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知名媒體人趙剛
2024年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佈結果,此前備受媒體關注的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姜萍被取消成績。
當天,漣水中專官宣,姜萍和指導教師王某某違反預賽期間不得討論的規定,“學校給予王某某誡勉談話處理,取消本年度評先評優資格,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成才觀”。
即便到了塵埃落定的時候,事件前後仍顯得疑點重重。
預賽後,姜萍超乎想象的成績已經遭受輿論質疑,但調查結果一直等到與競賽結果同一天出爐,學校沒責任,阿里不痛不癢地承認管理失誤了事,“舞弊”的鍋由指導教師背,而丟人現眼的是“偽中專數學天才”姜萍。
競賽結果似乎證明了兩件事:全球前三名都是北大的,數學賽事還得看名校;“中專數學天才”肯定是標題黨,只能證偽。
“中專數學天才”之所以能炒作起來,寄託了多少人打破知識固化的願望。
國內中職教育、高職教育至今仍是中考、高考淘汰機制的下游接收方,被社會定義為“失敗者聯盟”,很少有人在中高職的學生中尋找數學天才,因為在層層選拔的機制中,數學天才已經早早被名校預定了。
別說數學天才了,恐怕連數學都不一定屬於中高職的學生了。於是,像姜萍這樣喜歡數學的中專生,都會被媒體認為“與眾不同”。
在預賽成績方面,把中專生指導到與北大數學學院大神比肩的程度,王某某原本可以揚名立萬,躋身奧賽名師行列,進而名利雙收,但最終,他的炒點還是以毫無新意的“做手腳”而爛尾,讓全國人民又一次見證了毫無新聞價值的競賽騙局!
在三觀盡毀的一地雞毛裡,簡單覆盤一下,學校真不知道姜萍的實際水平嗎?如此輕易地被王某某忽悠瘸了?
“姜萍事件”除了加強人們對國內知識固化的認識外,最大的副作用便是傷害數學愛好者姜萍本人。喜歡數學原本是種美妙的感覺,但在虛榮和錦標主義的驅動下,卻被不負責任地強行拔高,她還會喜歡數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