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楊唯琬 上海報道
幾經波折,對掃地機器人制造商iRobot的收購還是迎來終止。
當地時間1月29日,亞馬遜宣佈放棄對iRobot的14億美元收購交易。兩家公司均表示,歐盟監管機構因“競爭擔憂”而阻止交易。
一家是國際電商巨頭,一家是掃地機器人的“鼻祖”,該筆交易曾被視為是強強聯合。但該項交易自2022年宣佈以來,就陷入重重阻礙。在經過歐盟和美國的一系列監管審查後,收購價格從17億美元逐漸下降至14億美元,並直至終止。
歐盟委員會在去年11月表示,這筆交易有可能讓亞馬遜利用其線上商店的優勢,排擠或降低iRobot的競爭對手的知名度。
歐盟反壟斷機構出手
2022年8月,亞馬遜宣佈以每股61美元的價格收購iRobot,該筆現金交易對iRobot估值為17億美元。若該筆交易完成,有望成為亞馬遜歷史上的第四大筆收購。
但這筆交易旋即引起了歐盟的一系列監管審查。
2023年4月,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對亞馬遜收購iRobot的交易展開正式調查。當年7月,歐盟委員會開始對本次收購啟動反壟斷調查,稱亞馬遜和iRobot的交易協議可能會影響iRobot的競爭對手在亞馬遜電商平臺上的表現,亞馬遜可能會降低競爭對手產品的曝光度。
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擔憂,此交易可能會限制機器人吸塵器行業的競爭。另一方面,亞馬遜和iRobot的產品在亞馬遜的電商平臺上銷售,且iRobot的眾多競品也在此出售。因此,監管部門擔憂亞馬遜可能借助自己的壟斷地位,排擠競爭對手產品,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更低的品質以及有限的創新。
約兩週前就有媒體報道稱,歐盟監管機構不會批准亞馬遜對iRobot的收購。當日,iRobot股價暴跌超30%。進入2024年以來,iRobot累計跌幅更是接近60%。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29日釋出的一份宣告中寫道:“我們的深度調查初步顯示,收購 iRobot後,亞馬遜可能會透過限制或降低使用者訪問的方式在電商平臺上排除iRobot的競爭對手。”維斯塔格還認為,亞馬遜對市場的控制“可能會限制掃地機器人市場內的競爭”。
當地時間1月29日,亞馬遜最終決定放棄以14億美元收購掃地機器人制造商iRobot的計劃。據悉,亞馬遜和iRobot已簽署終止收購的相關協議,解決所有交易中的未決問題,包含亞馬遜向iRobot支付9400萬美元的解約費。
iRobot陷入困境
iRobot 是老牌掃地機器人公司,其在1990年於美國特拉華州註冊成立。2002年9月,iRobot推出了家用機器人的旗艦產品Roomba,至今總銷量超過300萬臺,是掃地機器人領域的開創者。2005年11月,iRobot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
根據相關機構的資料統計,2015年,iRobot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60%。其中,美國市場佔有率80%以上,日本市場70%以上,中國市場份額也逐年上升躍居至第二名。
iRobot的CEO Colin M. Angle曾在2015年公開表示,“除了美國以外,未來5年之內中國將成為iRobot第二大市場”。2018年,iRobot還率先在行業內推出了掃地機器人自動歸位充電、自動集塵等功能。
但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iRobot的市場份額開始受到挑戰。奧維雲網的研報顯示,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在2020年~2021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諸如石頭科技、追覓、雲鯨等新興品牌的市場份額也水漲船高,智慧導航、自動整合等功能成為掃地機器人的標配,價格相對iRobot也更低。
2022年,iRobot在中國線上掃地機器人市場的銷售額份額中,甚至沒有進入前十名,排名第11位,份額僅為0.4%。
2023年,據iRobot披露的資料,預計公司全年營收為8.91億美元,同比下降25%,預計虧損在2.65億到2.85億美元之間。
而此項交易的終止,也將讓iRobot雪上加霜。在亞馬遜宣佈放棄收購iRobot的當天,iRobot宣佈執行長Colin Angle將從公司離職,iRobot還會裁員大約350人,佔員工總數的31%。
據iRobot透露,本次實行運營重組計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司在當前的形勢下保持穩定,同時專注於盈利能力並推進關鍵增長計劃,以擴大其在中端和高階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iRobot預計,在2024年前兩個季度,重組將花費1200萬至1300萬美元,主要用於遣散費和與裁員相關的費用,其中大部分預計將在第一季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