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全國人口普查是我國最權威的人口調查活動,每十年進行一次,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它提供的資料是最權威,也是最精準的,遠比“我以為”、“我看到的”這種表述要有說服力。
我在查閱當年的七普資料時,看到了一組資料,那就是當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也就是每出生100個女孩,對應的是出生111.3個男孩,這是全國的資料均值。
當時我就想了一個問題,中國各省的情況差異很大,有的省份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嚴重,比如最出名的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他們的資料肯定要高於均值,而有的省則不太計較是男是女,比如說東北三省,他們的資料肯定要低於均值,既然如此,那有沒有各省詳細的資料呢?
帶著好奇,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份由智谷趨勢製作的全國各省性別比例表,他們宣稱資料來源是2020年的中國人口普查,也就是七普資料,如果他們的資料屬實,那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
根據他們的統計,現在中國的男女失衡現象確實非常嚴重,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資料就變得逐漸魔幻。
比如說一孩性別比僅為115的湖北省,到了生三孩時,性別比就暴漲到了驚人的177.42,也就是三胎每出生100個女孩,就要對應著出生177個男孩。
更讓我驚訝的是號稱全國思想最開放,與國際接軌最早的魔都上海,四孩性別比竟然高達216.67,也就是四胎每出生100個女孩,對應著就要出生216個男孩,男寶人數直接翻倍,堪稱恐怖。
當然,真正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以前一直以為農村會更願意生男孩,因為農村人思想更傳統,可七普資料告訴我,我的認知是錯誤的,根據大資料顯示,城市新生兒性別比是112.15,而農村則是111.90,也就是說實際上城市比農村更願意生男孩子。
而且還有一個大家意想不到的結論,那就是讀書並不能徹底扭轉重男輕女的觀念,很多高知女性(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雖然他們平時口口聲聲說著男女平等,要為女性爭取權益,但是在生孩子時,依然有一部分人直接表示自己只想生兒子。
這可不是我個人的看法,也不是某個野雞機構的社會調查,而是發表在JMF期刊上的一個專業論文,我知道很多人會說JMF期刊也是一個野雞期刊,但實際上,JMF期刊是國際頂級的家庭研究領域期刊,是該領域全球最頂級的期刊雜誌,你現在看到的很多關於性別、家庭相關的研究資料,都是從上面來的。
所以,權威性大家不用懷疑。
為了寫出最專業的分析,他們在中國選取了幾千名1978年以後出生、擁有高等學歷的城市女性進行調查,最終他們驚訝的發現,哪怕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再高,平權思想再根深蒂固,她們依然有一部分人堅持只想生兒子。
當然,教育對生育的影響也是有的,那就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女性不生孩子的機率就越高,很多丁克族確實都是高知女性,但是隻要是想生孩子,那她們就難免還是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比如說當被問到為什麼堅持要生兒子時,這些女性是這樣說的。
一位26歲的女性表示,自己是一個堅定的平權主義支持者,她認為男女就應該平等,不應該大男子主義,也不應該打著女權的名義為自己謀取利益,但是如果只生一個,她一定只生兒子,原因也很樸實,因為作為女性,她知道女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艱辛。
還有一位28歲的已婚女性表示,自己支援男女平等,也不歧視女性,但是自己還是更願意生兒子,因為她覺得一個男孩長得不好看並不是那麼重要,可如果一個女孩又胖又醜,她的人生就會是一個悲劇,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經歷這些痛苦。
還有一位30多歲的女性表示,她也希望生一個兒子,因為兒子可以一直留在父母身邊,而女兒一旦出嫁就會離開原生家庭,她不願意經歷這種分離的痛苦。
當然,由於被採訪的人數太多,我不可能複述她們所有人的觀點,總之,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看完她們的觀點,大致可以總結出她們更願意生兒子的四大原因:
第一, 覺得女人不容易。
第二, 覺得社會對男孩的要求更低。(比如說外貌顏值)
第三, 覺得女孩出嫁就是別人家的人。
第四, 覺得社會對女性存在明顯的歧視。(比如職場)
作為一位孩子的母親,她們更想自己的孩子將來的人生更加輕鬆,所以她們會傾向於生兒子。
看完她們的採訪,一方面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也是人之常情,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得更好,但另一方面,我還是感覺非常的悲哀,因為如果就連線受過高等教育,平權思想根深蒂固的新時代女性,她們都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那中國的男女性別比又怎麼可能會扭轉?
之前我看網上很多人說幼兒園一水的男寶,我還有點不信,因為我覺得,現在出生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是80後和90後,他們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不太應該會出現重男輕女的思想,但後來我在網上看了看,發現這種現象還挺普遍的。
有網友說,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上學,發現班裡14個男生,只有4個女生,還有家長去幼托班接孩子,發現一桌子吃飯的幾乎全都是男生。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沉下心來思考了這個問題,後來我慢慢就想明白了,一方面是因為現在這批上幼兒園的孩子,本來就很特殊,特殊在哪個地方呢?答案是出生時間點。
因為現在是2024年,現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大多都是3-6歲之間的孩子,也就是2018年-2021年出生的孩子,那在這個時間範圍附近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答案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2021年全面放開三胎。
所以現在幼兒園裡面上學的孩子,很多都來自多胎家庭,那根據大家對中國國情的瞭解,是哪些人更有動力生二胎三胎呢?答案是頭胎是女兒的家庭。
以前因為計劃生育,沒辦法,只能生一個女兒,現在國家政策放開了,很多人為了完成自己的執念,就開始拼命的求男寶了。
所以現在幼兒園的性別失衡,看似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現在中國的基本情況是老齡化和少子化,而少子化的關鍵在於願意生頭胎的人太少,所以撐住生育率的,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願意生多胎的家庭。
那哪些人更願意生二胎、三胎呢?答案是有重男輕女觀念的人,因為不重男輕女的人,生完頭胎不管男女就結束了。
所以這就導致最後拼命生娃的,都是那些重男輕女的人,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全國各地三胎性別嚴重失衡,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那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我個人認為,如果阻止不了,那就只能順其自然了,因為大自然一定會出手,一旦性別失衡到了一定的地步,大自然就會啟動糾錯機制了。
比如說在幼兒園男多女少的情況下,現在大學裡面卻是女多男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進入20年代之後,全國高校的女生數量全面超越了男生,不管是專科、本科還是研究生,女生的數量都明顯多於男生。
尤其是三本以上、211以下的高校,女生的人數尤其多。
那這會造成什麼影響呢?答案是一邊是大量女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物件,因為同學歷的男生本來就少。
而另一邊則是大量低學歷的男性會找不到物件,因為多出來的高知女性看不上他們。
這樣就會出現資源錯配,產生大量的光棍。
那光棍太多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根據國內外人口學家的研究,一旦大齡單身男性人數過多,就會影響社會的秩序,性別比例每提高0.01%,暴力和財產犯罪就會提升3%。
而且當性別失衡越嚴重的時候,性別對立就會越嚴重,因為婚戀競爭過於激烈,會出現很多離譜的現象,比如說天價彩禮,這其實就是性別失衡的產物。
全國彩禮最高的省份之所以是江西,就是因為江西的男女性別比全國第一,大家都拼命的生兒子,最後娶媳婦不容易,就只能在彩禮上瘋狂加碼,你給10萬,我就給15萬,然後一步步加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
這才是高彩禮難以根除的根本原因。
總之,如果人類刻意的製造性別失衡,那大自然一定會出手進行平衡,至於如何平衡?熟讀歷史的人都清楚,方法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