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說件事
快過年啦,給大家挑了一些小禮物。接下來的幾天,每天推送我都會隨機抓幾個雲閨蜜送禮,今天就有!一定要拉到文末看看
------以下正文------
臘月二十啦,過年就在眼前。
哪怕我這樣沖沖衝一整年的工作狂,到了這個時候也開始“無心工作,只想放假”啦,哈哈哈哈。
你們是不是也開始在辦公室翻手機,看這一年給娃拍的各種照片,回憶這一年的點點滴滴——哎呀,這種摸魚的幸福,真是值得珍惜。
翻著,翻著,我翻到了去年兒童節那天,小D在戲劇表演班表演的照片。(點這裡複習《》
孩子們演《獅子王》,小D演土狼甲,哈哈哈哈哈。
大概是因為六一兒童節彙報演出這件事,很能引發大家的共鳴,當時那篇推文留言區也很熱鬧,其中這一條,簡直太深得我心了。
一共17條回覆裡,還有說娃記不住歌詞,就把歌詞抄在手臂上的,哈哈哈哈……
半年前看了這些歡樂的留言,再想想此刻自己摸魚的快樂,我猛然又想起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必須要好好寫文告訴大家,龍年要做一個會科學摸魚的媽媽,養出會科學摸魚的娃。
這樣不僅能更快樂,還能讓大家工作學習都進步!不信?往下看:
01
人不能什麼都要
選擇權屬於自己
我們給娃講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故事時,肯定是把他當做反面典型來批評的。
工作生活中,也很討厭同事夥伴總在摸魚,道理很簡單,你不好好幹,工作就會落到別人頭上,增加別人的負擔,還混吃混喝,這肯定不是好事。
那為啥我還要說,教會娃濫竽充數,科學摸魚有好處呢?
簡單看一下上面的留言就發現了,父母支援孩子們濫竽充數的都是哪些場合呢?
大合唱,幼兒園彙報表演,等等等等,當然,這絕不是說,唱歌跳舞畫畫彈琴,就都能不用心。
如果你家娃是真的喜歡合唱,甚至就是個走專業、半專業路線,從小父母砸錢花精力一路培養,那這些場合絕不會鼓勵娃去摸魚的。
圖源動畫:《南郭先生》
這下就清楚了,要不要濫竽充數,其實是個選擇題。
每個娃,每個家庭對不同的事件和場合,有自己的“重要度排序”,重要的事情要迎難而上,而不重要的事情,學會濫竽充數適度摸魚,既是一種資源配置的策略,更是我們生活和情緒的調節劑——張弛有度,才是人生。
人生最難的問題往往是“什麼是最適合我的”,而想要學會做決策,其實就是要學會取捨,而“敢於舍掉,放棄掉”一些事情,往往是我們在育兒路上,尤其是早期,最不敢幹的事。
我們會覺得,娃還很小,哪條路都有可能,老師專家們說得都很有道理,語數外體育程式設計藝術演講啥啥都重要,幾十個興趣班都捨不得放棄,生怕我們決策錯了,讓娃錯失了“最佳機會”。
但我們真正應該害怕的是,從小就沒有把“捨棄”的權利交到孩子自己手裡,讓娃自小就培養起,敢於選擇也敢於為選擇負責的能力。
02
分類處理:
我喜歡的,我擅長的,我體驗的
教娃濫竽充數,科學摸魚的第一個前提,是敢於選擇。
請注意,我一再強調,是讓娃自己選擇,而不是一味地讓家長根據自身的經驗,強制娃去選擇。
但孩子畢竟還小,怎麼可能做出完全理性的選擇呢?
這裡推薦大家一個分類法:和娃一起,把事情分成三類:我喜歡的、我擅長的、我體驗的。
第一,我喜歡的:
喜歡不喜歡,是一個純粹的主觀感受,相信再小的娃,都能用語言、行為表達出,這件事我喜歡不喜歡。
作為父母,我們就能幫娃列一個表格:哪些玩具是娃喜歡的,哪些食物是娃喜歡的,哪些知識內容、學習方式是娃喜歡的等等等等。
喜歡的事情,自然不需要“濫竽充數”啦,那就高高興興去喜歡好了,我們要做的,可能是引導孩子“適度喜歡”,比如喜歡冰淇淋,也不能一天三頓地吃等等。
另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喜歡”是會流動的,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另一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可以留出一個空間,允許喜歡流動,比如某個玩具,不喜歡就不喜歡了;
但如果這個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孩子本來是很喜歡彈琴的,但是因為難度稍微上去了,就不想去了,那這就提示我們,要重視孩子在“畏難”“堅持”等問題上的培養。
這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出,哪些問題,是我們的孩子一定不能“摸魚”的。
第二,我擅長的:
喜歡是主觀的,但是擅長有客觀性,當然對於孩子來說,從喜歡到擅長是最可能出現的情況。
年幼時期的“擅長”,有很多真的跟基因相關,比如有的孩子就是嗓子好聽,一唱歌音準也很好;有的孩子就是運動能力不錯等等……
隨著家庭的培養,孩子們也會逐漸出現很多“後天”的擅長,一旦發現這些擅長,家長們會有兩種心態——一個是抓緊培養,一個是猶豫“唱歌好聽,我們普通家庭不太可能培養出歌唱家啊……”
我的建議是,在孩子的各種擅長中,確定一個來“持續、穩定地鼓勵培養”,不一定是投入很多,而是保證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給予積極持續的支援。
當然了,再喜歡和擅長的東西,娃也可能會在漫長的成長中,時不時就膩味一下,放棄一下,這就是需要我們“盯住”的時候了。
那其他的擅長呢,其實可以逐漸變成“我喜歡”的專案來處理,順其自然,在過程中發覺更本質的問題(比如個性、習慣等等)。
第三、我體驗的: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我的分類有我喜歡的,卻沒有我討厭的;有我擅長的,卻沒有我不行的。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討厭”和“不擅長”都不過是暫時的。
我們絕不鼓勵娃們偏科,我們鼓勵孩子們去體驗生活中的一切可能性,包括體驗我不喜歡,我不擅長。
不排斥嘗試一切,鼓勵娃嘗試之後表達,我不喜歡,我不擅長,這些都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對多數“不喜歡、不擅長”的事,為人父母,我們一定是期望孩子勇敢嘗試的,想鼓勵娃打破自己的玻璃罩子,那就要用到“濫竽充數”這一招了。
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奏竽這個樂器,但是他會抱著樂器搖搖晃晃的表演啊,我們引導孩子去接觸一個她有所畏懼和排斥的事物,也完全可以小步小步,濫竽充數著來。
害怕游泳,那就在泳池邊上用水沖沖腳丫子好了,甚至像小D小時候,特別想看電影戲劇卻打死不敢進電影院,我就陪她在電影院門口聽了無數次“現場聲音轉播”,假裝我們看了電影,直到有一天,她說,我準備好了。
(複習舊文看這裡《》
當然了,我們一定會遇到“不喜歡,不擅長”卻不得不做,甚至還得做到一定成績的事。
像小D因為早產,運動協調能力是弱一些的,她絕對不擅長跳繩。
最早跳繩的時候,簡直一個兩個都很費勁,但跳繩要考試,學校老師都非常重視,而且我也很清楚,讓小D練習跳繩,對她有很多很多好處,於是,這件不喜歡,不擅長卻必須體驗的事情,就成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這個機會讓小D學會了失敗,更學會了從失敗中站起來,具體方法參考文章
在我們開啟大門,帶娃盡情地體驗過世界之後,今天害怕跳繩的娃,也許就變成了明天喜歡跳繩的娃,後天擅長跳繩的娃。
而最重要的是,娃會願意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可能敞開心扉,習慣於“我什麼都可以體驗體驗”的開放態度,並且篤定地相信,即使體驗了我表現得不怎麼樣,我的父母也會陪著我“摸魚”,一點一點慢慢成長。
03
包容別人的需求:
擴充套件娃的社會屬性
說完了,把選擇權還給孩子,陪伴他們體驗一切可能性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濫竽充數”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社會性。
馬克思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我們不喜歡應酬,但總有些場合必須要應酬,可能包括幼兒園的六一彙報演出,單位的年度表彰大會,春節陪七大姑八大姨嗑瓜子聊天,還有陪客戶吃飯喝酒……
不是情願的,但又不得不應酬一下——孩子們天生是不懂這些尺度的,所以我們必須教會娃“濫竽充數和主動摸魚”。
推不掉的場合,我們還可以濫竽充數,娃不太喜歡的活動,我們可以告訴她,去體驗體驗就行了,走個過場摸個魚,讓你自己不要太不舒服,也基本滿足環境的要求。
這個分寸感,其實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願意又不得不之中累積起來的。
而這個部分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覆盤。
找機會跟娃聊聊,我們這次濫竽充數里,觀察到了哪些問題,體會到了哪些情緒,我們怎麼做,可以讓自己更開心舒服一點,別人大概有什麼樣的期望,為什麼有這種期望,我們又是不是必須去做呢……
我們總是說情商情商,但也總是誤會,認為情商就是委屈了自己還不生氣,其實情商是明明讓自己在憋屈的場合下, 儘量疏解不要受傷太多。
而保護自己很好的一個方法,就是濫竽充數。
04
好勝心和輸不起
讀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說,我也很想讓娃濫竽充數科學摸魚啊,可是我家那個孩子,什麼都要爭第一,得不到第一就哭,好勝心特別強,輸不起,根本不接受濫竽充數,怎麼辦?
強烈的“想贏”的需求背後其實反而是內心缺乏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而孩子早期的自我價值的來源大部分是從父母那邊得到的。
很多父母都會有誤解,覺得缺少自我價值認可的孩子會自卑膽怯,其實還有一面就是想贏怕輸。
因為孩子的成長經歷可能讓他覺得,自己只有好,只有贏,才能被喜歡,被認可,才能受到關注。
說實話,我們自己雖然人到中年,但常常也會有這種自我價值感很低的時候,覺得我沒有掙多少錢,養的孩子也不是牛娃,我天天這麼辛苦地活著,卻連我自己都不認可自己。
怎麼辦?
分兩步走,在孩子和自己真的做得好的時候,先允許感覺好。但這裡需要區分的是,感覺好和過度吹捧是兩件事。
而在輸和否定自己的時候,我們要去接納情緒,溫暖陪伴。
其實我們往往是因為自己從小就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接納和陪伴,所以養娃的時候,無法付出給孩子。
區別是,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現在可以從頭開始學會愛自己。
具體的做法,參見舊文《“?》
這篇寫到最後,還要解決最後一個顧慮:
這世上濫竽充數的人太多了,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自己不夠勤奮,不夠努力的地方簡直太多了,摸魚似乎根本不用學啊,長大了,就都會了,而且到了濫用的程度,都希望工作能摸魚,工資卻能翻番。
我想說,這其實沒有掌握科學的摸魚方式,而是真的踩進了南郭先生的陷阱——混日子騙飯吃,總有要還的一天。
已經學偏了的我們,怎麼辦呢?
沒事的,重頭再來,既然快過年了,這幾天就放過自己,但龍年雄起的方法都已經寫在今天的文章裡了,孩子們可以,我們成年人一樣可以的。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年前最後一次出差來到了北京首都圖書館。一年多前看到這套書的數位稿就很喜歡,但深知它註定不是“流量書”。我堅定要做首發,希望儘自己所能讓原創繪本被更多人看到。
這些年愈發覺得,抓住民族的根,才是真正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昨天在首圖的線下活動,感受到了同頻的人遇見是多麼幸福,謝謝你們的到來
2024年,我會去到更多城市的,等我哦~
最後來公佈下,上週三留言送禮的中獎名單,恭喜下面這位小夥伴,獲得Gund龍年公仔一個,希望你喜歡哦。
今天的抽獎也來啦,評論區抓一位小夥伴送湛廬珍藏月曆——牆上美術館.2024一份,雖然新年已經開始了,但這套月曆真的太美太美了!
覺得文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