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早教第一股”之稱的知名早教機構美吉姆(002621.SZ)又被曝跑路。有廣州的家長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她1月22日晚上11點半突然收到美吉姆(美林廣場店)客服發來的閉店訊息,而前一天,該門店還在正常開課。該消費者稱,根據工商局對其的回覆,門店涉案金額已達300萬元,“門店給的說法是年後會答覆每一位會員”。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美吉姆全國多家門店近期頻繁被曝跑路,其中上海和深圳的門店已經全部關閉。1月31日,南都灣財社記者實地走訪該廣州門店,發現門店已經閉店,物業透露稱該門店長期拖欠租金,目前已經和該門店終止合同。美吉姆中國客服則回應記者稱,還沒有制訂好後續的方案,問題已登記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同天,美吉姆釋出2023年度業績預告和《關於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在連虧三年後,美吉姆預計2023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到至少6.7億元。1月31日,美吉姆開盤即跌停,報收2.32元。
晚上11點半收到閉店訊息
門店和物業解除合同當天還在銷售999元的課包
王欣(化名)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美吉姆的課包分為歡動課、音樂課、藝術課等。之前她曾帶小孩體驗過課程,感覺不錯,加之她知道美吉姆是上市企業,便報名了,“初衷只是想讓小孩消耗體能,美吉姆的歡動課真的可以一邊運動一邊學習,小孩學不學得到啥再說,但是,她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們的老師也都真的很喜歡小孩,當媽媽是能感受出來的”。
王欣表示,2023年9月,她花費28800元在美吉姆(東圃美林廣場店)買了150個課包,但沒想到今年1月22日晚上11點半,她突然收到美吉姆客服發來的閉店通知,“1月19日我們還能正常上課,1月20日也是正常開課的,1月21日晚上就收到停課通知了”。
美吉姆(美林廣場店)客服曾於1月22日和1月29日給出回應。
根據聊天截圖,該客服表示,該門店已經運營5年,雖然受過去3年艱難大環境的影響,但是依然克服種種困難持續最佳化課程和服務品質,“無奈中心突然收到物業提前終止合同的通知,並引發大量家長產生恐慌,給中心的運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多次跟物業溝通無果,只能暫停課程服務。中心和公司投資方正努力與各部門單位協商溝通方案,有進一步的訊息,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您”。
王欣說,他們向物業瞭解過情況,美吉姆欠物業租金超過50萬元,雙方已於1月18日解除了合同,但是美吉姆當天還在賣999元的課包,有不少家長還買了。
據王欣介紹,目前已經統計的家長有200多人,1月27日,眾多家長到東圃前進街派出所尋求幫助,“但警察讓我們找工商,需要工商定性他們才能執行,但工商局建議找警察和法院,工商局說已經處理了所有12315的單,涉案金額達300萬元”。
她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家長們覺得能拿回全部退款的機率微乎其微,他們都希望能夠繼續上課,“(現在)也不知道能做什麼了,門店給的說法是年後會答覆每一位會員”。
走訪:
美吉姆(美林廣場店)已閉店
物業稱門店長期拖欠租金並擅自停止營業
1月31日下午1點多,南都灣財社記者實地走訪美吉姆(美林廣場店),只見大門緊密,從玻璃門往裡看,室內整齊地擺放著桌椅、玩具等物品,但空無一人。附近租戶透露,美吉姆門店已經關店七八天了,但不清楚原因。
美吉姆的大門貼有物業的通知函,門店外還豎著告示牌。告示牌顯示,今年1月18日,廣州市美林基業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物業公司)曾通知消費者,鑑於美吉姆門店長期拖欠租金,有關商鋪租賃合同於今年1月31日終止,但物業為門店提供2月1日-2月29日作為寬限期,消費者可以核銷剩餘課程。
不過,美吉姆門店提前結束了營業。通知函顯示,今年1月24日,物業公司再次發通知稱,廣州市邁志達資訊諮詢有限公司未經物業公司許可,於1月22日起擅自閉店停止營業,且已撤離派駐人員,物業公司基於安全原因,採取臨時管控措施。
天眼查顯示,廣州市邁志達資訊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註冊資本50萬元,其控股股東天津美智博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Blue Skyline Holding Inc.持有90%的股份,後者為美吉姆加盟中心實際控制方。
1月31日,物業公司客服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美吉姆門店確實長期拖欠物業租金,目前物業公司與該門店的合同已經終止,門店也已經關閉,但不清楚具體拖欠的金額,“現在領導在處理這件事情”。
另一位附近的租戶向記者表示,該美吉姆門店今年元旦還搞過促銷活動,門店閉店後的一個週末,大概有十幾位家長曾來到現場,瞭解並統計情況,但該租戶自始至終都沒見美吉姆的工作人員來過。該租戶透露,2023年,美吉姆在廣州的其他門店被曝跑路時,就有其他門店的消費者來這家門店維權,“因為其他門店關了,消費者以為美吉姆所有門店是一起的,當時警察也有來”。
美吉姆:
還沒有制訂出後續方案
問題已登記反饋
1月29日,美吉姆客服提供給消費者三個品牌方的聯絡電話,南都灣財社記者於1月31日分別致電,其中,前兩個標註“客服”的電話一直未能撥通,另一個電話標註“品牌負責人”,但電話接通後,對方稱其並不是品牌負責人,只是公司的投資方,並不具體負責此事。
1月31日,美吉姆官方客服回應南都灣財社記者稱,涉事門店美吉姆(美林廣場店)已於近期通知消費者,由於有物業問題,暫時停課,“後續的方案可能還沒有出具,消費者可以耐心等待”。該客服表示,已提供三個上述的聯絡方式供消費者諮詢,但記者表示電話無法接通等問題時,該客服未明確回應。
該客服表示理解顧客的心情,但目前還沒有同步制訂出來方案,“作為總部,我們肯定希望問題儘快得到解決,問題也會登記反饋”。
相關:
美吉姆借殼上市成“早教第一股” 三年虧超10億
董事長曾失聯 多地門店被曝跑路
美吉姆起源於美國,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美吉姆中國2018年被中植系企業大連三壘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壘股份,002621.SZ)全資收購,並藉此順利上市,“早教第一股”的名號由此而來,次年,公司名稱變更為(美吉姆,002621.SZ)。為了更加聚焦教育產業,公司於2020年轉讓了原本三壘股份中傳統制造業的相關資產和業務。
顯然,這塊被資本看好的蛋糕並沒有讓市場滿意。除了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同比增長外,2020-2022年,美吉姆業績開始走下坡路,營收逐年下降,三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對於虧損,在2022年財報中,美吉姆解釋為受外部客觀環境影響,部分線下門店無法持續正常營業,日常經營壓力較大。
2023年以來,美吉姆多次被曝門店跑路,甚至出現“美吉姆宣佈破產”“總部已經跑路”的傳言,以至於2023年12月,美吉姆(中國)總部親自下場闢謠,其公開宣告顯示,前述傳言嚴重不實,並稱美吉姆一直穩健運營,公司的註冊資訊完好無損,公司運營依舊穩健,與合作伙伴的聯絡也沒有中斷。
但這份宣告並不能讓消費者信服。每經新聞、華夏時報等多家媒體都於近期報道了美吉姆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多家門店突然閉店的情況,其中深圳區域更是全部門店關閉。
美吉姆總部客服也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證實,目前,美吉姆在上海和深圳的全部門店皆已關閉,在廣州只剩下三家運營的門店。美團平臺顯示,美吉姆在上海有28家,27家顯示“歇業關閉”;深圳共有8家,均“歇業關閉”;在廣州共有17家店,其中12家顯示“歇業閉店”。
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美吉姆在全國有562家門店,但是,截至2023年年底,門店數為281家,即兩年內門店數銳減了一半。
面對前來維權的消費者,美吉姆(中國)總部於2023年12月31日再次發表宣告稱,各加盟中心為獨立經營主體,美吉姆(中國)為其提供品牌授權以及課程、產品等方面的指導和支援,各加盟中心有義務按照加盟協議約定持續做好經營、為美吉姆會員提供課程服務。
除了被曝多家門店跑路外,2023年11月29日,美吉姆還發布公告稱,董事長馬紅英女士失聯。同年12月12日,美吉姆宣佈馬紅英由於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委員職務。
2023年對於美吉姆而言也並不順利。1月31日,美吉姆釋出2023年度業績預告,2023年,美吉姆虧損將進一步擴大,預估虧損6.7億元-9.3億元,2022年虧損約4.4億元;預估營業收入為9000萬元-1.2億元,2022年營收約1.5億元。
對於去年營收和淨利潤均下滑的情況,美吉姆表示,一方面,面臨商業綜合體經營變化、加盟商資金壓力、人員流失等經營困難,部分美吉姆中心運營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我國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兒數量減少,也影響了早教中心市場的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同天,美吉姆還發布公告稱,若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的財務資料觸及深交所相關規定,公司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1月31日,美吉姆開盤即跌停,報收2.32元。
律師:
托育機構總體壓力較大
一旦資金鍊斷裂則無法繼續維持經營
為何多家健身機構、早教機構在回應跑路問題時,物業成本會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上海蘭迪(廣州)律師事務所婚姻家事與企業事務部負責人邱淑妙律師、江秋偉律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健身機構、早教機構的經營成本主要是“租場地”和“發工資”等剛性支出,特別是設立在高階商場、寫字樓等租金成本較高的地段的該些機構,之前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營業,學員課時未能消耗, 但租金、員工等成本一直在累積,特別是托育機構往往屬於疫情發生時第一批被要求停業的經營主體,復工期限也遠晚於其他行業,總體壓力較大,一旦資金鍊斷裂則無法繼續維持經營。
江秋偉表示,以美吉姆為例,多種原因共同導致了美吉姆的資金鍊問題,其中管理層與股東方面的原因非常突出。他解釋,“中植系”透過珠海融誠持有美吉姆2.48億股,持股比例30.18%,其在美吉姆有著相當的話語權。美吉姆與原股東之間的仲裁案、美吉姆管理層間的董事罷免案,都讓美吉姆陷入內耗,美吉姆董事長馬紅英甚至一度失聯。珠海融誠作為控股股東,質押了大量股份,美吉姆的高管也大規模減持。
預付式消費是近年消費焦點。邱淑妙、江秋偉表示,當下如早教機構等許多品牌採用加盟的經營方式,不過,許多品牌對加盟商僅系進行品牌授權、教學、提供標準化的經營方案等,未對加盟店的運營管理進行嚴格約束,主要由加盟店的老闆進行實際經營把控,自負盈虧。因此,一旦加盟店自身出現資金問題,可能就面臨店面關閉的風險,同時因品牌效應,一個加盟店出現問題後,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品牌的選擇,進而影響該品牌下其他加盟店的經營情況。而消費者一般系與加盟店簽訂服務合同,根據合同相對性等法律原則和相關規定,消費者主張權利的物件一般也僅限於與消費者簽訂合同的加盟店,因此,如加盟店出現經營困難,消費者後續維權難度較大。
律師還表示,一些關閉的健身機構、早教機構繫於疫情封控措施解除後仍經營了一段時間才停業,在這段時間內仍有在授課,仍有資金流入,可見造成門店最後關閉的原因可能是後續吸收的資金仍未能填補已有的資金漏洞及維持後續經營。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地方發文,對托育機構的預付式消費資金監管做出探索實踐。如2021年10月13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釋出《關於印發重慶市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建立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積極推動托育機構全流程監管,做好托育機構預付式消費資金監管”。南都此前也報道,2023年9月,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共同釋出《北京市托育機構預付式消費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托育機構應將全部預收資金直接存入本機構存管專用賬戶”,“在本市被評為示範性的托育機構,應將預收資金的50%作為存管資金”,其他機構存管比例為70%,並規定“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托育機構預付卡的備案監管”。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馮家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