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ng
來源:英華蘭DrBing(ID:HiDrBing)
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抓住時機,見風使力。
這兩天無意中發現,“哈佛女孩劉亦婷”怎麼又上熱搜了?
起因,是一篇名為《當哈佛女孩劉亦婷成為美國普通中產,這場持續25年的雞娃騙局碎了》的文章前幾天提到了劉亦婷的現狀。
看了下文章,基本就是回憶了劉亦婷當年走紅的故事,順便抨擊劉亦婷她媽的種種教育方法荒謬可笑……
而即便頂著哈佛的光環,現在一樣泯然於眾人,成為一個普通的美國中產blabla。
其實這篇文章的初衷我還是能理解的。
劉亦婷應該算是中國21世紀的留美熱潮的標誌性人物了吧?
經過當年的那場熱鬧,大家其實都希望看到這樣的劉亦婷:
1. 個人成就斐然,並肩李彥宏張朝陽劉強東張一鳴。
2. 實現當年誓言,報效祖國、造福人類。
結果呢?
先說工作就讓人大失所望。
劉亦婷畢業後先後在波士頓諮詢、百事,一家對沖基金工作,三段時間都不長。
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後,她可能覺得打工不適合她了,所以自己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後又合夥又開了“慧恩資本”,四年後關閉。
現在身份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不過這幾家公司至今都沒有漂亮業績。
所以作為職場人,劉亦婷的履歷並不很能拿出手,主要在金融資本領域創業,應該是對財富很有野心的,但還沒成功。
據說目前其實是家庭主婦。
再看婚姻:
劉亦婷嫁了本科同學Scott Sambur,他在哈佛讀了JD(法學博士),現在是Seward & Kissel LLP律所的partner,專門給有錢人打離婚官司。
不過,在歐美醫生律師是很好的職業,收入應該還是很不錯的。
但也只是也平平無奇的中產了。
所以總結就是,劉亦婷現在不過達到了大部分70後名校非名校留學狗都做到了的成就,完全談不上“斐然”吧。
於是文章吐槽劉亦婷,當初的夢想和情懷不是要造福人類“精忠報國”嗎?
怎麼如今就這麼自甘墮落,現在做的事,也和之前的偉大夢想不沾邊呢?
由於吃瓜群眾們的兩個期待都沒達到,於是拍磚拍得異常猛烈,把她貶得一文不值。
這篇文章,確實有他的道理。
但客觀地說,作為一個薪資普通的中國工薪家庭女孩,最終定居美國,實現階層躍遷,其實已經是個灰姑娘逆襲白富美,改變命運的成就了!
關於這點是真不用酸啊。
不過要說關於《哈佛女孩劉亦婷》裡的雞娃陷阱和智商稅套路,確實是可以稍微嘮叨幾句。
1981年,劉亦婷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媽媽是報社編輯,繼父是記者。
18歲那年,她以全獎申請進了哈佛,之後,媽媽以成功者的姿態寫了一《哈佛女孩劉亦婷》,從此開天闢地般開創了我國父母雞娃的先河。
這本書,就大概相當於“卡爾威特天才訓練法”本地化beta版,也可以被稱為“劉亦婷模式”。
也就是把娃當機器人一樣訓練成“天才”的一套可模仿可操作的方法論。
什麼意志力訓練,什麼素質訓練,天花亂墜。
印象最深的是,劉亦婷的父母還寫了一張雞娃成才計劃表:多大要學會爬;多大要學會走路;多大要會說話;多大要會幾位數的算術……
時至今日,仍有人把劉母這套當做嚴謹,理性,高執行力的雞娃典範!
不過實話實說,劉亦婷考上哈佛真的和這些訓練有關係嗎?
所以作為一套在世紀之交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教育類暢銷書,如果讀者真的學裡面的“教育方法”, 那其實就和被收智商稅差不多。
還記得書裡寫劉亦婷媽讓劉亦婷徒手捏冰鍛鍊意志力,搞得那年代全國娃子回家都流行練捏冰,見了冰塊都有陰影了。
彷彿只要娃子從小經受住了“捏冰考驗”,長大後就也能像劉亦婷一樣上哈佛。
這不就和之前說的“谷愛凌媽媽培養谷愛凌的秘訣是什麼?原來是每天讓她睡10個小時”一樣搞笑嗎?
谷愛凌每天睡10小時是奧運冠軍+學霸,普通娃睡10個小時那叫懶驢廢渣瞌睡多,還不趕緊給我滾去學習?!
看到找到一個成功案例,就忙著照貓畫虎,這種思路肯定是有問題的。
因為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抓住時機,見風使力。
不過話說教育類暢銷書,做為智商稅的一個子類,和成功學書籍有很大的相似性:
為了銷售目的,它有很多雞血和感情營銷,不可能完全真實。
真實是什麼?真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色的。
當一本書過於誇耀嚴苛的培養、自身的努力時,往往就會忽略背後那些灰色的東西(例如機緣巧合),但是它們足以成為平常人的絆腳石!
而劉亦婷的成功,其實也是源自機緣巧合,不過是一個極有野心和能力的老母親,把一部“虎媽教育”+“應試教育”美化成“素質教育”的故事罷了。
它的本質,是在資源極其匱乏的狀態下,自己DIY山寨版精英教育——還居然成功了。
雖然《哈佛女孩劉亦婷》在2000年的背景下打出了素質教育的旗號,但劉亦婷的上位,本人的素質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只不過當年網路還是奢侈品,資訊也並不發達,大家也並不知道留學申請名校背後的邏輯。
以美國名校招生所需的軟硬條件:1、SAT成績 2、託福成績 3、學校成績(GPA) 4、課外活動 5、競賽 6、個人藝術特長 7、個人陳述(PS),劉亦婷基本沒有亮點。
她的申請成功,是時代背景下各種機緣巧合的結果:
首先,劉亦婷高中時期的成績是成都外國語學校的中等水平,後來參加赴美夏令營,有幸住在某位議員的家中,對其後來的申請幫助很大。
當時的成都外國語學校剛被成都的德瑞教育教育集團收購大量股份,轉成了私立,當時並不是牛校,投資方為了樹典型,考清北太難,哈佛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
99年,申請美國大學的大陸學生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德瑞方面也是投入大量的資源幫助劉亦婷申請學校。
他們巧妙利用美國大學的漏洞或稱遊戲規則,將劉亦婷包裝成一個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申請者。
最終在美方議員,德瑞的支援,劉亦婷全家的努力下,哈佛女孩誕生了!
這也是一次類似鄧文迪邂逅默多克的機緣,劉亦婷媽很攻於心計,很充分的做了針對叫做拉瑞的“貴人”的功課,並且很幸運的踩準了點位。
最後,連哈佛大學派遣的面談人(Interviewer),都是拉瑞出面找到的,充分闡釋了什麼叫“送佛送到西”。
不過,劉亦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經過《哈佛女孩》這本書的啟蒙,越來越多的家庭走上了留學之路,這麼多年過去,如今國內學生想申請藤校已經進入到空前激烈的時代。
而劉亦婷媽媽的網路賬號據說還在更新,只是已經沒什麼熱度了。
最後再說回劉亦婷的媽,其實我個人還是很敬佩她的。
首先,她是“虎媽”這個品類的創始人,然後是眾虎媽中戰鬥力最強的:
一個80年代的離異單身母親,面臨著事業婚姻的雙重壓力,在教育上有那麼大的遠見和野心,每一步都把自己女兒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尤其是她再婚以後,能說服二婚的老公不育,把全部精力一起投入到對前夫女兒的教育培養中。
這個事實背後掩藏的是強大的個人素質和實力!
你如今回看她的那些操作,有很多地方今天的家長都未必能做到那麼好。
而且從劉亦婷媽自己的角度,她這一生真的已經非常成功了:
1、讓自己的女兒進入頂級名校,成為一個時代青少年、父母、老師的榜樣。
2、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寫了一部有關自己和女兒的作品,擁有一代人的讀者,把自己在文字和教育上的價值一起成功變現!
還記得當年,《哈佛女孩》這書幾乎父母人手一本。
保守估計,劉亦婷爹媽從這本書的版稅獲益應該千萬以上。
能同時完成以上這兩點的,全中國沒幾個!
能與之匹敵的,估計只有後面的“溫和版”《哈佛女孩》——《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尹老師了。
所以說:欲雞娃,先自雞啊!
要拋開她那本書的智商稅的部分,單看劉亦婷母女,就會發現她們還是非常強大的。
熱搜文章的作者嘲笑劉亦婷不過是個普通人。
可是普通人又怎麼了呢?
大部分人努力生活,不就是想做普通人嗎?
要知道從國內最普通的工薪家庭,現在成為名校畢業的美國中產,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劉亦婷媽對女兒的包裝技能、變現手段,樹立目標後就強力執行的心態,都值得每個人認真學習啊!
〖歡迎轉發、留言〗
來源:英華蘭DrBing(ID:HiDrBing),德國兒童教育學者,精通英法德三語,遊走生活於多個國家和文化,透過對無數孩子和不同階層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軌跡的思考,呈現給你一副兒童教育的總體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