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杜穎的工作和家庭矛盾日益嚴重。
她的女兒已經1歲半,出生以來一直由奶奶照顧,可是1個月前,奶奶生了一場大病回老家休養,杜穎只好接過了看管孩子的重任。
她的解決辦法是居家辦公,兼顧工作和家庭。“但這樣不是長久之計,短時間單位還能同意,如果耗上半年無論如何是說不去的。”杜穎說。
杜穎的當務之急是找一家自己放心的托育機構,但拋去服務質量不說,她多方尋找,也沒在家附近5公里之內發現托育機構的影子。
托育,成為杜穎這樣大城市白領的迫切需求,其一方面關係嬰幼兒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關乎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在近期各省份兩會上,增加託位成為熱點話題,各地也紛紛明確指標,大力推進這項工作。
然而,家庭對托育需求極其強烈的同時,現有託位的利用率卻不高,從而形成了“總量不足、存量過剩”的扭曲格局,其中的癥結在於價格,發展托育的重點,是提供普惠性托育。
加大2024年託位供給力度
地方兩會上,各地紛紛曬出2023年托育供給成績單:北京市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2至3歲託班,213所幼兒園新增6039個託位。上海市新增社群托育託額5308個。山東省新增嬰幼兒託位4.7萬個等等。
然而,已有託位的分佈並不均衡,很多位於中心城區。杜穎的家在北京郊區通州,生活配套設施不足,“可以說託位一位難求”,杜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目前北京市共有社會化辦託、單位辦託、社群辦託587所,託位約3.3萬個,加上283所幼兒園辦託的9000多個託位,託位總數約4.2萬個。但北京市2021年、2022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3.9萬、12.4萬人,託位數與3歲以下嬰幼兒數相差較大。
重慶市人大代表、榮昌區衛健委主任唐敏也介紹,當前重慶市3歲以下兒童入托率只有5.49%左右,低於托育服務需求比例。
從全國來看,託位總量與需求和目標也有較大差距。
2023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審議的《國務院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指出,“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指標滯後預期。
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1.8個,目標是到2025年增長至4.5個。
托育體系是否完善,直接關係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因為女性結婚年齡推遲,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大幅度上升等因素影響,導致了生育意願降低。”唐敏說,“新生人口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人口工作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建議多渠道降低生養成本,提升群眾生育意願。”
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各地紛紛加大了2024年託位供給力度。
北京市提出支援公辦園、民辦普惠園、托育機構參加普惠托育試點,新增1萬個普惠託位。重慶市提出新增嬰幼兒託位1.1萬個。上海市提出新增3000個公辦幼兒園託班託額、7000個社群托育託額。
這三大直轄市提出的2024年目標,均高於2023年實際完成情況。
託位的結構性問題
雖然各地在加大託位供給力度,但一個頗為尷尬的事實是,全國大多數省份的平均託位使用率只有35%左右。
唐敏介紹,重慶市場上托育服務機構大部分為營利性機構,收費標準相對偏高。
北京市政協委員、瀾之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張雪松指出,目前托育機構存在“總量不足、存量過剩”的問題。他調研發現,無論是幼兒園辦託、單位辦託還是社會辦託,都存在“一娃難求”的問題。
“根據前期調查,我市托育機構95%以上為營利性機構,託位使用率為35%左右,託費貴和接受度不高,導致託位總量不足和存量過剩並存。”張雪松在2024年1月23日北京市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提案協商會上說。
“為確保民營托育機構發展,我建議提高民間資本參與托育服務供給積極性。”湖南省人大代表、張家界市永定區合作橋鄉八家村村民許玲莉說。
許玲莉在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民營托育機構運營較為艱難,生存面臨巨大的問題,一是生育率持續走低,收託生源逐步減少。二是幼兒園開辦託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三是盲目增加託位供給,服務資源相對過剩。
調研走訪的幾家民營托育機構,入托率超過50%的少之又少,部分民營托育機構入托率甚至不足20%。各民營托育機構均反映招生困難。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表示,當下托育服務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託位供需矛盾大,普惠託位少;托育機構發展難,經營壓力大;專業人才缺失,質量參差不齊這三個方面。
“托育機構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多數家庭距離遠、不方便和價格高無法送託,大量託位閒置又導致托育機構運營成本更高,甚至虧損倒閉,已形成惡性迴圈。”洪秀敏說。
如何破解“總量不足、存量過剩”的結構性問題?
洪秀敏認為,應該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托育服務,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她指出,要健全普惠托育機構認定標準、支援標準、收費標準和管理規範。可著眼“一刻鐘”托育服務圈,聚焦近家、近單位兩類重點區域,挖潛社群資源,新建、改擴建一批嵌入式、分散式、連鎖化社群托育機構。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工業園區透過自建或合建、委託第三方等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有條件的可向附近居民開放。
目前,北京全市用人單位辦託班只有24家,提供託位僅1055個,發育嚴重不足。辦託入托率較高的主要是職住合一的用人單位。
資金短缺是用人單位辦託可持續性發展的瓶頸。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趙麗君建議,將用人單位辦託納入全市普惠托育服務工作總體規劃,統籌運用現有財政資源,建立專項資金保障,借鑑公立幼兒園開辦費補貼模式,為用人單位新建托育園所給予一次性開辦費補貼。
在《“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中,“發展普惠托育服務”被列為非基本公共服務。唐敏建議,將托育服務體系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托育服務機構建設補貼制度,將普惠托育服務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對於已經備案的社會辦普惠托育機構,給予每班一定金額的一次性補助;對於承擔一定指導功能的示範性托育服務機構和社群托育服務設施,可向財政申請補貼。
據報道,2023年10月起,北京市試點普惠托育。各區普惠托育價格降至每月1500到3800元不等,平均約為每月3000元,比試點前平均價格下降一半以上。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劉俊彩介紹,北京市將繼續加大對社會化托育機構轉普惠的支援力度。
統籌托幼一體化
開展普惠性托育,實行托幼一體化是關鍵。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282所幼兒園舉辦2至3歲託班,可提供託位9024個。
在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新聞釋出會上,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紹,2024年,北京市教委將積極構建托幼一體化工作體系,支援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幼兒園參加托育服務,依託優質園開展托幼一體化試點。
劉俊彩也表示,北京市加大託位供給將以公辦幼兒園下沉辦託為主。
雲南省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愛心幼兒園保育員李祖雙指出,隨著社會出生率下降,包括雲南在內的幼兒園生源出現了下降情況,一部分幼兒教師很可能面臨無人可教的狀況。為了加大托育機構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有條件的民辦幼兒園可以增加開辦托育服務。
“畢竟我們幼兒園的教師有專業優勢,可以開設與嬰幼兒成長特點相適宜的專業課程。”李祖雙表。同時,她建議雲南加大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在崗托育轉崗免費培訓,推進托育機構保育師、育嬰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專業的教師隊伍。
“我們非常希望能開設託班,近年來出生人口減少,幼兒園生源直線下降,開託班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保證未來三年的幼兒園生源。”北京市海淀區一所營利性幼兒園園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但目前,能否開託班需要經過主管部門的審批,托育由衛健部門負責,幼兒園則由教育部門負責,我們平時和衛健部門溝通聯絡較少,給審批帶來了一些困難。”上述幼兒園園長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推進托幼一體化,必須解決兩大現實問題。一是要加強部門合作,破除條塊分割,強化統籌;二是必須把幼兒園招收3歲以下幼兒,納入財政預算,參照招收3-6歲幼兒,保障生均經費,並提高幼兒園的師幼比。
熊丙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按職能分工,學前教育由教育部門負責,托育則主要由衛健部門負責,兩者缺乏有效統籌。在學前教育學位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各自負責分管領域問題還不大,而在學前教育學位出現“多餘”的情況下,就必須統籌考慮了。
“從長遠看,要把托幼一體化作為發展普惠學前教育與托育的基本政策。”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