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這是光伏最壞的時代。
過去三年多時間,整個產業砸下3萬多億投資,把幾乎各個環節都幹到了階段性絕對過剩,最新的元件採購價已至0.81元/W的極端價,全產業鏈擊穿成本就在眼前。
這也是光伏最好的時代。
整個2023年,幾乎所有上市企業的市值都完成了腰斬,而整個行業依然有遠大前程,現在跌的越狠,將來也許漲的就越猛,有時候後退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拳頭收回來再打出去才更有力。
【戴維斯雙殺第二階段】
隆基和晶科的動態PE不足10倍,天合光能不足8倍,TCL中環只有6倍,通威只有5倍。可能是在港股的緣故,協鑫已經不到3倍。即便放眼過去幾十年,都很難見到如此低的估值水平。
但是,估值底並不意味著股價底,因為業績是不確定的。假設一家企業現在的市盈率是5倍,一旦來年業績降至原先的十分之一,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市盈率便會就地被動反彈至50倍。
光伏產業的這一輪殺跌始於2022年年中,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屬於戴維斯雙殺第一階段,即殺估值階段;2023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也即殺業績階段,從目前光伏大廠們披露的年報資料來看,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晶科能源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72.5-79.5億元,其中Q4歸母淨利潤約8.96-15.96億,單季環比下降36%-64%;TCL中環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42-48億元,而前三季度的資料是61.88億元,這說明去年四季度已進入深度虧損,幅度大約是13.88億元-19.88億元。
據PV-InfoLink等機構預測,2023年-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分別為350GW、450GW、550GW。而該機構的另一項資料則顯示,到2024年,中國光伏主產業鏈中矽料、矽片、電池及元件產能均超1TW。
寒冬已至,2024年,所有光伏企業都會面臨極限盈利測試,大面積虧損和死亡將是常態,因此要多看少動,等待行業出清。
相較於規模與成本的比拼,這場殊死較量最精彩、最關鍵,也最殘酷之處,在於技術路線的抉擇。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光伏主流技術究竟向何處去,答案都將在近幾年揭曉。
【選擇分歧與命運分野】
矽料領域現有棒狀矽和顆粒矽兩種路線,其中棒狀矽目前是業內主流,佔比在80%以上。相比之下,顆粒矽技術並未完全成熟,產量與純度都還需提高,但終局視角下顆粒矽在成本、能耗等方面均具有優勢。
矽料龍頭通威股份2023年上半年的棒狀矽生產成本在4萬元/噸以下,而根據協鑫此前披露的成本資料,樂山協鑫顆粒矽專案生產成本大約3.57萬元/噸。與此同時,制約顆粒矽商業化普及的純度問題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善,截至四季度末,協鑫顆粒矽總金屬雜質含量低於0.5ppbw的產品比重已超過90%。
2023年12月29日,協鑫科技釋出公告,聯營企業新疆戈恩斯向股東江蘇中能(協鑫科技子公司)分派股息並回購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權。此番交易完成後,協鑫科技實質上已徹底放棄棒狀矽產能,全面轉向顆粒矽,矽料至此形成兩大對立陣營:以協鑫為代表的“顆粒矽派”,和以通威、大全等一眾企業為代表的“棒狀矽派”。
並非只有協鑫“不合群”,同樣堪稱光伏孤勇者的還有隆基,當晶科、天合等倒向TOPCon之時,隆基選擇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尚未成熟的BC。
BC的理論轉換效率極限為29.1%,高於TOPCon和HJT的28.7%和28.5%。按照鍾寶申的說法,TOPCon技術和傳統PERC電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比較小,技術高度同質化,非常容易出現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的狀態,甚至可能面臨未賺錢就過剩的尷尬。與其無效內卷,不如繞前佈局,然後彎道超車。
目前隆基的HPBC產線良率已經達到95%,相比PERC的99%以上還有差距,但理論上達到93%以上就已經具備大規模連續生產的條件。
而在另一邊,因TOPCon快速放量而一時風頭無兩的晶科能源似乎也已迎來反噬。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為63.54億元,全年預計72.5-79.5億元,這說明Q4單季歸母淨利潤只有約8.96-15.96億,單季環比下降36%-64%。另據財信證券,2023年TOPCon新建產能300-400GW,預計2024年新增產能還將超過200GW,從藍海到紅海只在一瞬間。
是穩紮穩打的通威能笑到最後,還是敢打、敢拼、敢賭的協鑫創造歷史?是活在當下的晶科能穿越週期,還是瞄準詩和遠方的隆基擁有未來?
2012年10月,《中國企業家》雜誌曾在封面文章中如此寫道:
過去十年,如果有一個行業籠罩的光環能與網際網路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的造富能力能與網際網路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個行業吸引資本的能力能與網際網路相媲美,一定是光伏;而如果有一個產業激發地方政府的追逐熱情超過房地產,一定還是光伏。
十年後再看,依然如故。
【光伏必將再次偉大】
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只有27GW,而到2022年,這一資料大幅提升至240GW,十年近十倍。遠期目標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合計達到90億千瓦,其中光伏預計屆時裝機50億千瓦,這意味著行業在現在的基礎上還有十倍的增量空間。
競爭、慘烈的競爭,哪個行業不是呢?但如此高的景氣度,哪個行業又是呢?所以,把心放寬。今天的困局放在其他行業也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但對於光伏人就像家常便飯,每隔幾年總要來那麼一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歐洲光伏補貼退坡,2012年歐美“雙反”政策,2018年“531”政策,每一次危機在當時看來都似乎是無法逃脫的末日審判,事後再看不過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新陳代謝。
過去3-4年,資本的推波助瀾使得大量企業湧入光伏,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其野蠻粗放的發展方式甚至把行業攪的烏煙瘴氣,需要一場徹底的大清洗來重塑光伏格局與戰鬥力。說到底,系統的反脆弱是以犧牲個體為代價獲得的,洗牌本質上是人為的自然選擇,淘汰差的,留下優秀的,然後再次偉大,去開闢更大的事業。
總要有人離開。
強如無錫尚德,最終也走向窮途末路,施正榮一人躲到澳洲療傷;賽維被清算,天才少年彭小峰在掙扎一番後遠遁美國;英利因鉅虧重組,苗連生被迫拿出全部身家還債;海潤光伏破產,楊懷進入獄;漢能系崩盤,李河君被帶走……
也總會有人站起來。
隆基以一己之力打通單晶路線,加冕元件之王;協鑫彎道超車,在2012年行業低谷期逆勢登頂;陽光電源埋頭苦幹,終成逆變器王者……
每一次振盪都是企業與個人命運的一次改寫,但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以平常心笑看風雲,無論最後誰贏,都是中國光伏贏。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