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最近“二姐”的話題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
前幾天米粒媽寫了一篇關於脫口秀演員Echo講述她二姐的故事、
Echo的二姐因為家境貧寒,父母的重男輕女和家暴等等原因,早早輟學出去打工,吃盡了苦頭,讓人十分心疼。
她的悲劇根源是因為原生家庭的貧窮、父母的愚昧,那麼如果是資產過億的有錢人家,會不會好一些呢?
《令人心動的offer6》裡的一個案例,讓米粒媽推翻了這樣的想法。
父母去世,給三姐弟留下了將近2個億的資產。
但涉及遺產分配時,卻鬧出了么蛾子,大姐和二姐分別拿出了母親留下的兩份不同的遺囑。
二姐手中的那份遺囑中顯示,母親的意願是把財產平分成三份留給三個孩子,但大姐手中的那份遺囑,她和小弟的份額遠遠超過二姐的。
大姐的資產是香港半山的豪宅,小弟的資產是珠海兩套別墅,而留給二姐的是香港偏僻的村屋。
並且,對於二姐拿出這份遺囑,大姐滿滿的都是不信任,還說她是白眼狼,甚至懷疑她將母親的財產偷偷挪走。
她說,母親生前賬戶上有將近1000萬的資產,但到最後,只剩下了100多萬,她和小弟都認為,這筆錢是被二姐離婚找律師時挪用了。
但二姐卻說,這筆錢是因為母親遭到了網路詐騙損失掉的。
況且,大姐覺得,二姐挪用錢是有跡可循的。
因為早年家裡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二姐還是“任性”地選擇出國留學,所以她才會得到今天月薪20萬的成就,在姐弟三人裡賺得是最多的。
但是帶入二姐的視角,事情卻是另一幅模樣。
從小,一家人對弟弟百依百順,但是到了她這裡,卻是苦苦哀求也得不到。
自己想要出國留學也是因為知道家裡有一筆錢,但是媽媽卻說這筆錢是留給弟弟買房的,這讓二姐更加確認了媽媽偏愛弟弟這件事。
而二姐的執意出走,也讓弟弟覺得自己的利益受損,對她更加怨恨,姐弟之間的心結也是越結越大。
後來母親生病,二姐回來探望時,跟母親說起了這些年心裡的苦悶和怨恨,但母親覺得,女兒誤會了自己,她想證明自己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平等的,所以叫二姐立下了資產平分的這份遺囑。
可媽媽不曾想到,這份“平等”的愛又引起了這場風波。
但其實從頭到尾,二姐最看重的、最求而不得的,也正是這份“平等”。
二姐的能力很強,靠自己賺下了不少家業,甚至自己有錢之後,她還資助了大姐家兩個女兒出國留學。
對她來說,母親的遺產遠不及姐姐和弟弟一句誠心的道歉。
還好,在調解員的動情調解下,三姐弟終於明白了彼此的委屈,也重新接納了彼此。大姐和小弟的擁抱,化解了二姐的多年的委屈和怨氣。
其實在多子女家庭裡,“二姐”是一種處境。
老大當公主養,老二當豬養,有了老三又覺得老二沒有好好養,心裡有點愧疚,那就補給最小的吧。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最容易被忽視的“二姐”,要麼像Echo的二姐一樣尖銳的反抗,要麼像下面這個小女孩一樣百依百順,還被親媽瞧不上。
影片裡的小女孩,彎著腰一點點仔細拖著地,這麼懂事能幹的小女孩,在她媽媽的口中,卻被這樣描述:
老大使不動,老三偷奸耍滑,就只有老二還能使動,有時候感覺自己喜歡的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句話一點沒錯。
在這位媽媽的影片裡隨處可見,即使老大老三百般不好,自己也依然喜歡,可老二辛辛苦苦做了一萬件事,也只能換來一句“能使動”,這心都偏到天上去了吧。
再看看這位媽媽對老大老三的“客觀評價”。
老大雖然會畫畫,但她對人愛搭不理;
老三雖然成績好,但她好吃懶動。
說起老二的優缺點,米粒媽都不敢想象如果孩子看到,會有多麼難過:
老二雖然平時不討喜,但她會幹活兒啊。
媽媽看不到孩子出於自身的任意一個長處,反而把“會幹活”這種付出作為優點誇讚。
更令人氣憤的是,即便二女兒乖巧懂事,可在媽媽的眼裡,仍然可以用三個字做總結——不討喜。
吃瓜群眾的評論一點沒錯:她心疼你,你卻覺得她好使喚。
米粒媽真的很疑惑,父母為什麼看不到那個努力付出的孩子,為什麼越懂事的孩子偏偏得不到更多的愛呢?
就連小S都曾經自曝,她其實是個偏心的媽媽,照顧三個孩子時,她投入的精力是不一樣的。
大女兒出生時,初為人母的她萬事都小心翼翼,照著書本養,生怕出一點點差錯;
老二出生後,輕車熟路的她完全就是放養狀態,緊張和謹慎全都拋諸腦後;
等到老三出生時,她那種遺失的母愛又被重新喚醒。
所以,重心在老大,關心在老三,老二被自動忽視。尤其在剛生老二和老三時,擔心老大會吃醋,就處處顧及老大的感受。
但也正因為二女兒從小不得寵,造就了老二敏感害羞的性格,她經常用懂事討媽
媽的歡心。
這樣的孩子,分析大人情緒、順應大人想法,只做父母覺得合適的事情。
可殊不知,被愛意包圍的孩子,根本不需要過早地學會察言觀色,那些不被關注的人,才會想要靠“懂事”獲得爸媽的誇獎。
辛酸又可憐。
就像《請回答1988》裡,讓無數人心疼的德善。
上面有個備受寵愛,性格又霸道的學霸姐姐,下面還有個弟弟,作為家中第二個女兒,不論是出生順序,學習成績,還是從性別來看,她都最不具備優勢。
所以,好像是自然而然,她成了最被父母忽視的那一個。
家裡雞蛋只剩下兩個,習慣了退讓的德善說:我不吃也可以。
正煥爸爸送了德善一隻烤雞,特意交代德善,雞腿一定不要給別人,最後那兩隻雞腿還是被姐姐和弟弟分享了。
因為只比姐姐生日晚三天,德善永遠要遷就姐姐,在姐姐的生日蛋糕上插蠟燭,沾姐姐的光許願望。
德善委屈過,哭過鬧過,可即便如此,父親道過歉後,還是在家裡煤氣洩漏時,救走了姐姐和弟弟,唯獨遺漏了熟睡的德善。
因為長期被忽視,她們也習慣了忽略自己的感受,只要自己在乎的人開心了,她們也就開心和滿足。
所以,家裡最被忽視的那個孩子,往往也是最乖順的孩子,只要別人稍稍給出一點愛,ta就能付出自己的全世界。
她們真的很讓人心疼。
再反過來,看開頭那個爭產案例中的二姐,為自己打算並沒有錯。
二姐留學的這筆錢是“原本準備給弟弟買婚房攢的”,她央求父母帶著這筆錢去留學,並不是造成他們家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
反觀父母的打算,即使再窮都要給小兒子買房,對兩個女兒公平嗎?
這一點上,老二敢於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條路,並且真的成長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是很值得鼓勵的,誰說姐姐就該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弟弟的一生?
這讓米粒媽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個女孩的反擊,我覺得她很有想法。
女孩家裡很不重視教育並且重男輕女,她家的所有財產預設都是留給她弟弟的,她想出國留學,看看外面的世界,但這在她家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她鐵了心想去,並且打算畢業之後就留在當地。
她拿自己的積蓄簽了中介,中介根據她的想法給她設計了在國外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留下的一條路,城市、學校、專業、實習之類的都幫她考慮好了。
女孩也覺得很可行很滿意,於是就開始想辦法跟父母要錢。
其實她家的條件算是很不錯的,父母都經商,只是不給她花罷了。
況且,留學確實是很大一筆錢,她的朋友建議她用買房、創業這樣的想法跟家裡要錢,但很顯然,這條路根本走不通。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跟父母說,自己發生了車禍,在外面撞傷了人,對方要求賠償40萬,如果不同意賠償的話,自己就要被抓起來。
比這個理由更離譜的是,父母竟然給了這筆錢,因為怕她有案底,將來影響她弟弟考公……
雖然整個過程很荒唐,父母也還是出於偏心的角度給了這筆錢,但不管怎麼說,女孩也算是給自己爭出個未來。
其實在多子女家庭的相處中,並不是要求家長必須絕對的一碗水端平,當然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孩子們需要的,不過是父母對他們獨特的愛,或者說,對每個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小偏愛。
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明智、成熟的父母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
出生有順序,但父母的愛不該有排序。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生命中獨一無二的禮物,他們都擁有不該被忽視的閃光點。
真正的愛,是平等與尊重,是看見並回應每一個孩子的需求與情感。
只有當父母學會放下偏見,用一顆公平、包容的心去愛每一個孩子時,家庭才能成為真正的避風港,讓孩子在愛中茁壯成長,勇敢地擁抱這個世界。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安心成長,不必刻意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