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從寶雞開往廣元的6063次火車就會重新火起來。
這趟列車被慕名而來的遊客稱之為“雪國列車”。在下雪的時節,遊客們坐著它可以穿越銀裝素裹的秦嶺,在火車慢悠悠晃動的節奏中,將秦嶺的雪淞垂掛與碎玉千層盡收眼底。在其他季節坐上6063,車窗外會是濃淡不一的綠色,沿著山脈一路徐徐鋪開;只有在冬天,從寶雞登上列車後,乘客才能看到窗外獨屬於雪的白色綴在村居、農田與山間,一點一點沿著鐵路鋪滿,鋪向粉妝玉砌的秦嶺。
△雪後的陝西平河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源/《秦嶺日曆》,攝影/楊寧)
讓我們從寶雞坐上它,深入秦嶺吧。
通往秦嶺的“雪國列車”
如今在社交媒體上搜索“6063次火車”,照片裡的這趟“綠皮車”總是在紛揚的飛雪、夢幻的霧凇中伴著“秦嶺站”的站牌而出現。背後或是如洗的碧空,或是濛濛的山靄,但無論如何,6063深綠的皮膚都讓它就像一個可靠的信使,從幾十年前的風雪中穩步走來,帶領著人們踏上探索“雪國秘境”的旅途。
被這一懷舊而神秘的氣質所吸引,遊客們已經迅速地規劃出了一條搭乘6063次火車探訪秦嶺雪國的遊覽路線:若從西安出發,可以先在早上乘坐高鐵或火車到達寶雞,趕上10點從寶雞站出發的6063次列車;隨後花費7元錢搭乘6063前往秦嶺,在途中的一個多小時裡感受慢火車的旅行氛圍,欣賞窗外沿路的山中雪景;抵達秦嶺站之後,坐上當地拉客的麵包車,前往嶺南公園或嘉陵江源公園,深入訪雪;美食則可以一嘗當地的豆腐宴。暢遊之後,則要在下午四五點鐘及時返程,搭上17點46分途經秦嶺站的6064次列車,返回寶雞。
△鹿角梁之冬。(圖源/《秦嶺日曆》,攝影/王晨)
這條線路囊括了賞景、登山與“乾飯”,許多人選擇這條秦嶺訪雪的道路,一是它方便隨意,不需要開私家車,也能在一天內合理往返;二是被這趟慢火車所吸引,想要一試搭乘火車穿行雪國的美好體驗,尋找這種類似於阿加莎筆下所書寫的浪漫情調。
因此這趟短途旅行,一是在“雪”,二是在“慢”。6063的確是一趟公益性慢火車,在這種語境下,“慢”也成了一種特殊的情調。比起高鐵的風馳電掣,慢火車似乎更像偷閒時光中的踱步,令人有足夠的時間品味窗外的鄉野畫卷,感受生活本味。因而這條線路在執行多年後突然“翻紅”,一方面是迎合了人們對“雪國秘境”的浪漫想象,另一方面也是在響應人們對於迴歸慢生活的隱性期待。
△終南山林海雪原。(圖源/《秦嶺日曆》,攝影/信連勇)
鐵路上的校車與集市
拋去“網紅”的外衣,寶成鐵路上的6063本質是一趟公益性慢火車。時速平均50公里每小時,搭乘它從寶雞到廣元三四百公里,要坐上十來個小時。
曾經的6063,是一條回家必走的鄉途。在蘭渝線建成之前,廣元的人們離開家鄉幾乎只能選擇途經寶成鐵路,到寶雞後再中轉。每每到春運時,這趟列車總是爆滿,載著從各地匯聚而來的人們穿越秦嶺,帶著滿車似箭的歸心返鄉。
△秦嶺的列車穿過油菜花田。(圖源/《秦嶺日曆》,攝影/朱軍強)
在有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後,這趟慢火車的各個車廂逐漸變得空曠起來。
除卻秦嶺觀雪的高峰期,6063幾乎一節車廂裡也坐不了幾個人。工作了一二十年的列車員們開始難得地在大年三十當天回家休息,不過在平常,仍有一些他們已經眼熟了的旅客,頻繁地坐著6063往來:菜農、學生、職工。
宏慶,兩當,徽縣,略陽……6063次列車穿越秦嶺山間、與嘉陵江並行,串聯起無數小站,串連起居民生活的幾個錨點。寶成鐵路沿線的菜農,需要揹著幾十斤到一百來斤的蔬菜,搭乘這趟列車到鳳縣或寶雞去賣;附近讀書的學生們,要坐著這趟“校車”上下學往來於家校之間;在鐵路上工作的職工,同樣也會坐著鐵路上的火車出門,風雨無阻地準時抵達自己的崗位。對於這些人來說,6063就像一輛“鐵公交”。遇到風雪等惡劣天氣,火車更容易穩定發車行駛,將職工們送上他們的崗位、將學生們送到學校、將菜農們的心血送去換來辛苦錢。
△略陽縣白水江鎮的曬秋圖景。(圖源/《秦嶺日曆》,攝影/朱立榮)
在執行的幾十年間, 6063 次列車的票價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幾塊、十幾塊,就算從始發站寶雞坐到終點站廣元,全程 380 公里所需也不過 39.5 元。 低廉的票價使得這些 6063 的“常客”們能夠實惠地在生活的各個錨點之間往來,滿足他們上學上班、就醫、趕集等各種各樣的需求。
為此,列車上設有專門的助學車廂,甚至立著書架,上面的書籍隨時可以閱讀,還有加寬加長的小桌板供學生學習使用;惠農助農車廂也被開闢出來,有沿線土特產的產品介紹和銷售資訊,還會有相應的廣播。於是在6063上,能見到這樣的景觀:菜農們揹著大筐的蘋果、蒜薹、玉米等登上列車,用一根手桿秤稱重,賣一些給車上的旅客,車廂成了移動的小型農貿集市;小女孩抽出書架上的書,藉著車窗外的陽光趴在桌子上辨認上面的漢字串成的故事。承載著故事的6063,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漢中油菜花田中結伴回家的小朋友。(圖源/《秦嶺日曆》,攝影/趙珊珊)
在寶成線上穿越秦嶺
6063已經在寶成鐵路上奔跑了六七十年。寶成鐵路,北起陝西寶雞,南至四川成都,全長約有668公里,作為交通動脈串起了陝西、甘肅、四川三省,溝通了西南、西北兩大地區,為其間的物資流通、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我國的鐵路史上有著不俗的意義。
△冰雪中的寶成線神砂河大橋。(圖源/《秦嶺日曆》,攝影/唐振江)
1958年正式通車的寶成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條工程艱鉅的鐵路。之所以說工程艱鉅,是因為這條線路所經過的地區地質條件異常複雜——既要穿過地勢高差巨大的秦嶺山區,也要跨過嘉陵江等多條河流。沿線的多樣的地質構造,還有多變的氣候條件,為鐵路的修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當年的鐵路建設者篳路藍縷,採取了各種技術,克服了建設路上重重的困難,鑄就了這條寶成鐵路。在楊家灣站後,鐵路以三個馬蹄形和一個 “8”字形迂迴上升,走出了著名的“觀音山展線”;鐵路一頭扎進秦嶺,在載著旅客在到達秦嶺站之前,會駛過足足兩公里長的秦嶺大隧道;此後到略陽車站之間的這段路程,還會反覆跨過十四次嘉陵江……
△嘉陵江上游。(圖源/《秦嶺日曆》、圖蟲創意)
面對險峻的天塹,李白曾吟“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寶成鐵路打通了秦嶺的重巒疊嶂,結束了“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艱難歷史。在這個意義上,坐上6063次列車,就是坐上了一部史詩。乘著6063在秦嶺區域內蜿蜒前行,繞過密集而陡峭的山巒,穿過長長的隧道與橋樑,在“咣噹咣噹”的前進聲中,生生不息、奮飛不輟的“人的力量”似乎就這樣浮現出來,連通幾十年前與現在,浮現在不斷前伸的鐵路和其下的大地上。
秦嶺車站到了。如果是為了看雪,已經可以在這裡下車,在出站口還可以看到一塊醒目的大石頭,上面是曾經的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這裡視察期間,親手書寫下的“秦嶺車站”四個大字。
而6063還在繼續奔跑,穿越秦嶺,伴著嘉陵江。尋雪的秦嶺訪客,歸鄉的遊子,想要一睹寶成鐵路風采的鐵路愛好者,為了生計而奔波的農民,似乎都能在這趟列車中找尋到自己的答案。6063就載著這些人奔跑,從多到少,從嘈雜到靜謐,在冬日的暖陽中,又奔向新的冬天。
△光頭山的晨光。(圖源/《秦嶺日曆》,攝影/信連勇)
九行福利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裡留言
你想乘坐這趟“雪國列車”開啟一場秘境之旅嗎?
我們將抽取5人每人贈送圖書《秦嶺日曆》一本
歡迎點選關注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