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豪門恩怨一幕幕上演,富豪榜上的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部大型狗血家族恩怨連續劇。
《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公佈,其中香港地區上榜的有耳熟能詳的房地產大亨李嘉誠家族、李兆基,以及的創始人王衛、周大福的擁有者鄭家純家族。
隨便拿出哪一個名字,背後的故事都夠米粒媽一通吃瓜。
而榜單中,一個神秘的名字“李蔡美靈家族”坐擁1350億的人民幣財富,卻鮮為人知。仔細看才知道,這是李錦記集團第三代傳人、前任董事長李文達先生的遺孀。
而在2021年7月,91歲高齡的李文達離世,李蔡美靈作為第一繼承人,一躍成為了李錦記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李錦記相信沒人不知道吧,做蠔油起家,從光緒年間開始做調料,成為香港地區輻射內地的百年品牌,米粒媽親測,他家生抽也不錯,料酒也行。
豪門恩怨早已司空見慣的今天,一個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能夠一直富135年的傳統家族企業,不禁讓米粒媽好奇,它有什麼秘訣。
原來李錦記家族自創了一套“家族憲法”,每個家庭成員要像遵守公司規定一樣嚴格執行這套規則,否則就直接被踢出局。
家和萬事興這個道理,可是讓李錦記家族玩明白了。
傳承五代的家族興衰史
李錦記品牌的創立,最早要追溯到光緒年間。
在廣東省珠海的一個小漁村開茶寮賣蠔豉謀生的李錦裳,一次偶然的機會煮蠔忘記了關火,鍋裡的蠔水就變成了黑色糊狀液體。
李錦裳不捨得扔,反而嚐了一口,意外發現味道很鮮美,便放在茶寮裡賣。就這樣,蠔油和李錦記便一同誕生了。
1972年,李錦記傳到了第三代傳人李文達這裡,他從原先售賣的蠔油和蝦醬兩種產品中跳出來,學醬油製作,還引進了先進裝置並開始實行現代化管理,將李錦記從單一的特級蠔油發展到了擁有數十個品類,百餘款調味品的“醬料王國”。
李錦記的產品賣到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佔據美國醬油調料市場88%的份額,新加坡的貨架上幾乎清一色的李錦記。
就連醬油文化濃厚的日本,李錦記都能殺出一條血路,市佔率僅次於日本味業龍頭龜甲萬。
李文達是個經營家族生意的,不可能天生就能意識到要編制一部家族憲法的重要性。真正讓他決定這樣做的,是家族中曾出現過的兩次“分家”危機。
和所有豪門一樣,“最是無情帝王家”,權利紛爭既然不少,恩怨情仇就勢必分分鐘上演。李錦記也不例外。
鬧得最兇的兩次分家,其中一次是創始人最小的兒子李兆南(李文達的父親)經營期間。
那時候香港經濟逐漸繁榮,金融、旅遊、房地產都是熱門行業,李文達的大伯二伯開始看不起自家做醬料能做出什麼名堂。
隨著移民潮的興起,他們動起了放棄家業移民的念頭,想把老三李兆南的股份買斷後,將李錦記轉手給外人。
這時,一直在家族內忍讓的李兆南看不下去了,他覺得國外再好,自己的祖業也不能輕易丟下。
而李文達支援父親買下另兩家的股份傳承家業。
最終,李文達的大伯二伯為了儘快套現離開,同意了李文達以460萬元分期購下倆家全部股份的決定。李兆南抵押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和銀行借款,這才買下了整個李錦記。
另一次鬧得很兇的“分家”之爭,是在李文達的經營期間。
那時候,李文達唯一的弟弟李文樂剛剛加入李錦記不久,就查出了鼻咽癌。弟媳擔心李文樂英年早逝後,李文達會將自己一家掃地出門,於是央求李文樂和哥哥“分家”。
然而當時,李錦記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李文達剛剛花了大筆資金購買了大片土地正在興建大埔廠房;而另一方面,銷往美國的商品由於“賒銷寄售”的商業模式,還有大批資金沒能回籠。
但是那時,李文樂為了妻子,不顧李文達和父親李兆南的多番勸說,堅持分家。
無奈之下,李兆南給出了“四六分”的方案,但李文樂卻要求五五分,甚至不惜撕破臉對簿公堂,鬧上了法庭。
經過這兩件事,李文達徹底明白了豪門中的兄弟鬩牆有多可怕,那些富不過三代的家族企業,衰敗真的都是有原因的。
要從根源上解決,那就只能:立家法!
李氏家法成清華企管教科書
既然有了想法,就要立馬實施。2003年,李家設立了家族委員會,並推出了“家族憲法”。
上至股權分配、下至兒女教育,細化到每個事項,都有嚴格的法條規定,而且家族委員會的核心成員還要負責日常的家族憲法修訂。
李錦記家族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最初為李文達夫婦及其四子一女,共7人。而委員會主席則由大家輪流擔任。
所有家族內的大事小情都在委員會上決議,而重大決策,則由核心成員投票決定,75%以上投票支援方能透過。
不僅僅是鐵面無私的商業決策需要按章辦事,更絕的是,家族成員在私人生活上,也要嚴格執行家規。其中有一條很絕:
“不要晚結婚、不準離婚、不準有婚外情。違背後兩條者,退出董事會!”
這條看似跟生意毫無關係的私人生活要求,看似管得過寬,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在利益至上的豪門家族,如果內部結構出現了問題,家族血脈的長遠發展就很難保證。
最典型的就是賭王何鴻燊他們家。賭王一生風流,即使擁有萬貫家財,也架不住4房太太,17個孩子,人均八百個心眼子你爭我鬥,賭王老了老了還要成為各房爭奪資源的工具人。
不能有婚外情、不能離婚,首先就從根源上杜絕了很多可能出現的財富資源爭端。家族委員會每年還會安排一次家族旅遊,讓家族幾代人一同分享和交流經驗,昇華感情。
不得不說,這豪門家族的團建,還真是有經營大廠那味兒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公司都有員工手冊,這豪門大家族弄個“家族手冊”自然也就能更好地運轉,避免整天鬧狗血事件。
就這樣,李錦記走過了135年,不僅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魔咒,他們的家規,還登上了清華學子的課堂。
先進的教育觀
李氏家族有一個特別令米粒媽欽佩的教育觀,那就是家長會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送殯儀式。
在傳統觀念中,這種不吉利的場合是特別忌諱小孩子看的,而且往往連提都不能提。
但是李文達認識一個做殯儀館生意的朋友,一來二去,他意識到葬禮是最能反應人情世故的地方。
每場葬禮上,有熱鬧、有冷清,每個人微妙的表情和神態,還有誇張的行為,最能看清世態炎涼。
李文達就是為了告訴孩子們,熱鬧的人家並不一定富有,而冷清淒涼的人家並不一定窮困。從而教導孩子們,一個人無論擁有多大的地位和多少財富,也未必能換來靈前真心的眼淚,親情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經對媒體說:
“我一定要他們去,而且要多去,讓他們感受一下人生的無常,並且要好好聆聽對一個人的終極評價——蓋棺論定。”
其實生死的課題,真的不應該諱莫如深。長久以來,我們總是避忌讓孩子接觸生老病死,他們在很長的童年時期,都對真正的人世非常懵懂,被裹挾著長大。
豪門教育中,有這種寶貴的經驗,家族裡的孩子就真的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早開蒙,增長智慧,看見這個世界,明白這個社會的真相和全貌。
對於孩子,我們當然是希望他們被保護得好好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地成長之後,再慢慢接觸殘酷的生離死別。
但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是無限的,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聰明,如果試著像李氏家族這樣,早早地讓孩子接觸這個世界的全貌,或許反而能讓他們更早明白“仁義禮智信”的意義。
豪門恩怨並不少,賭王家、霍家、李嘉誠家……隨便拿出來一家,也夠寫一部家族內鬥小說了。
李錦記能夠在眾多豪門中始終保有旺盛的生命力,跟他教育中對接班人們人格的塑造肯定是分不開的。
除了早早給孩子們建立生死觀,透過葬禮去看世態炎涼外,李文達的“不許離婚、不許有婚外情”,不也正是對孩子們道德品質的嚴要求嗎?
表面的意思,確實是為了避免過於複雜的關係,會造成資產的不合理分配,橫生枝節。
但深層次的意義,也是在行為、道德層面規訓孩子,讓他們透過梳理高道德底線,在生意場上、人生路上,都能用這個標準要求自己。
李文達曾在2013年《環球慈善》的採訪中說過:
“我不信宗教,信恩果。做好事,你不一定好;可是做壞事,你一定不好。人生呢,緣來緣去,事在人為。莫等運氣,莫講大話。過往八十多年,我沒有什麼後悔的事情,我的人生很圓滿。”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一個人、一個家族的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的等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靠的唯有人品。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