖水,給人一種雄偉壯觀之感。東岸的坡勢則相對較緩,緩緩傾斜向湖水,猶如一個溫柔的懷抱。這種地形差異的形成與貝加爾湖所處的地質構造密切相關。貝加爾湖位於板塊斷裂區,在地質運動的過程中,兩岸受到的應力不同,從而導致了地形的差異。這種差異還體現在湖底,作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平均深度有700多米,最深的地方超過1600米,頻繁的地震活動讓湖底地形十分複雜並且經常發生變化。豐沛的水量加上覆雜的地形,讓貝加爾湖確實擁有許多海洋特徵,比如暗流、潮汐、強風暴等。湖中還生活著許多海洋生物,比如各種海豹、鯊魚、海螺,等等,甚至在湖底還發現過海綿。這些生物已經適應了淡水的環境,在這片富饒的湖水中繁衍生息了。
貝加爾湖東岸的坡勢相對較緩,東西岸的地形差與貝加爾湖所處的地質構造密切相關。
01
神秘之島
貝加爾湖狹長的水道上來往船隻不斷,但到了冬天就變成了廣袤無垠的冰原,水道也就成了天然的高速公路。
從伊爾庫茨克出發,我們前往貝加爾湖中最大的島嶼——奧爾洪島(又譯為奧利洪島)。這裡是貝加爾湖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這個島以山地為主,擁有大量的原生態森林,在島上可以一覽貝加爾湖的風光,因此又被稱為“貝加爾湖的心臟”。奧爾洪島離貝加爾湖西岸很近,在夏天,這條狹長的水道上來往船隻不斷,到了冬天,水道變成了天然的高速公路。在廣袤無垠的冰原上,除了偶爾看到幾個路牌,再沒有其他參照物了。平時開車總是抱怨路窄車多開得慢,真的來到了可以“隨便開”的地方,我雖然只是乘客也不免有些膽寒,不過司機倒是輕車熟路開得飛快,可能只有“戰鬥民族”才敢在冰原上這樣開車吧。
在奧爾洪島西部的碼頭附近,是著名的薩滿巖,這塊由大理石和白雲石組成的雙峰巖是薩滿教的聖地之一。
奧爾洪島一直被視為北部薩滿教的中心,這種古老而神秘的宗教在很長一段時間盛行於亞洲北部地區,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島上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他們依然信奉薩滿教,這也給奧爾洪島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島西部的碼頭附近,是著名的薩滿巖,這塊由大理石和白雲石組成的雙峰巖是薩滿教的聖地之一,其中一塊岩石白色的外殼脫落之後,棕色的內部紋理形成了一條龍的形象,讓信徒們更加堅信這塊岩石的神奇。雖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夏天來到奧爾洪島度假,但這裡的冬天也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氣候乾燥,降雪很少,這也讓奧爾洪島成為欣賞貝加爾湖冰面奇觀的最佳地點。
在奧爾洪島西部的碼頭附近,是著名的薩滿巖,這塊由大理石和白雲石組成的雙峰巖是薩滿教的聖地之一。
02
用冰創造的奇蹟
從奧爾洪島西北邊的碼頭,我們開始了冰面徒步之旅。真的走在冰面上的時候,那種感受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冰面像一塊被精心打磨過的藍寶石,平整得甚至不像是天然形成的。那是一種純淨又深邃的藍,如同晴空,如同深海,如夢似幻。這就是冬天貝加爾湖著名的藍冰景觀。其實冰面呈現藍色與藍天是同樣的原理,陽光照射的時候,波長較長的紅光能夠穿透冰層,而藍光則被冰面散射開來,讓冰面呈現出藍色。但藍得那麼濃郁和純淨,則與貝加爾湖的水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水量相當於北美洲的五大湖的總和,佔全世界淡水儲量的20%,如此大的水量讓貝加爾湖水的自淨能力很強,加上湖中一些小型甲殼類動物“辛勤”地分解著垃圾和雜質,使得這裡成為全世界最乾淨的淡水湖之一。貝加爾湖處於高緯度地區,極低的溫度讓冰層更加厚實,巨大的壓力也可以讓冰層更加緊密。這一系列的條件讓貝加爾湖的冰更加緻密清透,也讓藍冰這一奇觀得以呈現在人們眼前。
冰裂是貝加爾湖的一項奇觀,這些形態各異的冰裂是湖水溫度和氣溫之間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當然,大自然不會只滿足於創造藍冰一種景色,放眼望去,一條條白色的線在這塊巨大的“藍寶石”上切割出各種形態,好像一位畫師在巨大的藍色畫布上創作的一幅抽象畫,這些白線就是冰裂。冰裂也是貝加爾湖冬季獨特的景觀。縱橫交錯的冰裂紋在冰面上蔓延,有的裂縫狹窄而深邃,有的則寬闊而淺短。為了拍攝到冰裂的壯觀景象,我在冰面上等待了許久,直到陽光斜照,裂縫中的陰影與冰面的反光形成鮮明對比,才按下快門。這些冰裂是湖水溫度和氣溫的巨大差異造成的。白天,陽光照射使冰面升溫,冰層膨脹;夜晚,氣溫驟降,冰層收縮。這種反覆地熱脹冷縮讓冰層產生了應力,當應力超過冰層的承受極限時,冰裂便產生了。這些冰裂不僅沒有破壞冰面的美感,反而為這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滄桑,冰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湖底世界的機會,透過這些裂隙,可以看到冰下清澈的湖水,有些地方還能看到湖底的岩石和水草,彷彿一個神秘的水下世界展現在眼前。
正當我沉迷於這幅美麗畫作之中的時候,一聲“My God”將我拉回了現實,順著聲音走過去,原來有人發現了著名的“氣泡冰”。2020年,一名俄羅斯攝影師拍攝到貝加爾湖“氣泡冰”的奇景併發到社交媒體上,瞬間席捲全球網際網路,也讓“氣泡冰”成為冬天貝加爾湖的“當家美景”,旅行團有一大半人都是為了這些水下泡泡而來的。這個發現讓旅行團的其他人迅速地聚集在一起,而嚮導則是一副“你們這幫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發現一個氣泡就讓你們激動成這個樣子,接下來去的地方還不讓你們都暈過去?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向氣泡冰的密集區進發。沒走多遠,所有人發出了驚歎的呼聲:冰面下,無數的氣泡被凍結在冰層之中,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像圓潤的珍珠,有的像不規則的水母,有的大如氣球,有的小似針尖。有些整齊地排成一條直線,就像一串冰糖葫蘆;而有些地方,密密麻麻的氣泡如同繁星一般散落一片,配上深邃幽藍的寒冰,宛如一個小小的宇宙被凍結於此。雖然被稱為“氣泡冰”,但這些氣泡並不是空氣,而是甲烷。湖中養分充足,讓湖底沉積了大量的有機物,湖中的厭氧菌在分解有機物的時候產生了大量的甲烷。到了冬天,湖水降溫速度極快,當甲烷氣體上升時,湖面已經迅速結冰,氣泡便被“困”在了冰層裡,從而形成了“氣泡冰”的奇景。而貝加爾湖處於板塊斷裂區,地質活動頻繁,湖底地形複雜多變,沉積物分佈也不均勻,這就導致有些地方“氣泡冰”特別多,奧爾洪島周邊就是如此。此外,貝加爾湖的地震活動非常頻繁,每年要發生2000多次地震,雖然大多屬於輕微的無感地震,但這些震動會影響湖底的地形和水流狀態,間接影響甲烷的上升路徑和聚集方式。同時,地震也可能會導致冰層的破裂和重新凍結,進一步影響“氣泡冰”的形態和分佈,從而形成了種種神奇壯觀的景象。
氣泡冰
站在冰凍的湖面,彷彿在閱讀一個關於變遷的故事。千百萬年前的地質變動,大地顫抖,山脈崛起,河流改道,而貝加爾湖就在這一片變遷中開始了它漫長的孕育之旅。如今,每一道冰裂,每一個氣泡都在訴說著新的變遷。有研究表示,貝加爾湖依然處於變化當中,湖面越來越寬,湖水越來越深,在遙遠的將來,這些變遷又會帶來怎樣的景色呢?
掃碼訂閱
全年288元
全年24期24冊
每月配送2次
文字:行走的魚
責任編輯: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