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一群寶媽們聊天,聽到了兩個特別有意思的詞語:
無效內卷和有效擺爛。
無效內卷指的是有些父母把孩子的成績和名次看得太重,不斷地給孩子施壓,壓縮孩子的時間,增加孩子的負擔,把孩子搞得疲憊不堪,成績上不去不說,還毀了孩子學習的熱情和少年該有的昂揚的精神狀態。
反之,一批勇敢且清醒的父母,他們不再執著於孩子的成績和名次,不再按照固有的標準培養孩子。
而是遵從孩子自身的特質和成長的特點,以尊重、理解和支援的態度任由孩子發展自我、強大自我,以寬容和鬆弛的心態託舉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他們看似無為,實則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之所以說他們是“有效擺爛”,也是因為他們真正把力氣用在了刀刃上。
沈華清教授曾痛心地說道:
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關在籠子裡養大的。 幼兒園是籠子,小學初中是籠子,高中更是個籠子。
確實,多少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推著、逼著穿梭於各種興趣班,他們小小的身軀揹著大大的書包,寫不完的作業,做不完的試卷和上不完的補習班,幾乎佔據了他們的整個童年。
長久的身體疲累和精神捶打,一點點熄滅了他們眼中的光和心中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熱情。
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了精神病院,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空心病”,成為“雞娃”和“內卷”的犧牲品。
相反,那些從小被允許瘋玩的孩子,反而內心富足,後勁強大。
入選華為“天才計劃”的寧博宇從小到大都特別愛玩,愛運動。
小學時,他愛玩悠悠球,曾斬獲過成都市悠悠球電視大賽冠軍;
中學時,他跳高打破了成都四中塵封24年的跳高紀錄;
大學時,他獲得過街舞冠軍、跳高冠軍、蛙泳冠軍。
同時,他還是一位涉獵多種內容的B站UP主。
廣泛的興趣,肆意的玩耍,自由地嘗試,非但沒有影響他的學習,反而讓他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熱情和學習探索的慾望。
同時也讓他在玩的過程中緩解了學業帶來的壓力,活躍了大腦,修復了自己情緒,讓自己有更多的熱情和能量投入到學習中去。
記得心理學專家馬超老師也曾說過:
“小時候玩過的孩子和沒玩過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兩種人。
小時候沒玩過的孩子,很難全身心地進入當下,他們找不到當下那個酣暢淋漓的沉浸感,創造感和想象力……
而小時候玩過的孩子,卻能夠體驗當下的那種感覺,長大以後也能融入當下。”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被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培訓班、密密麻麻的時間表耗盡內心的能量。
給他們一些自由玩耍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釋放天性,讓他們盡情地享受內心的澎湃和自由,讓肆意伸展的童年成為他們一生快樂和積極的力量源泉,支撐他們為自己博取一個精彩的未來。
我身邊有一位特別心大的媽媽。
兒子賴床,她叫了幾遍沒用,就索性讓兒子睡到自然醒。
兒子貪玩沒有完成作業,她不催也不生氣,由著他去。
兒子好奇,把家裡的電風扇拆了,她不急不吼,扔給兒子一份說明書由著兒子去擺弄。
有的時候,她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走彎路,踩坑,既不出手幫忙也不一味阻止,由著兒子去嘗試,去犯錯。
她總是淡定地對我們說:
“孩子嘛,他們就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我們像滅火員一樣,總是護著他們,管著他們,幫著他們,他們永遠也長不大,我們也會越管越累。
只有給他們足夠的自主和容錯空間,他們才能學會思考和獨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確實,成長總歸是孩子自己的功課,我們給孩子提供再多的幫助和經驗,也未必能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成長,反而會產生一些反作用。
與其如此,不如心大一點,不要太在意孩子,允許他們去犯錯、去嘗試、去自我糾正,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自我嘗試和親身經歷中自然長大。
溫室裡的花朵長不出參天大樹,衚衕裡練不出千軍萬馬。
孩子的每一種經歷,每一次挫折和痛苦,都是成長的催化劑。
記得《阿甘正傳》的最後一段,阿甘送兒子上校車,臨走想囑咐兒子幾句,剛說了Don’t,後面沒說完的話又立刻變成了I Love you 。
縱使阿甘心裡對兒子有萬般擔憂,但他還是逼自己咽掉了那些不必要的說教和囑咐。
我們也是一樣。
孩子的人生必須要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他長大,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帶著我們的愛去經歷,去成長,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心理學上有一張發人深省的圖:
當你專注地看黑色部分,你會看到惡魔。
當你專注地看白色部分,你會看到天使。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你總是跟孩子的缺點較勁,不斷地放大孩子的缺點,你就會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哪兒哪兒都是毛病。
孩子也會在你挑剔、指責的目光下,失去變好的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託德老師曾講過一個繪本故事——《: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愛德華有的時候愛踢東西,會製造噪音,會欺負小朋友,捉弄小動物,做各種不受人待見的行為。
於是,身邊的人就不停地指責他:
愛德華,你是世界上最粗魯、最吵鬧、最邋遢的男孩。
愛德華的自尊心受損,索性就變得越來越粗魯、吵鬧、邋遢,最終成了人們口中最恐怖的男孩。
直到後來,愛德華遇到了一位老爺爺。
他走在街上,順腳踢飛了一個花盆,花盆砸在了老爺爺面前。
老爺爺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批評他,而是笑眯眯地誇讚他:
“你種的花,真好看。”
第一次被誇獎的愛德華,心裡大為撼動,他開始愛上了種花,並且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把花種得很漂亮。
那個曾經被大家稱為“最恐怖的男孩”,變成了村裡最受歡迎的人,很多人請他幫忙種花。
所以,你看,你越關注孩子的缺點,孩子的缺點就越來越多。
你越善於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零零後》裡那個喜歡稱王稱霸的池亦洋也是一樣。
他一度因為愛欺負小夥伴、學習差,經常被老師批評。
可當他的父母發現他喜歡橄欖球並有很高的運動天賦,不斷地支援和鼓勵他學習橄欖球后,他不僅重拾了學習的信心,還透過自己的努力成了球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有句話說得很對:
“你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品質,他自己也不可能看到。”
你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很差勁。
你滿眼都是孩子的優點,孩子才會相信自己很好、很優秀,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和信心變得更好。
做一個善於發現和放大孩子閃光點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
閨蜜曾經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畫畫、游泳、作文、奧數、羽毛球……
她鮮少關注孩子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只要她覺得對孩子有用、有好處,就逼著孩子去學。
孩子也總是一副“你讓我學我就學,反正我也不上心”的樣子。
結果,錢沒少花,孩子什麼也沒學好,浪費了很多時間不說,親子關係也岌岌可危。
記得比爾·蓋茨曾說過:
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孩子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真正推動一個孩子持續進取的動力從來不是父母的塑造和逼迫,而是一個孩子發自內心的熱愛。
我們要做的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塑造孩子,而是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喚醒孩子內心的生命感和價值感。
只有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啟用,他才會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勇敢、能幹。
我曾看到一篇關於單板滑雪運動員曾聞一的報道。
他的爸爸也曾是一個典型的雞娃家長。
他從小就被爸爸逼著學奧數、學鋼琴,只要學得不好,就會被爸爸批評說“不夠努力”。
在爸爸日復一日的高期待和高壓下,他的心理漸漸出現了問題。
他開始變得愛哭,愛跟自己較勁,接受不了一丁點失敗,更糟糕的是,他竟然還無緣無故得了心臟病,甚至嚴重到住進ICU。
生死麵前,他的父母幡然醒悟,趕緊停掉了他所有的補習班,不再期待著他考上北大清華,而是把期待降低到“活著就好”。
為了幫他好起來,他的爸爸帶他接觸了滑雪。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竟然對滑雪有著很強的興趣和天賦。
就這樣,他開啟了自己的滑雪之旅,從一個父母拼命雞娃下的犧牲品,變成了一個極具潛力的體壇新秀,並以最好的評估成績入選了中國奧運選材專案赴瑞士受訓。
所以你看,孩子的成就從來都不是靠父母逼出來的。
我們與其拿著鞭子,惡狠狠地指著一個地方告訴孩子:
去,那是你要去的地方,你要想去別的地方,我打斷你的腿。
不如努力找到孩子內心的熱愛和天賦所在,幫助孩子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溫柔地鼓勵孩子:
“你只管大膽前行,我永遠在你身後。”
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才是父母最高明的教育手段。
前段時間,中國教育30人論壇釋出了一個《中國家庭養育環境藍皮書》。
他們採訪了30-40萬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
“有多少人認為明天會比今天好?”
結果顯示:
在小學生中有60%多孩子認為明天會比今天好,在中學生中有40%多,在高中生中只有20%多。
也就是說: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業負擔的加重,孩子對未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資料,也是一個需要我們深刻反省的資料。
一直以來,我們給孩子的都是一個求贏的教育,我們不斷地要求孩子更快、更高、更強。
卻忽視了,我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求生的教育。
我們需要先讓孩子對生活有希望,覺得明天會好,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他們才會內心充盈,為自己的人生竭盡全力。
所以,真正有效的雞娃,不是為了眼前的成績名次,磨滅孩子學習的熱情,也不是跟孩子的缺點較勁,毀了孩子向上的內心能量,更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養孩子,誤了孩子真正的天賦。
我們必須換一種思路養孩子:
充盈孩子的內心,挖掘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向上向好的動力,給足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自由、尊重和支援。
只有先維護好孩子成長的底線和基礎,孩子才會有信心和動力展望未來。
作者 | 夏天,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主播 | 雲灣,暖心寶哥,每晚用聲音伴你入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十點君說
十點讀書「2025聽書日曆」全新上市啦~
我們從上千本好書中,精選365本經典之書,錄成音訊,專門讀給你聽。
每天20-30分鐘,聽完一部名著精華,在書中走遍萬水千山,探索生命的旅程,也讓大腦更加睿智通透~
365本經典好書+365本溫暖金句+365幅治癒插畫 ,每天一頁,遇見更好的自己。
十點讀書聯合人民日報出版社共同出品,品質有保障!
原價138元 ,十點全年超低價僅需79元! 現在下單,再 享受拍1發7特權 , 太超值了!
每個日曆能繫結3個手機號,可以全家一起聽,既是暖心陪伴,也是漲知識的寶典~
「 2025十點讀書·聽書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