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諮詢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肯寫作業,或不肯主動寫作業。
只要是孩子,都有不肯寫作業的時候,就好比大人有時候也不想工作,不想加班。
所以,孩子不肯寫作業,並不是天大的罪過,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不肯寫作業”背後的原因。
我在家長課堂已累計解答過上萬次“不肯寫作業”的問題了,今天,就再總結一下幾種常見的原因。
最常見的原因有三個:
(1)孩子累了或精力不夠了。
(2)作業任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有畏難情緒。
(3)孩子不能從“寫作業”這件事上得到正面反饋,或經常收到負面反饋
這三條原因很容易看懂。
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能做出準確判斷。
以及,判斷出原因之後,不知道下一步的對策。
今天,我再來仔細闡述闡述。
第一點,孩子累了或精力不夠了。
這個原因最常見,現在的孩子真是活得太累。
有些孩子上了一天學回來,還要上課外班;
回家除了完成學校作業,還要完成課外班作業、媽媽牌作業。
有時候孩子不肯寫作業,真不是懶,而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
但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
在有些家長眼裡,尤其是小學生家長眼裡,那點兒作業太簡單了,只要動動手指頭,一會兒就能完成。
我十分建議家長朋友們,跟孩子一起,把每天的學習任務親自體驗一遍,尤其是寫作業。
我親自做過試驗,下文記錄了試驗全過程:
有了親自體驗,才會有真正的共情。
當孩子說“我很累,我現在不想寫作業”時,家長最好能夠共情,允許孩子先休息。
有家長會說:孩子玩起來就挺起勁兒的,一點兒都不像真累。
那是因為,寫作業是高強度腦力勞動,跟體力勞動不一樣。
腦力勞動之後進行體力勞動(玩耍或運動),恰好是一種生理性的自我調節。
就好比我伏案寫作一段時間後,就很想站起來走動走動,乾點兒別的。
所以有時候孩子們扔下作業去玩其它,也是一種自發的生理調節。
他們有力氣去玩耍,但確實沒精力去寫作業。
當家子發現孩子累,或孩子自己說累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允許他們去休息調節。
休息方式可以是喝水吃東西,也可以是運動玩耍,還可以是閉目養神。
待孩子能量恢復了,再詢問是否可以繼續寫作業。
如果家長擔心時間來不及,可以提前帶孩子做好時間規劃,並且當孩子想休息玩耍時,詢問一下他們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有孩子寫作業寫到九十點,作業仍沒寫完;孩子想要休息一會兒,結果一休息就又耽誤了睡覺時間。
出現這種情況,大機率是學習任務安排得太滿,只能去做減法。
第二點,作業任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有畏難情緒。
有時候孩子在時間充裕,精力充足的情況下也不肯寫作業,那麼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有畏難情緒。
有些家長會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態度問題”,但“畏難”其實是大部分人類的本能。
如果一項任務孩子能輕鬆完成,他們又何必忍受家長的嘮叨而遲遲不肯行動呢?
此外,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智慧發展水平不同,有時候大人覺得容易,孩子會覺得很難;有時候別家孩子覺得容易,自家孩子也會覺得很難。
如果孩子遲遲不肯行動,家長可以關切地問問孩子:“你是不會做嗎?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嗎?”
面對“難度超標”的任務,主要有三個解決辦法:
1、將任務分解。
分成孩子容易啟動的一小步。比如很多孩子害怕寫作文,那家長可以先陪孩子“聊作文”;如果一口氣寫完整篇作文很難,可以將作文拆分成開頭、過程、結尾等若干部分,鼓勵孩子先拿起筆。
2、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不適應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家長可以採取圖畫、動作、遊戲等多種方式幫孩子提升理解力。我在《遊戲,破解教育難題的金鑰匙》這本書裡,也介紹過很多非傳統的學習方法。
3、將難度降級。
如果家長想了很多辦法,孩子的能力依然夠不到,那就只能將任務難度降級了。
既可以進行“任務數量”的降級,也可以進行“任務難度”的降級。
對於那些完成學校任務都很費力的孩子,非常不建議再增加媽媽牌作業給孩子加重負擔。
如果學校作業的數量和難度也超過了孩子的承受力,這就需要家長去跟老師溝通,看能否選擇性地完成作業,或者將部分難度較大的作業延後或減免。
我家大寶學習效率還算不錯,但上初中以後,有時也會出現作業很晚都不能完成的情況。
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我就會在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發微信找老師申請延遲和減少作業,以保障孩子的睡眠。
初中三年,我申請過十幾次作業延期或減免,每次老師都同意了。
說到這裡,讓孩子上一所“有人情味”的學校,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第三點,孩子不能從“寫作業”這件事上得到正面反饋,或經常收到負面反饋
如果排除前面兩條原因,孩子精力充足,能力也夠,但依然不肯寫作業,那麼就要考慮第三種情況了。
我在家長課堂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個孩子(化名小潘)頭腦聰明,學習能力強,每天完成學校作業後,還有大把的富餘時間,因此小潘媽媽也給孩子佈置了一些“媽媽牌作業”。
一開始小潘還能積極完成,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後,小潘就堅決不寫媽媽牌作業了。
後來我瞭解到,小潘媽媽發現孩子能力強,就將媽媽牌作業不斷升級。
一開始小潘花半小時寫完作業,基本全對,然後就可以自己去玩了。
再到後來,隨著難度升級,小潘寫完作業之後,總會錯一些。媽媽就會批評孩子不仔細,然後揪著孩子修改錯題。錯題修改完成之後,又讓孩子做一些“舉一反三”式的練習。
小潘的自由時間被擠佔的所剩無幾,後來非但不肯寫媽媽牌作業,還將學校作業帶回家慢慢拖著寫。
很多孩子跟小潘一樣,他們努力完成作業之後,並沒有得到一個愉快的結果,而是得到更多的作業甚至批評指責。
也有家長諮詢:可不可以獎勵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答案是可以,但最好給與精神鼓勵,以及讓孩子獲得自由時間的獎勵。
孩子高效地完成了作業,賺得更多的自由時間,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獎勵,如果父母再給予一定的誇獎與肯定,這就是很好的正面反饋了。
反過來,孩子每次完成作業之後,得到的是挑剔、指責,以及源源不斷的學習任務,那麼孩子就失去寫作業的動力了。
有家長會說,孩子作業明明有錯誤,難道不應該去批評指正嗎?
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是在孩子有時間,有精力,也有意願的前提下。
如果你想讓孩子即時更正,想讓孩子舉一反三,請務必先徵求孩子意見。
如果孩子表示累了,那就先讓他歇一歇。
如果孩子強烈牴觸,那就不要勉強,有些問題還可以留給學校老師。
朋友圈曾有個初中生家長,每晚十點還在讓孩子寫媽媽牌作業,夜裡十一點還在讓孩子“舉一反三”,經常在夜裡十二點給我微信留言說“很崩潰”。
去年的某一天,這位媽媽私信我說,孩子已經確認抑鬱症,不肯上學了。
真希望這種悲劇,別在其他家庭重演。
文章的最後,我再把跟寫作業有關的三個卡點總結一下:
一累、二難、三無正面反饋。
但凡孩子卡在以上某一個點上,寫作業就成了一件困難事。
反過來講,如果孩子精力足,能力夠,心情好,他們不可能排斥寫作業。
--------End---------
我是華川(川媽),一位心理諮詢師和家庭教育工作者。諮詢問題請加個人微信,Chuanma04.(已新增川媽微信的家長請不要重複新增)
作者簡介
華川(川媽),著有《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記》,《遊戲,破解教育難題的金鑰匙》,《婚姻關係的七道考題》。噹噹網、淘寶網等平臺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