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快要結束時,牛津大學出版社都會選出一個能體現過去12個月“時代精神”的詞語。
今年也不例外。
透過公眾投票後,超過3.7萬人在投票時將“Brain rot”一詞列為首選,這一詞成為了牛津大學評選出的當之無愧的年度熱詞。
Brain rot,直接翻譯過來就是“腦腐”——指的是接觸了過多社交媒體的低質量、碎片化資訊後,精神和智力狀態惡化,如同腐爛一般。
這樣一個對於國人看起來有些生僻的詞,卻涉及到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甚至觸及了當下中產家庭教育中最難啃的問題……
一年熱搜暴增230%
這個詞戳中了多少現代人
這個場景眼熟嗎?本打算看一眼時間,或者只是回個訊息,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就被資訊流裹挾,被困在各種表情包、無意義小影片和極端觀點文章裡,不知不覺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這樣的首頁資訊流,熟悉嗎?
明明已經覺得精疲力竭,但又像被黏住一樣,根本放不下手機——這就是典型“腦腐”的表現,一種微妙的、幾乎難以察覺的心理停滯,而當下社交媒體中,永遠劃不到頭的線上內容則助長了這種停滯。
早在1854年梭羅的名作《瓦爾登湖》中,他就提出了“腦腐爛”這個詞,用以批判社會更傾向於簡單無腦的想法,而不喜歡更深刻複雜的思考,代表了一種社會精神和智力的普遍下降。
沒想到170年後的當代社會,這個詞再一次在網路上“爆”了。
2023 年至 2024 年間,“腦腐”一詞的使用頻率足足增加了230%。
每個平臺的設計者都費盡心機讓使用者停留在頁面的時間越長越好,演算法讓我們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很多內容沒什麼價值,卻會實實在在會耗費大量時間。
在這個充滿變動、“流量為王”的時代,為了獲得注意力,各種讓人震驚的頭條新聞不斷湧現,很難有人能控制住自己不去盯著手機螢幕。
其中,近乎強迫性地不斷瀏覽負面新聞尤其有害,不僅加劇焦慮,更消耗精神能量。
網路時代不是從這幾年才開啟,但人們的確越來越依賴電子裝置和螢幕了。
疫情時期讓遠端工作和網課變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電子裝置不再僅僅是休閒的娛樂設施,也是重要的生產力工具。
生活和工作的邊界透過電子螢幕變得模糊,大家從而再也難以離開螢幕、關上螢幕。
結果就是,精神疲勞無處不在,深入處理複雜任務或想法的能力也下降了。
成年人也扛不住的腦腐對孩子影響更大!
可以說,“腦腐”無差別攻擊著離不開網路的每一個現代人。
連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難以抵抗其影響,還在成長期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網路無孔不入的“傷害”。
許多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小x書、x音等平臺上花太多時間,可能會導致焦慮、抑鬱和自尊心低下。
首先就是,網路世界魚龍混雜,孩子可能在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遭遇騷擾。
兒童向的遊戲裡,有人盯準了遊戲裡孩子多,言語騷擾兒童玩家,家長們還未必能發現。
許多家長不放心孩子用手機,給娃買了兒童手錶保證安全,但也難以防範。
家長們,以及90後們小時候的夢想,許多都是“當科學家”“當老師”“當宇航員”。但再去問現在的孩子,很多小孩的夢想都已經變成了,“長大我要當網紅”。
光鮮亮麗的生活,數以百萬計的粉絲量,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好像什麼也不用幹就能得到關注,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錢……
這些是現在的孩子最想要的,網路時代改變了一代孩子的價值觀。在孩子不斷接觸網路世界的時候,要扭轉這些價值觀是很難的。
網紅和博主們發出來的照片和影片,都是精心修飾過的“完美一面”,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還很容易因此陷入低自尊陷阱,有些開始攀比,有些小小年紀開始“容貌焦慮”、甚至想要整容……
“當我們花數小時瀏覽網路內容時,我們會接收大量毫無意義的資料、負面新聞以及朋友和名人完美修飾過的照片,這些照片會讓我們感到自卑。”心理健康和成癮治療中心紐波特研究所在今年早些時候對腦腐病的描述中如是寫道。
這個研究所還表示,接收和應對大量資訊“會造成精神疲勞”,會導致動力、注意力、生產力和精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對於青少年來說尤其如此。
大家普遍感覺到這一代年輕人精神狀態更脆弱了,為什麼?
在《焦慮的一代》一書中,作者喬納森提出了“童年大重塑”假說。從2010-2015年間,美國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轉向智慧手機以及基於網際網路的app,喬納森指出,這導致了2010 年代初開始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浪潮。
智慧手機誘發了許多人的精神問題,更加重了這些精神問題。
自 2010 年以來,美國各個年齡段的焦慮症患病率都有所上升,其中“Z 世代 (1995 年後出生) ”的增長最為明顯
在過去的兩三年裡,大量研究表明抑鬱、焦慮、飲食失調、身體畸形問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自閉症之間存在聯絡。
停用手機!
還有其他戒癮好方法嗎?
除了精神和心理層面的影響外,智慧手機的使用還直接影響到整整一代孩子的智商和學習能力!
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專家表示,被允許帶智慧手機上學的孩子智商會較低。
認知神經科學教授馬克·威廉姆斯博士表示:“在所有大量使用電子裝置的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孩子的智力水平相比十年前的同齡人,落後了大約一年半。
我們第一次在史上看到整體的智商下降。”
要在現代社會脫離手機和網路,完全是天方夜譚。
以前依賴書本和老師的課堂,現在也越來越多引入了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帶手機和平板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許多老牌學校也無可奈何,只能“一刀切”禁手機!
以英國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為例,伊頓歷來是王室、名流的心頭好,但面對手機濫用,也沒有太行之有效的辦法。
從今年9月開始,伊頓公學就開始禁止新生攜帶智慧手機入校,並且會給學生提供諾基亞的“磚頭機”——只能使用電話、簡訊等基本功能。
這項規定適用於今年九月新入學的九年級新生。此前,伊頓也不允許低年級學生白天使用手機,入學三年內的學生都要在晚上上交電子裝置。
美國對青少年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管控,則更是嚴格到出臺了法案政策。
今年9月,美國加州州長正式簽署新法案,要求加州各學區限制或完全禁止學生使用智慧手機。
新法案宣告,加州各學校都需要自行制定並實施新的教學政策,在2026年7月1號前讓學生在學校少用手機,最好不用。
加州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地方。根據美國Education Week統計,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全美至少有15個州都推出過類似的法律或政策。
佛羅里達州去年就明確表示K-12年級的學生在教室裡不能使用智慧手機 印第安納州明年也將釋出類似的法案 俄亥俄州的州長今年也簽署法案,讓學校儘量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時間 弗吉尼亞州的州長宣佈要開始限制公立K-12學校的手機使用,直接下令學校1月前開展“無手機教育”,學生白天包括吃午飯的時候都得把手機交上去,這項措施的具體實施方案將從2025年公佈並實施 ……
在學校可以靠明令禁止,在家又該怎麼辦呢?
想讓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以及減少家長們自己對電子裝置的“癮”,到底該怎麼做?
教育暢銷書作者和教育專家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 “在家裡找一個抽屜之類的地方,在特定時間保管手機,因為即便不用手機、但只要手機在視線範圍內,也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好適合數字時代的家庭規則。孩子們想要靈活的規則,適時地用手機做想做的事,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以此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把發繩綁在手機上。這樣手機還是可以語音通話,但上下左右滑動和發簡訊會受到限制。這樣一來會從視覺和物理上提醒我們:我真的需要這樣做嗎?”
——“切換到灰度模式,關閉手機的通知,把實用功能放在最前面,把非必要的內容歸檔在一起;對於必要的工作訊息等內容設定好提醒。”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