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請關注+置頂我。謝哈。
好吃的人,哪兒都想去
去年12月4日,中國春節透過評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意味著,蛇年將是春節成功申遺後,我們迎來的第一個春節。
當大家在爭論中國年味最濃、民俗最熱鬧的地方時,潮汕地區幾乎是被提及最多的。 不只是英歌舞強勢出圈, 持續整個正月的民俗活動, 被大家稱為“最強過年氣氛組”。
所以,開年的第一個月,我們決定開啟新的欄目——Yes! 蛇 2025那城年味地圖
從南到北,講述中國春節年俗故事, 感受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Yes!蛇 2025年味地圖
第一站揭陽
不出意外,今年蛇年春晚會有“中華戰舞”
——英歌舞。
此刻在揭陽的阿Kiang,剛剛完成了一部自己想了很久要拍的片子。
自然,還是關於英歌舞,和潮汕人們背後的英雄信仰。
他們湊齊了一支當地英歌隊,起早貪黑,在揭陽、汕頭、潮州多地輾轉。
將講故事的鏡頭對準了,這群意氣風發又豪氣萬丈的人們。
他們是潮汕年裡,每一場盛大活動中最耀眼的“明星”,
亦是潮汕信仰的“開路人”和“守護者”。
即便作為揭陽本地人,阿Kiang依舊為這份盛大和傳承而著迷。
“這就是潮汕年的魅力吧。”
從2018年開始,2025年是他回老家拍年俗,斷斷續續的第7年。
去年,憑藉著一部《潮汕年》刷爆全網,播放量累計1000多萬。
那時,我們採訪了他(指路→ )。
寫道:阿Kiang,一個潮汕年輕人,
用拼了命拍的4分49秒,感動了3000多萬潮汕人。
潮汕民俗火起來,這個短片更是功不可沒。
隨著這幾年,英歌舞爆紅,且持續爆紅。
登過了春晚,在國外演出炸場子。
為了看一場英歌舞專門到揭陽、汕頭、潮州的人也越來越多。
開始學習英歌舞傳承民俗的年輕人,更是比比皆是。
這是好事兒。
不過在阿Kiang看來,一場場盛大的狂歡之後。
英歌舞背後的年味故事,倒是可以再換個角度講。
01
一座城,因“歌”而火
阿Kiang這些年,走了潮汕許多地方,
也親眼見證和記錄下了無數個令他熱淚盈眶的大場面。
前年的潮汕年,是他經歷過的最盛大的一次。
連續辦4晚,從初一嗨到初五的,是揭陽喬林燒龍;
這個來自揭陽的95後,帶著熱忱、舉著鏡頭從揭陽出發。
走遍了整個潮汕之後,在今年又早早回到揭陽。
比起以往追逐的熱鬧與盛大,這一次,他在老家講的是一支英歌隊的背後故事。
一代接著一代,是傳承;一個做了無數次的動作,傳遞著信仰。
而用力地跳,用力地揮槌,是一次又一次內心英雄精神的吶喊。
今天的英歌舞,的確,傾注了潮汕人濃烈的英雄情懷。
梁山好漢108將,“耍蛇者”時遷是隊伍的引路人,待宋江擊鼓發令,隊伍便變幻著多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形,如麥穗、田螺圈、雙金線、八字圈等等。
一場巡演下來,充滿了動感,氣勢磅礴。
很早以前,潮汕人們就有自己的祭祀禮儀。
到秦漢,南遷而來的北方人,帶來了儺舞文化。
與本地風俗融合,如南派武術、戲劇等各種地方藝術,從而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陣法。
似土風,似武舞。
至於梁山英雄主題的到來,則是在清代中期。
廣東因貿易發達,戲曲旺盛。
本土戲班子走南闖北的同時,也迎來外省戲班,稱之為“外江班”,演“外江戲”。
一本《普寧民族民間藝術情況調查彙報》中,這樣記載,清代外江班來潮汕演出,演的是一出《水滸傳》梁山好漢攻打大名府,和搭救盧俊義的故事。
唱舞並行,這股熱血一下點燃了潮汕骨子裡的英雄本色。
於是,英歌藝人開始思考,將水滸故事的核心,融入自己的民間藝術。
從此,歌頌英雄好漢的英歌流行於潮汕,得名“英歌舞”。
在潮汕,不同城市,英歌舞也稍有不同。
且分為多個流派,比如快板、中板、慢板。
但這些年,因英歌舞而火了一座城,其中突出的主要代表,就有揭陽普寧。
畢竟“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嘛。
早在2006年,普寧英歌就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普寧已有了120多支英歌隊,男女老少,全民跳。
曾一舉拿下全國民間藝術最高獎的,是來自普寧泥溝村的英歌隊。
去年春節,在英國炸街的,是普寧南山英歌隊。
前不久,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還跳進了央視。
延續這股火熱,揭陽在去年6月開始,每逢週六日和節假日都在揭陽樓廣場表演英歌舞。
且計劃每年演出約70場。
因“歌”而火的揭陽,實實在在地在努力。
就像泥溝英歌隊領隊說的那樣,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老祖宗的精神,更是不能斷。
02
古城“神”話,在揭陽
回到揭陽,在阿Kiang的記憶裡,對英歌舞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不是每個村子都在過年時,會有如此熱鬧濃重地營老爺,跳英歌舞。
但這村安靜,大機率,隔壁村就歡騰。
偏偏阿Kiang,就來自一個相對“安靜”的村,所以從小他對於英歌舞的感受,是來自隔壁村子“隻言片語”的熱鬧。
這無形中搭建起了他對家鄉傳統民俗的求知慾。
從一開始的好奇到奔赴其中的熱愛,再到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和追逐。
也透過英歌舞的視窗,看到了家鄉,不一樣的魅力。
當榕江水緩緩流過,連起古城、新城和揭陽各地。
便也塑造了這裡,多元的文化和古今相通的精神本質。
這座被山水溫柔環抱的古城,
一面是2200多年沉澱的歷史底蘊,
一面是人們骨子裡流淌著的,尚且滾燙的一腔熱血。
後者,阿Kiang在這次英歌舞的拍攝幕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英歌舞的氣勢,到底從何而來?
這答案,得從人身上找。
經過朋友的介紹,阿Kiang回老家遇到了他要拍的主角們,幾位英歌舞青年。
其中領隊,跳英歌舞許多年,很有經驗。
“拍攝結束後,他看到畫面裡的自己,有點感慨:那個動作不夠漂亮。”
阿Kiang是後來才知道,隊長為了跳英歌舞,曾經韌帶受傷,落下病根。
“但他仍希望,做到最好的那個自己,做出最漂亮的動作。儘管,當時拍攝時的那一跳,已經夠震撼。”
阿Kiang敏銳地感受到了,他的那份些許不甘,和遺憾。
“大部分的英歌舞,大家都是發自內心的,為信仰和熱愛而跳。”
它始終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激勵著跳舞的人,
也感染著每一個為它驚歎和鼓掌的人。
不管是揭陽還是整個潮汕,你都不得不相信“神”的存在。
家家戶戶都懂得拜拜,拜的物件是老爺。
這裡的老爺,代表一眾,或神或人,比如玉皇大帝、天神公、土地公、九天聖王、三保公、雙忠聖王等等。
在這個堪稱“中國神仙下榻凡間的最大集散地”,信仰被具象化,成為各城各鎮,乃至於各村的模樣。
比如,福德老爺。
在揭陽古城,福德老爺廟就是其極具有代表性的廟宇之一。
數量多,分佈廣。
大廟小廟建在巷子轉角,建在橋頭邊,甚至跨河而建,寸步之間都有“神明在佑”的安全感。
還有如三山國王。
指的是位於揭陽揭西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三位山神。
過年期間營老爺,場面宏大且熱鬧。
英歌舞則是走在隊伍前面開路的。
用豪情護送老爺,也將邪惡的、不好的東西全趕走。
“其實在跳英歌舞的人身上,你會捕捉到他們的信仰,位老爺開路護航,也擔起了在人們祈願盛會里,驅走邪惡的責任。”
這就是英歌舞,賦予個體的,另一種英雄精神吧。
再走回揭陽的街頭。
會對這個古老的城市,有了新的感受。
古建築、學宮、牌坊、老街,古今相通,一脈相承。
這裡有被稱為“夜景最美的古城樓之一”的進賢門;
有藏於鬧市中的文明揭陽學宮;
有集合了潮汕民居智慧與建築藝術大全的德安裡古村落;
有存在了1400多年曆史的三山國王霖田古廟;
還有那上百種風俗,共同演繹出的一個翻湧澎湃的揭陽。
行彩橋、舞青獅、燈杆綵鳳、大長隴賀燈等等……
當然了,還得是一群群孔武有力的小夥子全妝上陣,
舞得那一槌,吼得那一嗓子,來得酣暢淋漓。
就像看過的朋友都說:
“過年去揭陽普寧,現場看英歌舞,
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爽,想一起大吼狂舞的爽。”
那麼問題有了——
蛇年,去揭陽哪裡看民俗演出?
我們邀請阿Kiang列了一個指南:
(僅作參考,因為離過年還有段時間,
無法確定,出發觀看需要再具體留意)
大年初二,普寧廣場—英歌匯演;大年初二至初五,揭陽喬林舞龍初六,揭陽陽美的火把節初九,揭東雲路DJ營老爺;正月十一,榕城石獅橋正月十四or十五,普寧大長隴萬人賀燈;正月二十三,揭陽城隍廟廟會正月十九,揭東曲溪營老爺;
阿Kiang新的年俗作品
也會在春節前釋出
感興趣的小夥伴
可以持續圍觀
· END ·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帶你吃遍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