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5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學術會議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療及預防指南(2024版)》釋出會召開。此次會議聚集了眾多醫學界專家,圍繞我國嬰幼兒RSV下呼吸道感染防治進行探討。
RSV感染是5歲以下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因,國內因此而住院的人數達30萬-50萬。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會議期間,多位專家提到,加強我國RSV感染監測體系、提高公眾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認識,以及推廣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降低RSV對嬰幼兒健康影響的關鍵。
5歲以內兒童幾乎都曾感染過RSV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郝創利在會上介紹,RSV是5歲以下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因,據統計,我國每年因RSV感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嬰幼兒人數大約在30萬到50萬之間。RSV通常易感染嬰幼兒,尤其對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早產兒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構成重大疾病負擔。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RSV在兩歲以前嬰幼兒的感染率高達90%,而5歲以內孩子的血清RSV抗體陽性率更是達到百分之百,表明他們曾經感染過RSV。
郝創利提到,RSV的易感季節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初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流行期。針對嬰幼兒RSV感染防治的難點,臨床表現隱匿難以識別是首要問題,公眾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認識有待進一步加強。“RSV感染後,嬰幼兒多數沒有明顯發熱,主要表現喘息、呼吸困難和急促等症狀。”郝創利介紹。
專家提到,嬰幼兒RSV感染防治的難點在於臨床表現隱匿難以識別,且目前我國缺乏全面的病毒感染監測系統。“RSV具有傳染性,全球每年有3300萬RSV相關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中國約佔十分之一,即350萬例。對於住院病例,中國的數字在62萬-95萬之間,但目前國內仍缺乏最新的疾病負擔資料。”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有提到,RSV沒有特效治療,主要是進行對症及支援治療,因此,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部分國家已釋出了針對RSV長效單抗在嬰幼兒中使用的被動免疫指導策略。
專家建議加強我國RSV病毒感染監測體系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醫防融合的背景下,多位專家就如何改進和加強我國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監測體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首都兒科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室主任趙林清提到,雖然我國已有多家哨點醫院進行兒童呼吸道多病原綜合監測,但更多的是單中心的研究,沒有全國多中心的資料。監測是瞭解一個疾病最基本的手段,只有透過長期連續性的監測,才能準確掌握疾病的流行趨勢和負擔,為下一步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據。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王宇清強調,醫防融合需要多個單位的合作,包括醫療、預防控制和研究單位。他提到,提高監測效果需要多中心持續的監測,並制定適宜的監測病例定義。此外,拓展社群的主動監測也非常重要,因為部分RSV感染病人可能在社群就診,而到三級醫院就診的往往是病情較重的病人。
王宇清還指出,提高公眾對RSV感染的認識是醫防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流感科普教育已經深入人心,但公眾對RSV的認識相對較少。因此,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大眾對RSV的認識非常重要,這將有助於公眾主動報告病例、接種未來可能有的兒童疫苗接受主動預防和被動預防(如:長效單抗)等預防措施。”
李有介紹,預防RSV感染可以分為非藥物預防和藥物預防兩類。非藥物預防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居家和常規消毒等措施。藥物預防則包括免疫預防,即預防接種。對於兒童群體,有兩種策略: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主動免疫是直接給兒童接種疫苗,但嬰兒群體並不太適合直接打疫苗。被動免疫包括給嬰兒直接注射RSV特異性抗體或給孕婦注射RSV疫苗,透過胎盤轉運將抗體傳給胎兒和新生兒。
“RSV流行期基本上在4-5個月,長效單克隆抗體目前的保護期至少會有5-6個月,剛好可以覆蓋RSV的流行季節,意味著新的單克隆抗體打一針之後基本上可以覆蓋整個RSV的流行季。”李有提到,尼塞韋單抗是目前唯一一個在中國獲批的單克隆抗體,是非常有效的免疫預防的手段。從臨床實驗中能看到對於各個不同人群都有預防作用,一針就可以提供整個RSV流行季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