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早知道 iponews
|資訊撬動新資本|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釋出關於嘀嗒出行公司(嘀嗒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嘀嗒出行將計劃發行不超過1.94億股普通股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嘀嗒出行完成境外發行上市後15個工作日內,應透過中國證監會備案管理資訊系統報告發行上市情況。嘀嗒出行應當按承諾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並在境外發行上市過程中嚴格遵守境內外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則。
嘀嗒出行自本備案通知書出具之日起12個月內未完成境外發行上市,擬繼續推進的,應當更新備案材料。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企業需在聆訊審批日期至少4個營業日之前需提交“備案通知書”,意味著嘀嗒出行已取得進行香港上市聆訊的前置要求,或很快在港交所進行上市聆訊。
綜合 | 證監會 證券時報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據港交所網站,嘀嗒出行於2023年8月30日遞交招股書,、海通國際與野村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從財務表現來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嘀嗒出行分別實現營收7.54億元、7.81億元和5.6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94億元、17.31億元、-1.88億元。2023年1-6月,嘀嗒出行的營收為3.96億元,淨利潤為-2.2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經調整期內淨利潤分別為3.4億元、2.4億元、8471萬元、8572萬元。
嘀嗒出行主營業務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順風車、智慧計程車服務、廣告服務。
其中,嘀嗒出行主營業務為順風車平臺服務,收益主要來自向順風車私家車主收取服務費,截至2023年6月30日,這一服務費的百分比為10%左右。
根據招股書,按搭乘次數計算,2022年國內順風車市場中,前三大順風車平臺市佔率合計為94.3%。按2022年順風車搭乘次數計,嘀嗒出行市場佔有率為32.5%,較2021年減少5.6個百分點,行業排名由第一降至第二。
對於順風車市佔率及行業排名下降,嘀嗒在招股書中稱,主要因為順風車市場具有高度區域性,2022年嘀嗒重點佈局的城市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公司市佔率下滑。
嘀嗒出行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於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52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自成立以來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已為約636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
就具體業務資料來看,2020年至2022年,嘀嗒出行順風車交易總額(GTV)分別約為81億元、78億元、61億元;同期,順風車收入分別為6.72億元、6.95億元、5.15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分別為89.1%、89%、90.5%。2023年上半年,順風車GTV為43億元,同比增長53.6%;收入3.74億元,在營收中佔比高達94.4%。在業務上,2023年上半年,順風車收入佔比94.4%,網約車和廣告服務收入佔比分別為1.8%和3.8%。
根據F&S報告,中國四輪出行市場由計程車揚招、計程車網約、網約車及順風車組成,2021年的訂單總數分別約為144億、18億、102億和3億。這意味著,嘀嗒出行所處的業務領域(計程車揚招、計程車網約和順風車)佔據中國四輪出行市場超六成份額。
其中,順風車市場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28.0%。計程車市場在中國四輪出行市場所佔份額最大,但揚招業務佔比高達89.8%,揚招場景數字化仍處於早期階段。
據招股書,嘀嗒出行在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控股股東是5brothersLimited,持有公司33.57%的股份,並擁有公司50%的投票權。
5brothersLimited是五位聯合創始人宋中傑、李金龍、朱敏、段劍波、李躍軍共同控股的公司,他們分別持有5brothers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8.06%股份。
嘀嗒出行2014年起家於順風車業務,原名嘀嗒拼車。2018年1月,嘀嗒拼車對外宣佈正式完成品牌升級,從嘀嗒拼車升級為嘀嗒出行。
公司成立以來,嘀嗒出行共完成5輪融資,投資人中不乏蔚來資本、IDG、崇德資本、易車網、高瓴、京東等知名機構。
招股書顯示,蔚來資本透過Leap Profit及SMART合計持股21.92%,為第一大外部股東;IDG資本持股10.43%,為第二大外部股東;華興資本透過Eastnor Castle持股7.29%;易車控股透過易車香港持股5.05%;高瓴資本透過HHSPR-IV Holdings持股4.23%;京東集團透過Sumptuous Canna持股4.23%;攜程透過Ctrip Investment持股2.92%。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資擬重點用於以下方面:提升技術能力及升級安全機制;擴大使用者群並加強營銷及推廣計劃;增強變現能力;在中國出行市場價值鏈中選擇性地尋求戰略聯盟及投資收購機會等。可以看到,嘀嗒出行將進一步夯實兩大業務的底層基礎,以促進公司的蓬勃健康可持續發展。
注:本文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內容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指導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公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